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药剂防治罗汉果病毒病效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罗汉果病毒病是当前罗汉果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其发生严重影响了罗汉果的产量和品质。为了研究不同药剂对罗汉果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以龙脊1号扦插苗为供试材料,选用了花叶病毒净、精品病毒A、洛韦肽霉素、病毒立克4种药剂进行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在药效期内对罗汉果病毒病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药效期过后防治效果显著降低。在生产中,罗汉果病毒病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
  关键词:罗汉果;病毒病;药剂;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430020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别名拉汗果、假苦瓜、金不换等。其叶心形,雌雄异株,夏季开花,秋天结果。罗汉果是国家首批批准的药食两用材料之一,有止咳化痰、清热润肺、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维生素C(每100g鲜果中含400~500mg)以及糖甙、果糖、葡萄糖、蛋白质等,被人们誉为“神仙果”。罗汉果在长期的个体发育中,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有一定的种植地域限制,主产于广西省桂林市的永福县、龙胜县和临桂区等少数几个县区,全国90%的罗汉果产于永福县和龙胜县。龙胜县县委、县人民政府2013年出台“两茶一果+特色养殖”惠民政策以后,龙胜县罗汉果产业发展迅猛,从2012年的867hm2发展到2018年的2000hm2,总产量1.8亿个果,总产值1亿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00元,罗汉果产业已经成为龙胜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罗汉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上罗汉果喜欢湿润多雾、阴凉、空气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因此罗汉果病毒病发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罗汉果的主要病害,7—9月的高温高湿天气,更导致罗汉果病毒病蔓延流行。病毒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和果实,叶片染病后初期出现花叶、嫩叶变小、叶片皱缩等症状,到了后期,叶片黄化且严重皱缩,植株挂果少,挂了果的也造成果实不能生长或者生长畸形、易爆裂,严重影响了龙胜县罗汉果的产量和品质,加强罗汉果病毒病的防治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县经济作物站选用了几种市面上常用和新售的不同药剂做比较试验,研究其对罗汉果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为罗汉果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龙胜县泗水乡马骆村韦树荣户坡地,种植罗汉果的第2年,面积0.2hm2,土壤类型为黄红壤土,肥力中等,灌溉方便。为病毒病常年发生区,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符。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龙脊1号罗汉果扦插苗,定植时间为4月8号,株行距约2.5m×2.8m,种植密度为95株/667m2。供试药剂:2%氨基寡糖素(商品名:花叶病毒净),郑州雨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45.5%糖酶嘧肽唑(商品名:精品病毒A),郑州金利尔化工有限公司生产;41%洛韦肽霉素,德国普斯宁作物保护公司南京有限公司生产;13%病毒立克,郑州皇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辅助药剂:60%醚菌酯,河北冠龙农化有限公司生产;植物细胞激动素,山东诺邦生物(安丘)生产;5%吡虫啉可溶性乳剂,西安亚森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1个清水对照(CK)。试验小区不设重复,随机分组排列,每个小区20株罗汉果。各施药区区间设1空白行,施药区与空白区之间设1空白行和1隔离行(各处理小区用药详见表1)。
  1.4 试验方法
  在发病初期于7月10日喷第1次药,之后在7月17日和24日各喷药1次,共喷药3次。每次用水量不少于60kg/667m2,用背负式喷雾器喷雾,上下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洒。
  1.5 试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1.5.1 数据采集时间
  在第1次喷药前调查病情指数,之后在第3次喷药时调查第1次药后病情指数,第3次喷药后的第10天(8月3日)和第20天(8月13日)分别调查第2、第3次药后病情指数,共调查4次。每小区固定选择10株发病植株调查,分别记录发病情况。
  1.5.2 病叶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叶片轻微花叶或略显斑驳;
  3级——枝条上部1-3片叶片变形皱缩;
  5级——枝条上部3片以上叶片皱缩但枝条不缩短;
  7级——全部叶片皱缩,枝条短细小但仍能生长;
  9级——全部叶片严重皱缩,顶芽无法生长。
  1.5.3 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 =∑(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9×100
  防治效果(%)= [ 1-对照区药前病指×施药区药后病指对照区药后病指×施药区药前病指]×100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2和图1可以看出,对照区CK的病毒病发生很严重,处理A—D药后第1次、第2次调查总体防效良好,分别为69.2%、69.7%、72.2%、70.4%和67.3%、68.1%、70.7%、68.5%,都在70%左右,其中处理C防效最好,处理D、B、A防效次之,与处理C相比差异不显著。药后第3次调查时4个处理的防效大幅降低,只有25%左右,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花叶病毒净、精品病毒A、洛韦肽霉素、病毒立克4种试验药剂,与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同时兼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的醚菌酯,以及具有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分化和发育及增加气孔张开度等作用的植物细胞激动素配合使用,在药效期内对罗汉果病毒病都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对罗汉果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在停止用药后,随着蚜虫等媒介的传播,病毒病很快蔓延,防治效果顯著降低。综上所述,在生产中,罗汉果病毒病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一旦发病,在发生初期立即喷药进行防治,一直到果子采收前15d停用。同时加入杀虫剂喷杀蚜虫,减少传播媒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44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