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博物馆是我国主要文物和标本收藏机构,为了做好文物收集工作,博物馆在收集各地文物和标本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避免我国珍贵文物受到损害,这是博物馆最基本的义务职责。而博物馆工作者也要对每一件文物负责,正确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严格遵守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已经受到损害的文物要及时做好修复工作,通过加强对文物的管理力度,有效防止文物受到任务破坏,实现我国宝贵精神文化遗产的永久传承。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生存环境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建设发展很快,在建设规模与数量、管理水平和建设水平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博物馆是我国主要文物和标本收藏机构,为了做好文物收集工作,博物馆在收集各地文物和标本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避免我国珍贵文物受到损害,这是博物馆最基本的义务职责。而博物馆工作者也要对每一件文物负责,正确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严格遵守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已经受到损害的文物要及时做好修复工作,通过加强对文物的管理力度,有效防止文物受到任务破坏,实现我国宝贵精神文化遗产的永久传承。
  一、文物保护在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文物保护是博物馆工作的首要任务
  自1992年以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后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制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以及“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文物有着不可再生的特点,是人类历史社会发展过程中遗留的有着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实物。因此,博物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面对着新时期、新形势,博物馆在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时,首先要将现行文物保护管理体制落到实处,而并进一步对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进行健全,文物要由文物部门负责管理,同时按照文物保护的级别,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对相关职能进行明确,只有这样才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有利,避免让我国珍贵文物受到损害。
  (二)社会效益是文物利用的前提
  文物是古代文明的一种物质表现,有着不可再生性和唯一性特点。透过文物,我们能够了解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活以及科学等方面情况,文物是祖先杰出智慧的凝结,是祖先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是一部物化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奋斗史和生存史。因此,对这些珍贵文物的科学利用,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以及灿烂的文化,能够激起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养成良好思想道德素养,增强科学文化水平。社会效益是文物利用的前提,这不仅是文物自身客观规律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实需要。唯有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让文物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三)产生经济效益,塑造文化形象
  博物馆通过销售纪念品、印制图书音像作品、举办展览活动、收门票等多种方式,能够获得一定的直接收入。从表面上看这种收入具备经营性质,但相比与其他产业,博物館的收益属于公益性的,收益所有主要用于发展与补贴公益事业,主办者无法从中得到利益,并且博物馆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能够创造出巨大社会收益与无形文化财富[1]。另外,文物还能够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博物馆在现代城市中有着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在规范行为准则、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在不同地区文化交流与影响之下,将文化的融合性、多元性等特征展现了出来,由此提升并改变城市文化形象,对于提升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创设良好投资环境等方面影响重大。
  二、温度对文物的影响
  空气的相对湿度与温度是进行文物库房气候环境衡量的重要指标,文物本身的材质不同,其对温度的控制要求也不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第一,温度升高导致文物物理变化速度不断升高。随着温度升高,纸质、丝绸文物、近现代文物等都会受温度影响出现裂痕,进而开裂,破坏文物的质量。如:书法、绘画、古书籍等。
  第二,温度升高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一些纸质文物就会产生一系列物理或化学变化。如果发生物理变化,可借助人工方式工期恢复到正常状态中。但一旦发生化学变化,就会产生褪色或金属锈蚀等反应,直接影响了文物的保存期限。如果空气中的虫、霉、氧等工作作用时,温度就会催化这些过程的进展,尤其对纸张纤维的损害较大,提高了破坏作用强度。
