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男中音声部演唱中国现代艺术歌曲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男中音是介于男高音和男低音之间的声部,发音浑厚圆润、收放自如,如行云流水一般。男中音起源于欧洲,近些年来,美声唱法的男中音歌唱家涌现了许多,但大多演唱的都是国外的歌曲,而很少演唱中国的艺术歌曲。本文将采用中国五四运动时期至今的部分现代艺术歌曲为例,来阐释男中音对中国现代艺术歌曲的探索。
关键词:男中音;艺术歌曲;演唱技巧
一、何为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歌曲的体裁,它起源于德语Kunstlied。kunst在德语中指的是艺术,而lied就是歌曲,两个名词合起来,就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歌曲。在《音乐百科词典》[1]和《中国大百科全书》[2]中认为,艺术歌曲是作曲家为了表现某种艺术情感为目的,侧重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以诗词为主创作的歌曲,普遍配有动听的钢琴伴奏,且多为抒情独唱曲。
二、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艺术歌曲是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开始发展的,其领军人物就有萧友梅、黄自等人,他们将中国的国粹与西欧的作曲相结合,将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积淀中的诗词与西方乐器钢琴所搭配,为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创始性的贡献。萧友梅在20世纪30年代初与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建立了上海国立学院,这是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为以后艺术歌曲和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男中音在中国的出现
“男中音”这一概念正式形成是在西方,他们把声部划分为男女各三个声部,然而,在我国诞生京剧之时,男中音就可以说已经出现了。京剧中按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当要演唱一些性格豪迈,大气的英雄主角人物时,演唱者就要音色浑厚饱满、中气十足。仅从音色上看,当时的生角和男中音是差不多的。
五四運动之后,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当时的一批先进音乐家将美声唱法与中国传统唱法相结合,分声部,单独的对每一个声部进行“西式训练”。因此,男中音真正意义上在中国登场应是五四运动之后。
四、五四运动时期的艺术歌曲
19世纪末,中国的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在这段时期,中国的第一代音乐教育家创作出了许多反应新思想的适合男中音演唱的艺术歌曲。萧友梅的作品《问》,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初,歌曲内容的句子以疑问和感叹句为主,如同一位阅历丰富的年迈之人在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和极富哲理的感叹,表现出有识之士对祖国的爱与担忧。演唱这首作品时,最重要的是对情绪交替的把握和声音强弱的转换对比。一个接一个的三连音将音乐推至高潮,“江”字是整首作品的最高点,演唱者在演唱这一句时一定要把握好气息,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感叹的形式圆满的结束整首作品。
五、抗日战争时期的艺术歌曲
中华民族在经历了十四年的苦难时期,最终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这个特殊时期,一大批爱国作曲家涌现出来,他们创作的艺术歌曲的主题多为爱国、抗日、革命斗争,这些爱国作曲家们拿起笔,以笔代枪,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在精神上为中华民族不断加油打气。许许多多的革命歌曲都诞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它们用音符捍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3],以冼星海作曲的《黄河颂》为例。这首曲子是降B大调,母亲河作为它的背景,赞颂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顽强抗敌的精神。整首曲子曲调慷慨激昂,令人振奋不已。《黄河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体现的是不停奔涌的黄河,第二部分赞颂了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源地,第三部分速度稍慢,歌颂母亲河的伟大精神,号召大家以黄河作为榜样。
这首曲子被称为男中音的试金曲,演唱难度很大,在演唱过程中,一共出现了九次最高音,男中音的音域较为宽广,能很好的体现黄河宏伟磅礴的形象。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的声音需要宽厚并且有力,音色必须饱满,每一句都要完整的唱完,因此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如何进行换气也需要一些技巧,要把每一个拍子唱圆了、唱满了[4]。
在听男中音演唱的抗日战争时期的艺术歌曲,不难发现,他们在演唱这一类作品时,声音既具有饱满度,且有强烈的戏剧对比效果,每个字都饱含真情。
六、近代艺术歌曲
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念还是深深影响着我国近代时期的艺术歌曲,易于诵唱,例如由于右任先生作词,陆在易先生作曲的《望乡词》,歌词犹如诗词,饱含对家乡(大陆)的思念之情,以及曲折身世之痛。
这首作品在刚开始演唱时,演唱者应该使用中等音量,用一种无奈的感情去“诉说”。随着歌词的深入、感情的深入,演唱者的音量也应该不断加强。“只有痛哭”这句歌词将作者内心的悲痛跃然纸上。演唱者在唱这句时,“痛”字应该适当拉长声音,“哭”字要着重表现出来,演唱者需要富有感情的深情演唱这一句,要给聆听者身临其境的感觉。直到“天苍苍,野茫茫”的高潮部分时,演唱者的声音要强有力,用浑厚的男中音渲染出思念。这首歌曲需要演唱者把握好语气的强弱对比,声音的大小对比。
《望乡词》是一首配乐与歌词完美融合、西式音乐和中国传统诗词完美结合的男中音艺术歌曲代表作,可谓中国近代由男中音演唱的艺术歌曲里程碑。
七、结语
在我国现代艺术歌曲的发展当中,男中音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其浑厚饱满的音色被众多音乐家接受赞扬。它的出现,补充了我国民族声乐单一性的不足。从五四运动以后,男中音不断得到发展,甚至用男中音演唱的部分艺术歌曲对比民族声乐来说要更胜一步。这也证明了男中音演唱中国现代艺术歌曲的趋势是不断上升的,同时也说明了男中音在未来将会前途无量,为中国艺术歌曲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缪天瑞.音乐百科词典[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 中国大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3] 王培喜.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历史意义[J].湖北教育学院报,2005,01:82-84.
[4] 杨惠.情感的想象和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J].艺殿,2008,01:181-1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90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