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学生评教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学生评教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工具,在我国高校推行学生评教制度的这些年,学生评教的可靠性一直受到多方质疑。深入分析学生评教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学生评教改革的实际做法,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评教改革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时代下更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希望新的视角有助于构建更加健全和成熟的学生评价体系,开辟学生评教新范式。
  [关    键   词]  学生评教;教学质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220-02
   一、学生评教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工作始于80年代中期,随着学生评教的日益深入,对学生评教的合理性、可靠性、有效性等批判的声音愈来愈多,学生评教变得愈来愈乏力,笔者总结了各高校在学生评教实施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评教指标问题
   学生评教指标普遍设置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评价点,指标内容在表述上本身是没问题的,但由于指标制定者经常是教学管理人员,其指导思想仍站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考核为目的”的角度,指标的制定过程也很少征求学生意见,所以经常出现有的指标学生不知所云、无法判断,这也是学生打分随意的重要原因。指标设定得是否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评教的信任度和有效度。有学者分析我国40所部属大学的学生评教表,其中13份(占总数的32.5%)是以教师为中心制定的;21份(占总数的52.5%)在个别指标中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列入评价的范畴;半数以上指标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置的评教表仅有6份(占总数的15%)。可见,学生虽然公认是评教的最重要主体,但其主体地位一直在边缘化,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另外,为方便管理,多数高校仍采用统一的学生评教量表,对学科的差异性考虑不足,没有开展分类评价。
   (二)学生评教结果反馈时效问题
   大部分高校的学生评教都安排在学期末进行,在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再将学生评教成绩和意见反馈给教师。此时教师虽然看到了学生的意见,但由于学期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即使改进教学也都是事后行为,至少对当前学期上课的学生来说无法从中获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期末评教模式对课程教学的改进作用发挥不明显,缺少在教学过程中收集学生意见的渠道。
   (三)学生评教成绩的有效性差
   以筆者所在学校为例,前几年全校学生评教平均分一直徘徊在98分上下,某学期90分以上教师竟然占到了95%以上,方差极小,成绩低于90分那就说明教师教学可能出现一定问题。学生评教成绩扎堆高分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很多高校都有这个困惑。
   (四)评教工作方式的问题
   学生评教通知一般都是由教学管理部门发布,再由辅导员传达给学生,也有一部分高校将评教系统与查看考试成绩或者选课环节绑定,这些评教工作组织形式有其优势,如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参评率,减少人力通知的成本,但也带来一些问题。笔者曾专门组织学生座谈会,学生在会上直言不讳地说,因为着急看成绩可是页面一直提示先评教,评价选项还比较多,对前面几个教师还能想想再评,后面评价的教师基本就随便选了。另外,由于对评教的目的意义宣传不够,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评教的重要性,对评教后的结果更不了解,不知道为什么评,不知道评完有什么用,不知道评完结果是什么,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使学生中间甚至流传着“评教无用论”。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评教改革策略与实践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评教改革,实现教学质量评价从“评教”到“评学”的转变,我们依托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部开展学生评教的改革与探索。
   (一)评教制度由“期末评教”转变为“期中与期末相结合”
   学生评教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教学改进,传统的期末评教在这方面作用发挥不足,现阶段完全取缔期末评教也是不现实的,过程性学生评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过程性评教也称为期中评教,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教学周第3周到10周之间开展,期中评教一般不计入教师教学质量考评总成绩,仅以收集学生意见信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基于此,任课教师更愿意接受甚至积极响应过程性评教的开展,乐意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2018—2019学年开始实行学生过程性评教,问卷采取学校设置通用问题+教师自设问题、主观题+客观题相结合形式(见表1),学校设置的问题倾向全局、摸底,教师可以针对所授课程具体设置。
   (二)期末评教指标由“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
   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现有学生评教指标,以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学习收获和学习体验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语言简洁、易于判断,指标表述从第一人称“我”出发,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容易获得学生真实的评价感受。西南交通大学在这方面率先做了尝试,该校的《本科课程学生学习体验调查问卷》中共涉及10条评教指标,将学生评教教师变为学生评价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体会,非常值得各高校借鉴。
   除此之外,在设置学生评教指标时,管理部门也应考虑如体育类、实验课、双语课等课程性质特殊的课程,单独设置学生评教指标,开展分类评价。如果不分类评教,通用的学生评教指标则应具备普适性。评价结束后要持续对评价指标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不合适的再次修订。    (三)评价组织形式优化,优化学生评教页面设计
   除了学生评教指标,评价页面的设计也会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我校这几年在网络与信息中心开发人员的不断研发下一直进行着学生评教页面的改进与优化设计。我校的学生评教不采取按照评教指标逐一打分的形式(见表2),学生在评价教师前应首先完成自评“你在本门课每周的课下学习时间是多少”,把这道题作为学生评教前的第一道题,自评后才是评价教师。另外,区别于其他高校按指标打分,我们先给教师定等级,“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质量怎样?”共划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先定等级能极大避免不同个体打分差异带来对教师总成绩的影响,原来教学水平相当的教师造成排名上的差别,如学生评教分数一个为99,一个是99.5,可能这两个教师教学水平是相当的,但由于不同的学生对分数高低认知是不同的,从而带来对教师成绩的影响。有人会问,制订评教指标是不是就没用了?答案是否定的。教师如果只看到评价分数是无法知道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所以评教页面中要设置一道主观题,获取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意见,最后将分数和学生意见一并呈现给教师。
   (四)评教结果处理与反馈
   评教平台完善了学生评教成绩分析功能,教师能查看本人评价结果,同时平台提供与去年同期、本院系其他教师、所教學生评价其他教师的结果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并获得学生在本门课自学时间、意见或建议等,为促进教师改进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五)在学生评教组织环节下工夫
   通过官微宣传、群发邮件等形式多渠道宣传评教的意义,尤其要打消学生的顾虑,让他们知道评教仅作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依据,教师是看不到学生个人信息的,进一步提升评教的积极性和质量。同时,我校还实行“学生评教免计入申请”,减少个别学生的恶意评价对教师成绩带来的影响,任课教师可提出申请,填写免计入理由,由各教学单位审核,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部审核通过后可剔除这部分学生的打分数据。
   目前,我校的学生评教改革还正在进行中,下一步学校会持续分析学生评教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下一轮评教工作。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学校还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发中心每学年通过开展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与教学质量管理、保障部两者联动,共同推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庞丽丽,“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3):100-102.
   [2]孔祥丽,洪艳瑜.发展性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78-80.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4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