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语》音乐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孔子在《论语》中着重强调通过音乐教育来达到理想教育目的意愿,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人格的转变,进一步推动国家发展,实现国泰民安。本文系统的阐述了《论语》中音乐教育方法对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旨在加深我们对《论语》音乐教育理念形成整体的认识。
  关键词:论语;音乐;文化背景
  作为我国经典的儒家作品,《论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语录体著作,这部作品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面的记录下来,该部作品以“仁”为本,以“礼”为用,可以说是当时时代的经典著作。孔子所注《论语》着重强调音乐教育的意义,并倡导进行音乐教学,对于后世的音乐教育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音乐中的应用
  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爱、将美传达给学生,就像《论语》一样,希望通过音乐教育这一种形式来实现学生对美这一方面的培养。教育者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心智,使其具备一定的品质为目的。孔子所倡导的音乐教育旨在创造一定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情景当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其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论语.先进》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一句话就充分体现出了孔子在音乐教育中所提倡的意境之美,可见情景的重要性。充分借鉴《论语》中对情景的重要认识程度,笔者认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也应当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一定活动形式,创造一定的情景,实现音乐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依据科学的教材,充分利用音乐教育课堂这一平台,将多元的课堂设计同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能够提升道德修养,并积极地参加音乐活动,实现音乐感知力的开发,继承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2.示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中的妙用
  孔子强调“正己而后正人”的示范教学法,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小学音乐教师也应当充分运用示范教学法,在練习音准示唱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使学生音准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音乐教师应当做到深入的练习,不断扎实自身的基本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倾听辨别学生音调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并对其予以纠正。教师应当具备敏锐的听辨能力,及时的对学生的音准进行纠正,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为学生做好正确的范唱工作,使学生在心目中树立起一种稳定的歌唱意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
  3.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中的巧用
  《论语》中的音乐教育的内容是非常积极向上的,更是健康的。孔子在《论语》中的言语充分体现了中国诗与歌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诗、歌素来存有连理之好,音乐教育与诗歌是应当连在一起的,并通过音乐促使学生感悟诗歌的内涵,即我们常说的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小学音乐教育与德育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以音乐的形式承载道德的内容,以形式促进内容,实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启发学生去思考,加深对道德内容的感悟。目前的音乐教材大都含有启发学生思想品德的儿歌,如《劳动最光荣》、《粉刷匠》等,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儿歌,对其实行翻唱,以提高广大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将德育的有关内容与小学生平时的行为规范结合在一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兴趣导向教学法在小学音乐中的适用
  孔子在音乐教育中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教学方法,强调了兴趣的积极作用。孔子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孔子强调在音乐教育这一具体活动中应当做到得其法,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演奏的过程中,做到“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音乐之所以能够充分的表现人们的情感,主要原因在于音乐具有一定的特性。首先音乐与情感是同时间展开和发生变化的;其次音乐和情感给人的体验都是以急驰,缓行,低落,紧张,放松,增强,减弱的感觉呈现给我们大众,可见音乐的学习与学习者自身情感的联系。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也应当充分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可以调动广大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身到音乐学习活动中。例如在讲授欣赏课《我是人民的小骑兵》这一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小骑兵这一形象通过大屏幕展现给学生,并做好教学演示工作,使学生下意识的模仿其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的小骑兵骑马的律动,迅速调动学生参与的表演活动中来,使学生深入的理解音乐特点,将二者结合起来把小骑兵的勇敢和顽强的品格激发出。
  5.目标导向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君子,通过教育这一形式来培养人们具备君子的品性。孔子认为音乐教育具有感化的作用,并以此为目标开展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这一形式我们可以作用于人的情感,进而达成情感的共鸣,将音乐中单纯的情感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论语》中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实现人格的转化,进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论语》中的音乐教育的诸多内容,对于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来说具有充分的借鉴作用,我们应当深入研究《论语》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实现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通过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发挥音乐教育的感化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参考文献
  [1]屈朝霞,康超.《论语》的“教育生活化”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1(05):15-19.
  [2]时开阳. 《论语》中乐教思想对职业中学音乐教学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刘希里.《论语》教育思想对音乐教育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9(34):86-87.
  [4]王霞.《论语》的音乐教育思想[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05):4-6.
  作者简介:李璐、女、1984年1月、籍贯(湖南省汨罗市人)、汉、广东省中山市石岐第一小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
  (作者单位:中山市石岐第一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8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