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精选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进步的阶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挑战。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校本教研。校本教研要求教师成为反思型的课程实践者,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思考与体验,而精选课例研究正是进行有效的体验和反思的重要方式,既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又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课例研究;校本教研;专业发展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学校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各种平台,其中精选课例研究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受教师欢迎的一种研究方式。
  “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活动质量的提升,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者,以促进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实践优化。课例研究可以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脚步,有效地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提升常规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例研究是以教师教学能力增长为导向的。在这个意义上,课例研究为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教师的实践智慧提供了导向性的策略,它的出现也使教师真正成为研修活动的主人。
  精选课例研究的优势在于,课例来自于课堂,其研究有较强的实用性,对教师的自我反思也是最为直接有效的研究形式。课例是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具有其特殊性,通過个案的研究,探寻课堂教学的普遍性规律,以达到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反思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由此可见,课例研究对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充分认识课例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来说存在着深远的意义,对于急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说也存在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反思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单向灌输多,对话交流少
  反思以往的教研活动,我们不难发现,活动从内容安排到具体课堂实施都由教研员单向决定,基本上是教研员“扶着”教师备课、上课、评课,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教研员掌控,教师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只是教研活动的“群众演员”,而不是真正的研究主体,这种“教练式”的教研,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长此以往,教师便失去了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对话能力,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难以发挥。
  2.问题意识差,思维碰撞少
  问题意识就是对客观存在的、矛盾的敏锐感知和认识,具体说,就是“主动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分析问题”的自觉意识。强化“问题意识”是促进解决矛盾的思想前提。在以往的大多数教研活动中,教师虽然也通过听课、评课发现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比较肤浅,加上研讨时也多为形式上的交流,很容易导致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缺少深层次的质疑和声音,致使教研活动缺少真正的思维碰撞,直接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效果。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与教学观察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如何通过专题教研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是目前教研方式改变中所面临的难题。
  3.目标不明确,反思不深刻
  当前,教研活动存在着活动随意性大,目标不明确,措施单—,反思不深等问题,以评课为例:听课前,参与教师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听什么?学什么?研究什么?”心里没数,评课时,各自根据发现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提重难点把握问题,他提课堂设计问题,其他人则提板书问题、知识的科学性及难确性问题,还有教学环节、教具使用、作业设计答等……总之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观点,上课教师听后如云里雾里,听课教师则置身事外,说过就算,很少以学习者、研究者的身份介入。究其原因,教师虽然也被“假想”是教研活动的主体,但是,教研活动的设计者忽视了对教师的培训功能,目标不明确,目的不集中。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对于学校来说,就是同伴互助式的校本教研活动,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的过程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的活动。课例研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好差之分,关键是研究的需要而定。采取多种形式的课例研究,能够使教师保持对课例研究的新鲜度,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提升课例研究的质量和效果。
  1.多人一课式。指在同一个教研组或备课组内的多位教师同上一节课,在各自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开展相互观课比较研讨中相互学习,共同改进措施,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
  2.多人异课式。指在同一个教研组或备课组内围绕着共同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立不同课型或内容的课题,在各自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开展相互听评课活动,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效果,并共同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共同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3.一课多轮式。指一位教师在备课组的共同帮助下,在不同班级上同一节课。每上一次课之后,备课组内开展听评课活动,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调整课堂教学设计,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使上课教师与参与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模式的过程形成学习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
  4.互助式。在同一个教研组内互助指导式的研讨活动,一人上课,其他人进行细致分工,明确每个人的听课任务,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后进行讨论,针对不同角度对上课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这种方式针对性较强,比较适合年青教师或者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多教师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指导。
  5.邀请式。上课教师主动邀请同组内教师或者名师专家听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或者科研课题的研讨活动。教师首先制定出研究的主题和上课的内容,并向相关教师或专家发出邀请,听课教师或者专家提前了解研讨的相关内容和上课内容,听课后开展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邀请式研讨是教师处于较为积极主动的地位,利于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6.反思式。教师自主发展的最高阶段,实现由被动式发展转变为主动式发展。教师确立研究的主题和上课的内容,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全程录制课堂教学过程,课后自己反复观看,开展自我剖析。或者课后也可以邀请有经验教师或者专家共同观看录像,并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断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
  三、课例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架起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从前我们在设计组织观摩课或优质课的时候,大多情况是凭借个人的经验和习惯进行选择内容并设计教案的,评课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不深入;但课例研究的形式就需要所有的老师都来思考“如果我组织回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有这样的缺点?怎样改进?”等等,而且组织者和评析者都要很细致的观察孩子的学习情况,结合教育理念进行深刻的反思,逐渐的让观念内化成行为。
  2、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从开展课例研究活动以来,我们发现老师们拿到一个教材,首先能分析教材,寻找其中隐藏的教育价值;在制定目标时会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做到明确具体可行;在设计过程时更是紧紧围绕目标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这样以来,活动的质量就大大提高了。除此之外,组织活动的教师是凭借了集体的力量,在实践中感悟、反思和提升的,因此,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也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3、激发教师的研究兴趣,为培养“研究型”教师打开了道路。学校现在都注重培养“研究型”的教师,原因是善于研究的人才必定能推动学校的长足发展,开展课例研究活动使老师们的心都沉稳下来了,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观察。比如在以往评课的时候,很多老师只是说哪里好哪里不好,而现在评课或提出意见的时候都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改进的具体办法?理论支持是什么?等等,这就要求老师们必须养成研究反思的习惯。
  4、形成了团结、合作、信任的团队精神。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团结、奋进、相互帮扶的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慧与特长,汇集起来的力量是不可估测的,课例研究活动就营造了这样一种氛围,增进了大家共同交流的机会,老师们会从失败中共同寻找原因,从成功里分享快乐。另外,我校还长期开展了“传、帮、带”活动,在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的具体指导、带领下,大家在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中成长。
  精选课例研究推动学习型学校和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真正把校本教研制度落到实处,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现代学校理论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型组织。开展校本教研,进行课例研究,使校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构建着一种新型的讲求沟通、主动、共识、合作的人际关系,催生着崭新的合作文化。教研组在实施课例研究时,全组教师共同参与,反思献策,经验分享,都得到了提高,促进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把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同时,学习型学校、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又成为推动校本教研的动力和保障机制,增强学校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活力。
  精选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师所擅长的、基于实践性情境的反思性研究。通过成功的课例研究活动,学校每学期解决一些问题,培养一些教师,带动教研组发展,那么不需要太长的时间,教师们就会养成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的良好工作习惯,将带动整个课堂教学的改变。在课例研究中,教师用自己最善长的研究方法,结成研究共同体,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满足心里上的发展需要,实现着精神的成长。
  总之,精选课例研究活动是一种参与式的校本培训,有效激发了教师投身课改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教师群体的发展,从根本上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教学课例——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五/郑金洲//人民教育.—2005.(3—4)—62
  [2]基于课例的校本教研实施中的几点思考/朱郁华//福建教育.—2005.(6).—26
  [3]改进课例研究提高教研效果/袁定玉//教学与管理.—2004.(10).—27
  [4]结合课例开展校本教研/于慧强//教学与管理.—2005.(6).—30
  [5]论“课例”校本教研模式的基本要素/王少華//当代教育科学.—2006.(1).—46
  [6]从“案例教学”到“案例研究”:转换机制探析/夏正江//全球教育展望.—2005.(2).—41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运用初中语文精选课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实践与研究》〔2018〕-JKGHYB-1557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河雍办事处中心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8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