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历史造假、保护性破坏,过度商业化开发等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需要在对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规划提出一系列对策,并以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古城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引言
  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道路,在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人们对历史保护的认识水平还普遍很低,尤其是某些领导者的认识还有些欠缺与模糊。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对一些有重要文化价值古镇进行保护,但是有些地方仍然把保护历史环境看成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而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将保护纳入地方建设的规划中;某些城市把文化遗产仅作为吸引大量游客的资本,旅游业的不恰当与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引起了许多新的问题。
  1 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规划,首先是要将它“保”下来,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让它“活”下去,也就是在对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1 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文化资源是城市精神的源泉,城市为文化资源传承延续提供重要依托。存留于城市中的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发扬离不开城市的发展建设,它与城市互为依存。文化遗产需要不断修护,延续历史风貌、呈现文化意义,无论从人力、资金、技术,都需要从城市中汲取;另一方面,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转化为文化产品与服务,也成为城市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协调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1]。
  1.2 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长远规划
  由于文化遗产的不可复制性和脆弱性,因此在开发之前,必須确立科学的保护原则以及可行的开发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在于整体保护历史名城、街区的传统格局和空间尺度,保留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保持历史文化特征、传承历史文脉,采用保留、修缮、维修、改善、整修等不同方法对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整治,改善市政服务设施,力求让当地居民既能感到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积淀,又能享受到现代文明带来的优良生活环境。
  1.3 促进文化遗产多元化开发
  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整体性,是历史遗存、民俗文化、人文活动和自然环境的综合体。 因此,文化资源的开发应该是文化要素、人力要素、土地资源和产业资源的整体协同开发[10]。 历史文化遗产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树立融合开发观念,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多元一体的开发模式,融合多元文化、多种功能,这样才有利于打造完善的产业链,充分发挥城市优势资源,同时也充分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和经济价值。
  1.4 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做到“循序渐进,有机更新”
  面对不少历史街区已经遭到较大破坏的状况,“循序渐进,有机更新”的方式是整体保护之策。渐进式整治方式更多地关注人与环境的平衡关系,更加注重人的需要,强调居民参与更新过程的重要性,以此来达到改善社区环境的治理目标。对于历史街区来说,“有机更新”是积极稳妥的保护开发方式。以院落为基本单位进行保护与更新——“微循环式”,危房改造不得破坏原有院落布局和街巷肌理,这种小规模连续的渐变使更新也“微型化”,让居民感到亲切自然[2]。
  2 案例:阆中古城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部,东枕巴中余脉,西倚剑门雄关,南临南部,北接苍溪,嘉陵江贯穿南北,自古为“巴蜀要冲”,1986年阆中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阆中古城中保存有成片的明清风格的建筑,以民居为主,保护区范围内古建筑保留完整,古貌风格尚存。对于阆中古城来说,既不破坏古城风貌,又要寻求古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成为阆中古城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以历史传统特色空间为核心
  通过保留原有的建筑风貌、城市格局,通过新旧对比,突出历史的环境特色。保留传统生活方式,弘扬地方特色,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怀念与共鸣,借此推动文化旅游事业与经贸发展。将传统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发扬光大,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强化地方和民族特色,开设民俗文化博物馆、民间工艺品商店、家庭手工酿造作坊等,举办地方节庆活动,如庙会、文化艺术节等[3]。
  2.2 以历史街区和名人故居为脉络
  通过开辟传统商业街坊、仿古一条街,烘托历史气氛,形成以旅游、商业服务为主的历史风貌区和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特色街区,有着较高的传统审美价值。古城大街是历史形成的传统商业街,有原汁原味的明清繁华闹市特色。恢复传统的路面,维修沿街古老的店铺,招商引资,不仅再现明清商业街繁华的市井风貌,也可给古城大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4]。
  2.3 以传统文化和特色产业为枝叶
  阆中以其全国独一无二的古代民间天文学研究中心的特色享誉西南,其丝纺自唐宋以来就扬名海内外,极具东方民族艺术特色与风格。保宁醋是阆中传统特产,其酿醋业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系我国四大名醋之一,悠久的醋文化和传统酿制技艺可以作为闪光点使整个古城的文化经济锦上添花[5]。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做到既不拘泥于消极保护又能积极发展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只有做到历史保护与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相互促进,以积极的保护规划延续历史文化,才能丰富城市功能内涵,开发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最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立足长远,渐进发展,不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保护生态系统平衡,使历史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王景慧,阮仪三,王林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29.
  [2] 孙菲.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对策研究——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86-92.
  [3] 樊欣欣.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5.
  [4] 王玮,董靓.历史遗产可持续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以历史文化名城阆中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S1):247-250.
  [5] 陈菲,刁承泰,吕韬,等.历史文化名城阆中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2):197-2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6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