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经济和高职教育的發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以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为例,分析国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逐步完善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关 键 词] 新常态;高职;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070-02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正从要素驱动逐渐转向创新驱动,进而拉动产业结构升级。作为与产业发展紧密互动的高职教育,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义不容辞。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教育理念,其目的是让高职生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与价值取向,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熟悉国家、地方相关政策法规,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引导他们走上自谋职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之路。从教育实施的层面上讲,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原有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在专业教学体系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及创业项目孵化。
二、国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较强,但与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较少
麦可思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创业意愿较强,创业比例为3.8%,高于普通本科生;创业领域首先倾向于“自己感兴趣领域”,其次为“启动资金少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最后才是“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
(二)高职院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教育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新常态下,国家出台了很多创新创业教育政策,高职院校纷纷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成立创新创业社团、众创中心、大学生科技孵化园等平台,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和创新创业大赛等。但是,当前多数高职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时间较短,主要集中在对创新创业知识和精神的培养,而创新创业实践只针对个别有意向的学生,且忽视了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缺乏系统培养和标准化的教育模式。
(三)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有待加强建设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较短,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仅是对一些创新创业课程的简单叠加,缺乏系统的体系建设,且与专业教育课程融合度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考核标准、教材、创业案例等方面的资源建设比较薄弱,特别是缺乏实践指导性的案例教材。
(四)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不断壮大,但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导师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等特点,对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背景要求较高,现实中很多高校一般从普通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中选拔创新创业导师,这部分人员往往工作比较忙,知识结构较单一,缺乏创新创业实践,这就造成课程仅仅是理论灌输,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制度配套
学院已经成立了学生创新创业领导工作小组,颁布了一些文件制度,特别是出台了师生参加技能大赛的激励政策,但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具体内容和实际操作的系统化设计。特别是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缺失尤为突出,如弹性学制、学分替换、创新创业基金等相关制度。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形式单一,未系统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已经在全校所有专业开设安全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及创新创业系列讲座,涉及内容较单一,多为政策性、方向性、指导性的知识,缺乏专门的讲解创新创业通用实务课程,并且未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分散、规模小
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场所主要集中在各系部创新实训室(技能大赛培训室)、综合楼及学工楼,场所比较分散,一般场所还承担其他功能;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要形式为创新型技能比赛、物流代收、淘宝网店等,形式较单一,且学生创业率比较低。
(四)创新创业师资缺乏
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主要为校内学生管理人员和部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未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缺乏企业资深创新创业导师。
(五)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
近年来,学院在山东省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文化创意大赛等赛项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由于受高职生创新创业难等思想的影响,院级赛事组织、创新创业案例宣传、融入课程等方面未得到足够重视,创新创业氛围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一)更新教育理念,重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立足于行业、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的改进需要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中,职业院校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领域提供人才支撑,由他们把先进的产业技术、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到生产实践中。 开展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虽然当前高职生源质量较差,但高職生有思想活跃、动手实践能力强等优点,并且高职生源差异性较大,其中不乏优秀者。教育工作者应因材施教,在普及基本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孵化创新创业项目。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以多样化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以培养职业技能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双核心”职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生从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到创新技法训练再到创新创业孵化实践的创新创业全流程培养,逐步建立校内、校外创业导师指导,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平台支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原有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创新创业实训、第二课堂等形式实现创新创业意识培养;通过创造学、机电创新设计与实践等选修课、创新创业社团和第二课堂活动实现创新创业技法训练,借助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实现企业或者产品的孵化。引进创新创业类网络课程4门以上,建设机电创新设计与实践、智能车设计与实现等6门创新创业类课程。组织编写《机电产品创新设计与实践》等创新创业精品教材,引进国外先进创新创业教材和课题,完善创新创业教材建设体系。
推进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模拟训练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教学方法,开展过程性评价考试改革,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学生完成的创新实验、论文发表、专利获取、自主创业等成果均可计算为学分,实现技能对等与学分认定。
(三)校内校外协同推进,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完善机电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加强与企业开展技术开发合作,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切实提高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率。积极推广以智能电子产品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自动化产品开发项目型实践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项目型实践是以工业自动化技术技艺传承平台内课题项目为中心,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的综合运用,进而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在该训练中,学生全程参与项目方案的原理探讨、过程设计、仪器分析、工艺革新和总结归纳;同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大赛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四)引培结合,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建设
在吸纳社会创业成功人士兼任创业教育导师的同时,培养一批能够胜任创新理念指导、创业指导、创新创业案例分析,同时专业知识丰富且具备创新创业实践的教师作为创新创业导师。配套相关激励政策,如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资助项目。
(五)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弘扬创新创业精神
受传统思想与应试教育影响,教师、毕业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通过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工作小组,成立创业学院,建设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制定《技能大赛管理办法》及第二课堂相关配套政策,并通过组织教育引导、树立典型、交流经验、组织创业大赛等手段,营造创新创业氛围,让高职生了解创新创业,主动参与创新创业。特别是体制的建设,创新创业涉及教务处、学生处、实训处及各个系部,应建设相应机构专门组织协调,规划顶层设计,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增强教师、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操作性。
五、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多为宏观方面指导性意见,而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方面比较多,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坚持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满腔的热情拥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是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
参考文献:
[1]冉小平.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9-30.
[2]徐艳琴.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南方论刊,2015(1):65-67.
[3]吴升刚,刘文斌,刘锡冬.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88-90.
[4]吴光明.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与解决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65-67.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33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