  第三,库房温度过高,给库房有害物质提供了生存环境。相关数据显示,微生物生长最佳温度在25到37摄氏度;害虫生长温度在22到32摄氏度,在此范围内,每升高10摄氏度,就会提高害虫生长繁衍速度,促进了害虫的发育,加快了微生物与害虫代谢。微生物对文物具有较强的损害作用,直接破坏了纸张结构,降低了纸张强度;霉斑附着在文物上,会遮盖文字,影响了人们的正常阅读,而且霉板会分泌出较多的色素,这些色素较稳定,如果强制性去除,还会给文物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害。微生物的正常和繁衍,增加了文物的酸度与湿度,容易破坏质量。
  第四,库房温度升高后,还会导致很多藏品产生热胀冷缩反应,对藏品造成的较大的损害,尤其是年代久的藏品。对于材质不同的藏品,如元时期或宋时期的船模具,在其身上主要使用金属铆钉加固船身。经过日常巡查和检验发现,目前很多铆钉都已经出现了松动问题,此种现象与温度具有很大联系,而且不同材质的物体,所产生的膨胀系数也不尽相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已经可以利用仪器进行检测,经过检测发现,木质文物存放柜中的平均温度明显高于外部的1到2℃。
  第五,库房温度较低所产生的影响。虽然温度降低,会减慢化学反应速度,进而减少虫霉等影响,而且温度较低,还可以延长文物保护时间。但是并不是温度越低就越好。如果库房温度较低,纸质文物就会因纸张水分而产生冰洁,进而损坏了纸张结构,降低了纸张轻度,直接影响了纸张质量。因此,并不是库房温度越低就越好,只有保持合理的温度与水分,才能得到较理想的效果。   三、湿度对文物的影响
  第一,随着湿度的不断增加,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尤其是金属材质的文物,如青铜器等。如果湿度较大,就会增加空气中无机盐含量,导致空气逐渗透到存放柜中,导致一些金属文物出现锈蚀。例如,常见的青铜病就是因为存在湿度较大造成的。
  第二,库房湿度较大,加快了纸质文物中的纸张纤维素水解。从纸张组成来看,纸张主要由无数纤维素组成,一般纤维素较稳定,而且也不会发生损坏,但是在水与酸作用下,就会发生水解,如果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就会降低纤维素轻度,进而影响了纸张耐久性。
  第三,库房湿度较大,加剧了有害气体与灰尘等的损坏前度。库房湿度较大,纸张纤维就会迅速吸收水分,导致纸张纤维潮湿,进而让其出现溶胀问题,加剧了化学破坏强度。很多灰尘也是中性的,一旦遇到水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影响了纸张耐久性,缩短了文物保存年限。
  第四,库房湿度较大,促进了有害生物的繁衍。环境中的水分对微生物的生长与繁衍速度具有很大影响。通常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加,微生物生长加快,因此,在潮湿环境下,物体容易发霉。以霉菌孢子为例,虽然其在一定温度中的可萌发生长,但是必须提供一定的水分,才能促进其长期生长。环境湿度与其生存要求愈接近,就会刺激其繁衍速度,进而让其迅速成长。
  第五,库房湿度较大,容易导致字迹不稳定的纸张字迹褪色。如藍墨水与红墨水,这些墨水的主要成分就是水溶性燃料,如果库房较潮湿,就会让纸张吸收大量水分,产生字迹模糊问题,严重时将影响人们的正常阅读,导致文物丧失原有的使用价值。
  第六,库房湿度较低或较高,均会导致木质、纸质以及丝绸品等藏品发生变形或开裂。一般,木质文物经常在环境与室温相对55%的条件下生长。但是一年中符合此种生存条件的季节较少。目前很多博物馆都已经将中央空调和除湿机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但是控制效果不理想。经过调查发现,很多木质、纸质藏品均出现了开裂与变形。
  四、文物具体的温湿度环境控制措施
  文物具体的温湿度环境控制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稳定,即文物库房的温湿度环境要尽量保持平稳,避免出现波动较大的情况;另一方面是适宜,即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控制在适宜的温湿度。笔者通过分析辽沈战役纪念馆博物馆文物库房的温湿度检测情况,保存的文物主要是以陶器、木器、皮质品、文书以及纺织品为主,现有的调控措施与调控设施都能够对文物保存的小环境发挥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控制效果,然而因为资金方面的制约,其仍然存在部分不足。当前主要的调节措施是通过恒温恒湿机组,而24小时运行的恒温恒湿系统基本能够让文物库房的温湿度环境满足文物保存的相关需求,间断性开启、关闭除恒温恒湿系统则会导致温湿度波动过大的现象,导致文物保存受到影响。所以,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其一,应当增加更为完善的温湿度监控设施,能够对文物库房与展厅的温湿度进行更为系统的监控,进一步掌握温湿度的变化规律,以便于采取更加好的方案;其二,在保障安全的先决条件下,展厅与文物库房的空调系统应当与恒温恒湿系统一样24小时不间断开启,从而有效避免每天周期性的温湿度变化影响文物的保存;其三,尽管恒温恒湿系统能够有效保持文物库房的温湿度环境,然而这个方法本身的投资成本相对较高,难以全面实施,所以应当从调节文物所处的微环境着手,比如在文物展柜、文物储藏柜以及文物囊匣当中放置调湿剂,但必须要对文物展柜、文物储藏柜以及文物囊匣的密闭性进行改进;其四,将文物库房温湿度环境监测与控制落实到馆藏文物保护工作当中,始终坚持“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从而有效避免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对文物产生的损害,真正保护并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文物。
  综上所诉,博物馆属于文化遗产的重要保存地方,其保存着祖先遗留的文化遗产与宝贵财富,必须要高度重视文物的保存工作,加强文物库房的温湿度环境控制就成为文物保存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加大文物库房的建设力度,分析温湿度环境因素对不同材质文物的影响,不断完善现代化设施,加强温湿度环境控制,有效延长文物寿命。
  参考文献
  [1]  孙丽美.中小博物馆文物库房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J].科技传播,2016,(02)
  [2]  杜树志.中国航海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温湿度的研究[J].国家航海,2015(12).
  [3]  奚三彩,张永庆. 博物馆库房温湿度的控制与文物保存的关系[J].文物保护技术,2014,(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