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古诗词教学培养中学生语文素养的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古诗词是中学语文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出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在诗歌的殿堂中自由徜徉,感受文学气息的熏陶,从而促进我国诗词歌赋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因此培养中学生语文素养必须依托古诗词教学,将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思维想象力、审美鉴赏力、创造力和文化传承能力相融合,全方位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从现实出发,首先阐述依托古诗词教学对培养中学生语文培养的意义,其次围绕如何依托古诗词教学,培养中学生语文素养,制定出有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策略
古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感染读者,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语言发挥着关键作用。古诗词中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及丰富内心世界影响深广,学生对不同的语文教材知识类型的体验、感悟和反应也是多元多样的。作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前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1],凝聚了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因此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古诗词熏陶、教学,重视古诗词教学内容的价值凸显与升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仔细品味古诗词文化蕴藏的内涵,让学生积极咬文嚼字,体会不同情境下用词的考究,这样才能够锻炼其语言构建与运用,并且思考作者的意图,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这是当前语文教育工作者考虑的重点问题。
一、依托古诗词教学对培养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积累和综合运用古诗词相关知识
语文新课程改革后,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材料的提炼积累和言语活动的实践运用从而养成良好的语感,并要求学生能够自觉将积累的语言知识构建相应的联系。中学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薄弱的语言功底,部分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因此中学阶段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有意识在古诗词教学中整合语言材料,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较为清晰的古诗词结构网图[2]。此外,古诗词教学帮助学生积累古代语言常识和文言知识,准确把握学生对语言的构建与运用,诗词是最基础、最原始的语文形式,虽然在新时期沟通交流中不常用,但是从文本形式而言,其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感受古典文化的熏陶,提高艺术审美鉴赏能力。语言文字是文本解读的开端和基础,学生只有把诗词本身蕴藏的内涵彻底理解,才能进一步研学诗词一项以及鉴赏传统诗词所具有的情感美,然后更好的将情感带入到文本本身。
(二)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需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同时培养起学生高雅的审美品味,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基础上积极发现美、挖掘美和创造美,深刻认识语文学科中美的样子。古诗词语言富有鲜明的特色,不同诗词人的作品风格迥然不同,主要包括清新淡雅、平实质朴、飘逸洒脱、豪迈奔放、沉郁顿挫、雄浑壮阔、沉郁顿挫、婉约细腻等多种,为了实现审美鉴赏的语言素养,古诗詞教学可以锻炼学生掌握含不尽之意的语言特色规律,在特定语境下理解不同语言的运用。中国古典诗词重写情、写意,学生在鉴赏中也要重视体验诗情画意[3]。古诗词为学生营造出美的画面,例如在“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学生眼前就出现诗歌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意境美和语言美,从诗歌意象中感受文学气息巡台,培养起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文学科素养不仅包括语言的理解与积累,同时对构建语文思维具有一定的要求。古诗词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将听觉、视觉、触觉和感觉等相结合,配合大脑在古诗词教学中形成一副美丽的画卷,让学生走入诗词中感受诗人词人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通过课前充分的准备,从网络资源中挖掘诗词教学可利用资源,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更加直观化、生动化制作微课视频。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了更多实践途径,由于其属于古典文化的重要部分,是特有的文学形式,其类别不同于小说、散文等,因此学生在古诗词语文教学中更能促进思维的进步,在整合资料过程中深层次感悟以往学习的古诗词,及时产生联系,尤其是遇到相似语句或者题目时,有助于培养起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四)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融合的学科,如果在教学中仅仅停留在理解、学习知识的层面,那么学科精神将无法传承,同时还要重视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彰显出人文性气质,激发学生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兴致,培养班级内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古诗词教学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将古典精华文化传承到新一代,这显示出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其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作为传播载体,其中古诗词就是媒介,当前语文教材中列入的古诗词大多文化历史久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多数诗词作者都是文坛上赫赫有名的大家,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古诗词教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传播传统文化,让学生依托古诗词教学传承意境深刻、审美高雅的古典文化。例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成为多少人的真实写照,至今仍在新时代发光发热;陆游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曾写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4],表达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新时代宣扬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谋而合,培养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为了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古诗词教学培养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一)提升语文教师针对语文素养的古诗词教学能力
