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是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发展趋势,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其人才培养具有明确的应用性,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和学生工作模式,并将二者有机融合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与所在城市及区域经济社会布局结构的无缝对接做好准备。
  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不是一种独立的大学类型,而是对应用型大学内涵的丰富、深化和拓展。高等教育在知识创新和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更大的责任就是将高等教育融入到城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呼应城市化对其发展的需求。因此,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教以致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要“研以致用”,专注于应用性科研和技术研发,将科学理论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学以致用”,以学生的能力构建为导向,提升适应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特定问题的能力;要建设“致用”文化,将“致用”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入脑践行、浸润心田的浓郁的校园文化。
  二、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为此建立弹性学制,全面推进学分制管理成为必须。同时还要做到:结合模块化教学改革,建立模块负责人制度;强化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改革一考定级别的成绩评定方式;完善对技术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和考核工作,建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1.创新课程设置和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設
  创新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打破“学科本位”,以突出实践应用为原则,把某些内容有重复或交叉的课程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的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专业方向的模块课程应保持相对灵活,根据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缩短学生所学与企业所用的距离,体现教学内容的现时性、针对性、先进性。加强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在应用型本科教材缺乏的情况下,通过自主开发应用型本科教材和引进国外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教材的方式解决困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问题。
  2.创新实践教学设计,实现产学研有效结合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专业实验室中,要减少演示式、验证性实验设备,增加与工作实际环境相同或相似的应用型实验设备,从而增设综合性、自主性实验;加强校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建设,要特别重视在项目教学、毕业设计与开设“双元制”专业方面与企业的有效合作,项目设计、毕业设计的题目应主要来自企业的生产实践,在条件成熟、保障性强的基地,可积极开展“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应用性科技项目及应用性设计大赛,培养学生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
  要实现产学研有效结合,企业的参与是必要条件,深度的参与是指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即把学校和企业两种环境进行协调,通过共建产学研合作实体和学生实践教学实习就业创业多功能基地,变企业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二)创新学生工作模式
  1.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对于应用型人才而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决定着个人能不能从事某项工作,可迁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能在工作中取得多大的发展,自我管理能力是获得专业技能和可迁移技能的前提。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决定获得专业知识的多少、专业技能的高低和可迁移能力的高低,所以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是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关键。
  培养和使用学生干部开展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是培养大学生群体自我管理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学生干部的带领下逐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培训和使用工作机制,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由于学生干部的工作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部分,所以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自主的制度化管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民主意识,可以提升学生管理效率和效能,突出管理工作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培养学生干部可迁移能力和提高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2.创新学生活动,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
  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角度出发,学生活动是学生锻炼沟通、表达、组织等各种可迁移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的主渠道。
  首先,充分发挥学生活动在普及科学文化常识中的作用。充分利用高校学生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有意识、有组织、系统地把科学文化常识、思想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入到学生活动中去,发挥学生活动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其次,充分利用学生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匹配可迁移能力内容的丰富性,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指导、管理和分类。例如演讲比赛主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篮球比赛主要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素质拓展主要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活动对不同参与者能力培养的作用。以演讲比赛为例,对参赛选手而言,主要是培养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对组织者而言,主要是培养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管理能力、统筹能力和决策能力等;对于观众而言,在欣赏演讲比赛的同时也学习到了演讲技巧和演讲内容,为以后提高他们的演讲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做了知识储备。
  再次,加强学生活动的研究工作。随着时代变迁、学生变化,学生活动也始终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其次要加强学生活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不断增强学生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最后要加强对学生活动管理的研究,不断提高学生活动的管理水平。
  总之,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过程中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命题的要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10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