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云南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该文对云南境内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现状、调查方法、鉴定及系统分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型真菌多样性;自然保护区;云南
  中图分类号 S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6-0096-03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investigation methods,identification and systematic classification of Macrofungal species diversity in nature reserves in Yunna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Macrofungal species diversity in nature reserves.
  Key words:Macrofungal diversity; Nature reserve; Yunnan
  云南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生物资源王国”之称。云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具有丰富性、特有性、脆弱性等特征[1],为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国家森林公园。依据《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年报》,截至2017年底,云南省已建成各类别自然保护区161处,总面积达287.56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在各类别自然保护区中,已开展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2]。在各类别自然保护区中,常见到一类特殊的生物——大型真菌,云南俗称“蘑菇”或“菌子”。大型真菌是自然环境中的一类重要生物资源,它参与物质分解、与高等植物共生和富集重金属等,同时也可用于观赏、药用和食用。因此,调查清楚自然保护区内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生物学特征及生态分布规律等,不仅有利于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资源库的建立和有效监控与管理,也有利于提高食用植物群落演化和产量提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为此,笔者通过对知网、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库检索,在国内云南共有10个自然保护区有关于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的报道,现就云南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的研究现状、调查方法、鉴定及系统分类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提供参考。
  1 调查、鉴定方法及分类系统概述
  1.1 调查方法 在云南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调查的方法主要为踏查法和样地调查法,并且以≥1年的采集周期,在采集周期内以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为采集节接点进行调查采集[3-6]。樣地设置以依据调查区域的不同森林植被类型、海拔梯度、坡向、代表生境等特征进行设置,同时参照20m×20m、20m×10m、10m×10m以及5.64m为半径的圆形样地进行采集样方设置[4,7-9]。
  1.2 鉴定及分类系统 鉴定方法主要集中于宏观形态识别、显微结构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类系统主要参照《菌物字典》第十版(2008)、Ainsworth(1973,2001)、邓叔群(1964)、卯晓岚(2000)及Genbank数据库系统,对应拉丁文主要参照http://www.indexfungorum.org索引系统[3-5,10-11]。
  2 云南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2.1 多样性及分布特征 沈宏祥和周彤燊(1986)[12]对滇中南普洱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报道有94种,其中食用14种,药用8种,毒菌2种,并对生态分布和经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赵理忠和周彤燊(1998)[13]、杨宇明和杜凡(2006)[14]等对滇西德宏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进行了系统采集与研究,报道有大型真菌171种,其中15种为中国新记录种,3个新种,对新种的分类特征、生存环境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吴跃开和李黔英(1999)[15]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上的真菌进行了初步调查,报道90种。魏礼和赵瑞琳(2015)[6]于2013年7—8月,再次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进行调查,报道该区具有大型真菌137种,并列出详细的名录,统计出伞菌科、口蘑科和多孔菌科为优势科,伞菌属、小蘑菇属、粉褶菌属、丝盖伞属等为优势属;同时,对采集方法、鉴定手段等内容进了论述。张颖等(2012)[4]对滇中牟定化佛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的多样性、药食菌及毒菌资源、生境特征合主要生态因子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报道有233种大型真菌,其中97种食用,59种药用,35种毒菌。结合物种多样性分析了优势科、食用和药用价值及主要生态因子对大型真菌多样性和分布的影响,同时对该区大型真菌的资源价值、温度及水分和森林郁闭度对大型真菌分布影响进行了讨论。张颖(2006)[16]以滇西北丽江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依据海拔、坡向和植被类型设置样方进行多样性调查,报道266种大型真菌,并从海拔、植被类型、坡向等特征方面探讨它们与大型真菌多样性的分布关系。同时张颖[8]等还对丽江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多样性、分布特征及药食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报道172种,其中63种食用,40种药用,20个云南新记录;并对7个中国新记录种的分类特征进行了描述,讨论了老君山大型真菌分布与植被、海拔和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刘蓓等(2014)[5]对滇中楚雄紫溪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组成进行了调查,报道291种,其中食用184种,药用56种,毒菌27种;并对优势科属、营养方式、利用价值和持续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冯云利等(2018)[11]等对滇中新平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报道101种,并对其分布特征和经济价值进行了讨论。   2.2 资源 苏鸿雁等(1996,1997,2000)[17-19]对滇西大理苍山大型真菌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分别报道128种、72种和76种。罗宗龙等(2014)[20]再次对苍山真菌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报道出该区分布有279种大型真菌资源,并详细列出了分布真菌的名录,同时对优势科、优势属和经济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唐松明等(2015)[21]对苍山牛肝菌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报道该区分布有牛肝菌79种,并对牛肝菌资源在不同海拔和不同植被环境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苏鸿雁和杨琳(2005)[22]和龚斌等(2016)[23]对苍山分布的鹅膏菌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分布报道出14种、34种,并对生态特征和开发价值进行分析讨论。