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近年来,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在中职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重视并自觉地、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关    键   词]  心理健康教育;语文学科;渗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070-02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中职学校在校生数量不断壮大,因社会不良环境、家庭和學校教育、中考失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中职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令人担忧。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关注学生发展,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通过语文情感渗透的功能,营造良好的心理教学氛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困惑,发展并丰富学生的心理情绪体验,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身心健康。
   一、中职生的心理状况浅析
   (一)自我探索
   一些中职生对人生的价值意义认识尚不深刻,奋斗目标不明确,自我认知能力差,学习的动力不强,对升学、就业缺乏信心,自暴自弃,得过且过,虚度光阴,家庭、社会责任感不强。
   (二)青春期的情绪情感
   现在一些校中职生自我中心性强,情绪容易冲动,缺乏理解别人和关爱别人的意识与能力,对社会较为淡漠。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对他们更多地倾注爱心,更多地予以理解和宽容,积极化解思想矛盾,从多方面引导教育,用真情打动他们,让他们冷漠的心渐渐复苏。
   (三)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中职生自我不良情绪调节能力不强,行为习惯较差,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在处理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上存在沟通困难等一些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交流沟通的情境,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四)学习心理的自我挫败
   中职生多是普通高中的“淘汰者”,他们在小学至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因为学习兴趣不浓厚,方法不得当,惰性强而成绩不好,多次尝到不同程度的失败,备受打击与歧视,特别是经历中考失利,学业受挫,大多学生心理严重自卑,缺失奋斗信心,自我封闭,同时,他们也为自己当前状态不满却又不知所措而感到焦灼。对此,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帮助他们确定目标,同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体验成功,重振自信是尤为重要的。
   (五)其他方面
   除了以上提到的生理、学习、生活目标缺失、人际交往问题以外,中职生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心理问题,如逆反,心理敏感,承受力不强、习惯负性思维等。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中职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可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不到位、办学经费紧张、设施场地没有等原因,有的中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够重视,或者因为错误地认为学生心理不健康就是“精神病”因此避而不谈;有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不丰富,仅仅把开设单纯的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的学校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这样,既解决不了学生的思想问题,更解决不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当前,中职学校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极为缺乏,大多数学校是班主任或政治思想德育教师兼任,他们缺少系统的心理学专业方面的知识,工作时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这些问题想要在短时间内解决,显然无法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二者是相统一的。另外,相较于其他的学科,语文学科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情感感召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比如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建立、是非辨别能力的提升、良好性格的形成等,更有优势,更有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既是任务,也是语文教师的责任。
   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乐观的精神等优秀品质。中职语文知识结构多采用模块教学,一般分为阅读、写作和口语训练三大块,围绕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内容上注重价值取向,将经典型与现实性紧密结合,较多地选取了富有教育意义、时代感强、符合中职生年龄特点、与他们的生活有关的文章,所以,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开展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当前,中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为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家校教育配合不紧密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自私自利,倔强执拗,盲目自大,缺乏敬畏之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习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搭配组成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让学生共同配合,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遇到争议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与其他同学进行充分交流合作,用共同的智慧去解决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高,还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从而学会分享,学会信任,学会竞争,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更学会合作,为他们今后在工作生活中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2.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它能给人战胜困难的勇气,激发自身动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好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及现状的基础上,给中职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接纳他们的缺点,容许他们多次犯错,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更应给他们多一些关爱和信任,引导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并尽可能地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获得久违的成功,体验喜悦。当学生有了进步,取得成绩时,教师可采用教师点评、师生评议、生生互评等方式,及时准确地予以评价赞赏,加强激励机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奋斗的勇气,产生源源不绝的动力。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潜在心理教育因素
   中职语文教材以“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条线索相结合进行編排,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诸多,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肩负的使命,进行“充电”,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掌握健康心理的评判标准,真正树立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并主动积极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精研教材,善于发现并捕捉语文课本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充分挖掘教材中独特的育人价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尚的情操
   中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思想健康,文质兼美,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表现了爱国爱民的情怀、民族的自豪和尊严、奋发有为的精神、对社会集体的责任感等。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借助教材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失时机地引导教育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高尚的精神追求。如学习《我的母亲》,让学生充分体会父母对孩子的那份真情,从而理解父母的伟大,学会感恩,懂得孝道;阅读《挺起人格的脊梁》等文章,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并为之而奋斗;阅读《平凡的世界》,让学生感受普通人们的自尊自强,从而学会奋斗与拼搏;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让学生体会祖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投身祖国建设、报效国家的理想愿望。
   2.以作文为载体,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爱因斯坦说得好:“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以一个和谐人格,最重要的是借着教育获得对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中职生往往情绪自控力弱,不善于调节负面情绪,他们所面临的压力也较大,而写作、阅读都是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加大写作教学指导,重视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并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又能在写作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最终达到学生自我提升的目的。所以,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敢于思考、大胆写作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倾诉内心感受,宣泄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如为了让学生感受人间真、善、美,可以让学生写“我身边的美”“学会感恩”,或者写“感谢信”等,让学生在写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抒发真情,远离冷漠,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准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提升辨别是非、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可否认的是,大多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写作水平不高,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降低要求,对学生耐心辅导,多方鼓励。
   3.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作为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特别是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自身的教学心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情操,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饱满的精神状态给学生正面的示范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其次,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转变教育观念,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打破传统教师“权威”,让微笑和激励贯穿课堂始终,努力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戒备,和他们融为一体。最后,教师要创造温馨、和谐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善于听取学生思想见解和意见,课堂教学中力争做到平等、民主,让学生充分发挥特长,张扬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搭建师生互动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敢于在群体活动中主动交流,大胆表现,逐渐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
   语文教学不等于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充满期望和信任,重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实际问题,对学生形成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起积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柳斌,杨宝宏,李凤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书[M].长城出版社,2001.
   [2]叶一舵.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4(3).
   [3]晋玉,葛明贵.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J].皖西学院学报,2004(8).
   [4]项元乐.浅析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与心理辅导结合的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06(5).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4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