首先创新语文教师古诗词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后明确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尊重学生的直接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古诗词后会产生直接体验,因此要聆听学生的看法,转变以往“一家之言以定之”的教学理念。课堂是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对话是师生站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立场上的双向沟通、相互学习的过程。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身心发展和性格特点不同,因此认知水平也存在较大不同。同一首诗词也有着多元化的情感解读,因此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古诗词的兴趣,摒弃全程满堂灌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在适当的环节对古诗词加以解说,让学生产生思考加深情感体验与理解[5]。其次提升教师自身的古诗词文学素养。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开展高质量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储备自身的古诗词知识和相关文艺理论,精准划分古诗词篇目的重要程度,根据新课程标准将古诗词归类到诵读、背诵、涵泳等范围,让学生沉潜作品中,反复推敲语言运用、情感表达,形成自身独特的审美体验,并且将其凝练到语文素养中,带到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审美认知。 (二)拓展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多元化渠道
一是学生积累并掌握基本的古诗词知识。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学生大概了解诗词中著名的诗词人,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柳永、苏轼、陆游等,并且掌握每位诗词人不同的作品风格,亦或豪放洒脱,亦或沉郁顿挫,亦或平易近人,亦或凄美婉约等等,积累类诗歌的形式、句数、字数、押韵以及平仄等相关知识。二是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思维。虽然古诗词只有短短数句,但是却蕴含着作者的创作经历、独特个性、情感倾向、理想志向,整首诗词为读者营造出审美的意境,通常诗词中包括多种表现手法,借用意象来抒发个人愤懑不平的意志或者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观沧海》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表现出作者的愁,但是表现手法有所不同,前者运用比喻修辞手法[6],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让君之愁可感;后者表达自己远大政治抱负,选用典故“老骥伏枥”,表达自己内心和老骥一样,有着豪壮的抱负,从这些典型诗词中拓展学生素养培养的渠道。
(三)构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古诗词课堂
首先在古诗词教学诵读环节。诵读并非单纯地诵读,而是要把握好诗词的韵律与节奏,通过停顿、轻重音、语速、语调的转换与强调处理好诵读细节。这要求学生在诵读中集中精力,准确划分古诗词的节奏,教师在诵读中传授学生一点小技巧,诵读要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如果是豪迈奔放或者激动愉悦的情感,学生要通过高昂的声音传达出积极的情绪;如果是凄凉哀婉或者痛惜迷惘的情感,学生要运用低沉的声音传达出消极的情绪,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培养起学生的语文语感。其次在品古诗词语言之美环节。古诗词鉴赏是要求学生透过表面文字语言深入到读者的內心[7]。一是注意品古诗词中奠定整首作品情感基调的字词,例如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离别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冷”字是词人的直观感受,不舍离别却要离别,在这个时节离别更添几分愁绪。二是注意刻画传神的字词。例如杜甫在《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中用了多个意象和感受词,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繁琐愁绪。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明珠,至今仍熠熠生辉,而作为传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古诗词教学对培养语文素养的目的,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样化手段提高学生的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力,发展思维,提升审美情趣,自觉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小惠.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对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作用[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
[2]张改焕. 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 课外阅读旬刊,2012(10):188-189.
[3]张攀波.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古诗文教学必不可少[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0):193-193.
[4]林苗发. 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提高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上),2017(6).
[5]梁赫元.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J]. 好家长,2017(40):133-134.
[6]吉开炮. 奏响七部曲 爱上古诗词——浅论中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J]. 课外语文,2013(24):144-144.
[7]周蒙琴. 重视语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浅谈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 科技资讯,2008(12):157-158.
作者简介:任曼馨(1976.1-),女,汉族,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7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