杨丽云等(2005)[24]对滇西丽江老君山自然保护区食用真菌进行初步调查,报道113种药食真菌,并对生境和药食价值进行详细描述。张颖等(2006)[25]记载在丽江老君山分布的鸟巢菌有6种,并详细列出了分类检索和讨论生态分布特征。李单等(2009)[7]对丽江老君山黎明乡木腐菌的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腐朽类型和利用状况等为研究内容开展调查研究,报道86种和48个未知种,并将调查结果与丽江地区已报道的木腐菌种类进行比较研究和分析,同时也对资源利用方面进行讨论与评价。柴红梅等(2005)[26]对滇中楚雄紫溪山毒蕈资源进行初步调查,报道有毒蕈有52种。戴玉成等(2011)[27]对紫溪山的木材腐朽菌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报道出87种多孔菌,详细报道每种多孔菌的寄主及生长基质,其中锥沃菲卧孔菌为首次发现,并对生境和分类特征进行详细描述。桑兰等(2015)[9]对紫溪山分布的美味牛肝菌生态习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涉及美味牛肝菌的分布区植被组成、地理及气候状况和土壤组成等,报道在云南松林区和以云南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中美味牛肝菌主要分布较多,并且在形态分类上容易与铜色牛肝菌和美网柄牛肝菌混淆。同时对美味牛肝菌的形态观察结果、分布区的气候条件和发生林地的植物群落特征、开发与保护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王东升等(2009)[3]对滇南西双版纳纳板河自然保护区药用真菌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鉴定报道55种药用真菌,对其中的21种进行重点描述,并讨论其开发价值。戴玉成等(2014)[10]对滇西保山高黎贡山的木材腐朽菌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报道出128种木材腐朽真菌,其中保山小集毛孔菌为首次发现,并对生境和分类特征进行详细描述。李英和刘有花(2015)[28]对滇东北师宗菌子山主要经济真菌资源进行调查,报道97属,并对22种真菌的生境特征和经济价值进行详细描述,对保护和开发利用展开讨论。刘培贵等(1992)[29]对滇中哀牢山和无量山区分布的以虎掌菌统称的3种大型真菌进行鉴定描述,并分析了资源价值和分布区域等。
  3 展望
  云南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調查不仅涉及资源种类的普查,也包括特定种生物学特性分析[9]及专科专属调查研究[21,23,25],部分区域有较为全面的研究,比如滇中楚雄紫溪山[5,9,26-27]、滇西大理苍山[17-23]及滇西北丽江老君山[7-8,16,24,25]等区域有了深入研究。依据已报道的文献记录,调查方法、鉴定方法和分类系统采用的方法与前沿研究紧密结合,但调查区域范围及调查周期有待进一步拓展。现有的调查周期主要集中于1~3年,延长调查周期利于更全面的调查;调查范围主要集中于滇中、滇西地区,参照2017年《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年报》数据计算,调查率仅为6,2%,更多的区域未见报道。因此,调查范围应有待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陈鲁雁.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挑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3):146-150.
  [2]宗春淼,郭贤明,王兰新.自然保护区在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4):46-47,67.
  [3]王东升,刘峰,田茂兴.纳板河自然保护区药用真菌的初步调查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9(1):79-82.
  [4]张颖,许远钊,郑志兴,等.云南化佛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及分布特征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2,21(1):111-117.
  [5]刘蓓,郭相,马明,等.紫溪山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4,33(1):6-8.
  [6]魏礼,赵瑞琳.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0):170-175.
  [7]李单,董娇,赵长林,等.丽江老君山黎明乡木腐菌种类及资源评价[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29(6):53-57.
  [8]张颖,周德群,周彤燊,等.滇西北老君山的大型真菌分布及新记录种[J].菌物学报,2012,31(2):196-212.
  [9]桑兰,郭相,马明,等.云南紫溪山自然保护区美味牛肝菌生态习性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5,34(1):13-15,25.
  [10]戴玉成,崔宝凯,何双辉,等.东喜马拉雅山地区木材腐朽菌研究4云南高黎贡山地区山的木材腐朽菌[J].菌物学报,2014,33(3):611-620.
  [11]冯云利,汤昕明,杨珍福,等.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初步调查[J].食用菌学报,2018,25(1):79-87.
  [12]沈宏祥,周彤燊.哀牢山自然保护区高等真菌的初步调查[J].云南林业调查规划,1986(04):1-6.
  [13]杨宇明,杜凡.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14]赵忠理,周彤燊.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刺革菌属真菌[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233.   [15]吴跃开,李黔英.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真菌初步调查报告[J].贵州林业科技,1999,27(3):30-35.
  [16]张颖.丽江老君山大型真菌多样性及生态学研究[D].昆明:西南林学院,2006.
  [17]苏鴻雁,王学勇,董晓东.大理点苍山真菌资源初步调查[J].大理师专学报,1996(01):57-60.
  [18]苏鸿雁,王学勇,董晓东.点苍山大型真菌资源初步调查(续)[J].大理师专学报,1997(01):44-45.
  [19]苏鸿雁,李继红,杨琳,等.点苍山大型真菌资源调查[J].大理师专学报,2000(01):47-49.
  [20]罗宗龙,苏锡钧,代琦,等.苍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J].大理学院学报,2014(06):54-59.
  [21]唐松明,罗宗龙,苏锡钧,等.苍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牛肝菌资源及分布情况调查[J].大理学院学报,2015,14(06):62-65.
  [22]苏鸿雁,杨琳.点苍山鹅膏菌属真菌资源[J].特产研究,2005,27(03):34-37.
  [23]龚斌,罗宗龙,唐松明,等.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鹅膏菌属真菌资源调查[J].大理大学学报,2016,1(06):75-77.
  [24]杨丽云,袁理春,赵琪,等.云南老君山自然保护区食药用真菌资源调查初报[J].云南农业科技,2005(6):40-42.
  [25]张颖,程立君,周彤燊.滇西北丽江老君山的鸟巢菌[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26):62-66,75.
  [26]柴红梅,赵永昌,李树红,等.云南紫溪山自然保护区毒蕈资源初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5(20):734-736.
  [27]戴玉成,周丽伟,STEFFEN Kari.东喜马拉雅山地区木材腐朽菌研究1.云南紫溪山自然保护区的多孔菌[J].菌物学报2011,30(5):674-679.
  [28]李英,刘有花.师宗县菌子山风景区主要经济真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0):99,109.
  [29]刘培贵,杨祝良,杨崇林.云南哀牢、无量山区的虎掌菌类[J].中国食用菌,1992,3(11):28-29.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5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