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使职业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在我国的中职教学专业中,代表着先进制造业能力的数控加工技术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不断体现出它的重要性。为了符合企业市场对数控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标准,中职院校应该在顺应改革发展的潮流中,侧重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实用型人才,提升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学现状,并探究一些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
[关 键 词] 中职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090-02
近些年,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大,其中,职业教育相关专业课程的开展程度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中职院校是为数控行业提供专业人才的重要来源,培养的学生也都是具备高水平、专业性强的技术人员。因此,中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满足社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但是目前我国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高效快速地解决这些问题是社会以及中职院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落后,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中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水平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目前中职院校的数控类教学课程内容较为落后,还沿用以往教师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降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学生对工作中需要加工、维护以及机床保养等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掌握和应用程度不高,学生在步入企业工作后,还需要进行再次培训,降低了企业的工作进度,满足不了企业的岗位需求。
(二)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和实训基地
在中职院校数控专业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还缺乏相关的实训设备。数控车床、数控线切割机等教学设备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一些条件落后的中职院校,也没有建设数控专业的教学实训基地,严重阻碍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中职院校忽视了开展数控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在资金投入、建设实训场地等方面相对落后。没有充足完善的实训设备就会阻碍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自然阻碍了数控专业的教学进度,同时还增加了管理车间工作的难度,还有可能引发数控专业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落后的教学设备和模式会阻碍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就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数控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
在中职院校的数控专业教学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性的刀具、编程以及工艺知识。因此,数控专业的教师自身不仅仅要具备坚实的理论专业功底,还需要具有高超的操作实践技能,充分体现中职院校中双师素质的教学要求。但是目前具备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教师十分稀缺,大部分教师都是由相关的机械专业转行而来,缺乏相应的实践工作经验,无法深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也就无法改善教学质量以满足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
二、提高中职数控专业的相关教学策略
(一)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刚刚学习数控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讲,只有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高效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数控专业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在一开始接触数控专业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企业实际的数控操作车间,了解数控车间操作的内容,观察车间加工产品、生产产品的流程。讓学生在直观的了解中提升自身对专业的认可度。通过实际参观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促进专业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
(二)及时更新授课内容
在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需求的教学内容,对一些偏离实际、知识空洞的教材内容可以适当进行删减和替换,并可以在教学目标中适当引入一些贴近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动手能力的教学内容。对中职学生的发展特点来讲,学生没有必要掌握全部的知识点,教学体制要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化技能。因此,教师更需要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就业机制为导向,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健全数控专业实训设备
中职学生步入企业工作中时,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自身专业素质是企业主要考察的内容。中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只有开展相应的技能操作教学或竞赛,才可以给学生机会来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相对于数控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掌握牢固的机械加工知识,因此中职院校除了要配置相应的数控机床之外,还需要一些基础的操作设备。学生经过频繁的实践操作之后一定会对刀具知识、加工知识以及工艺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除此之外,有条件的中职院校要注重增加实训设备的数量,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独立操作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实践与锻炼。如果学校没有条件,则可以建立相应的仿真实训室。同样,教师如果不能借助相应的教学设备来讲解教学内容,则可以开展仿真教学模式,这样也能够在办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充分锻炼学生的刀具以及工艺基础知识,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条件。 (四)创新数控专业的教学模式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知识侧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些教学模式直接导致学生的工艺意识淡薄,相应的数控加工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水平低的教学现象。因此,为了完善中职院校数控专业的教学体制,学校以及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结合办学实际来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中职院校也要积极拓宽交流领域,可以联合企业创办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促进工学结合教学目标的实现,积极吸收外国的先进办学经验,提高中职院校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
例如,中职院校可以借鉴外国的先进教学经验,如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基础。另外,学校还可以拓宽相应的教学实践途径,与企业之间开办实训教学基地,以期能够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实际的企业操作车间直观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促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数控专业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2.结合微课教学技术,提高教学实效性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社会背景中,微课教学逐渐突显了它的教学作用。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检测学生的预习成果,针对问题展开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体制完善过程中,中职院校要注重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素养的教师队伍。教师作为开展教学目标和任务的主导对象,要提高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就需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一方面,中职院校可以在企业中聘请专业水平高的操作人员来帮助学校开展实训类教学活动,在教学培训过程中积极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为学生传授实际的企业生产理念,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顺利融入工作岗位。
另一方面,中职院校还可以注重对自身学校师资队伍的培养和考察,完善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中职院校还要定期对数控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进行考察和检测,还可以组织相关的企业专家来校培训,以期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除此之外,办学条件充裕的中职院校还可以派遣专业教师去外地培训和学习,组织优秀教师干部去企业实践锻炼,综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为中职院校打造一支教学水平卓越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六)优化数控专业的创业成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中职院校的数控加工过程不应是生产产品的过程,学校和教师还应该侧重融入创新的教学意识,真正使数控产品成为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数控加工硬铝而制成的国际象棋,是结合了CAD和CAM等实用软件进行创造和设计的,在摸索中优化设计路线,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工艺品。再如,在制作立体印章的过程中,也是运用了数控硬铝技术制成的,再通过利用相应的雕刻技术,最终再由加工中心铣削完善而成。这些实际操作的教学案例都可以体现创新意识和优化包装、设计意识,这个实践过程可以提高数控加工产品的价值。如果教师在实际的数控教学过程中科学融入创新意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创新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还能够在企业中顺利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院校要借助大好势头来提升自身的综合办学能力,结合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情况,创新教学模式。中职院校要积极结合企业创新教材内容,创设教学实训基地等场所,健全实训操作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除此之外,中职院校还要积极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为中职院校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贡献力量。总之,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还是一个漫长的摸索和实践的过程,中职院校和教师要积极迎合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提升中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參考文献:
[1]刘振江.浅谈数控技术理论一体化教学的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123-124.
[2]符兴承.关于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2009(9):34-36.
[3]葛培香.中职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学咨询,2014(9):24-25.
[4]黄永成.中职数控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2(12):124-126.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4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