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山区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健康教育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1.山区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迅猛发展,社会变迁急剧,信息异彩纷呈,地球环境恶化,生存竞争激烈,中央政策向农村倾斜,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城乡差异明显缩小。山区农村小学生也紧跟时代的步伐,思想意识、身心状况也有深刻的影响,增加了他们适应的困难,并且使一些学生产生种种心理问题。
  1.1逃学与厌学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有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老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积极性。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瞌睡;逃学、旷课、游玩。一些优等生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1.2自卑、自闭、交往能力差由于缺乏正常交往,内心苦闷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要,对山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很有害,可出现任性、固执、惟我独尊;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有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封闭自己。如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横加指责,学生会感到失望,有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的特殊情况,或自己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心理上自卑,行动上自闭,在班级活动中表现不踊跃,课外不愿和其他学生玩耍,身上缺少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幼小心灵产生交往障碍。
  1.3过度依赖小学生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爱呵护下,形成了小学生过度依赖心理。父母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问题,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薄弱。有的到了高年级还要家长给他们穿衣、吃饭。
  1.4电视、网络、手机和游戏成瘾
  山区农村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电视、网络、手机、电子游戏等也在慢慢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由于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家由祖辈或旁亲监管,爷爷奶奶或旁亲监管不严,溺爱,致使一部分孩子沉迷于看电视,甚至有的孩子放学后偷偷到网吧去上网、玩电子游戏,部分有手机小学生可玩手机上瘾,对孩子都产生了较坏的影响。
  1.5任性、娇纵、自我为中心
  有老师反映,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太任性了,犯错不认错,不服管教,自我为中心。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不可理喻事件:一名小学生因留着很长头发,老师和家长劝其剪,可这个孩子却说那是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别人干涉不了,受到家长严厉批评后离家出走了几天。发生这样的事件,家长、老师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没有很好的对孩子进行心理疏通,孩子任性、偏执也是重要原因。
  1.6紧张焦虑、抑郁孤独受到批评和考试不理想后出现忧虑、烦躁、紧张,进一步发展出现冷漠、沉默少语,抑郁孤独。不愿意接触同学和老师,心理上已经出现明显障碍。
  1.7多动、任性、说谎。部分小学生特别活跃,不安静、多动,难以满足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量增加,上课小动作多,乱跑,乱跳,话多,不守纪律,莽撞。情绪易波动,容易激动、恼怒,与人争吵,缺乏自控力。智力可正常,但学习成绩不良,易波动,时好时坏,抓一抓、上一上,不抓就下降,随着升入高年级,成绩逐渐下降,甚至出现不及格、留级。行为幼稚、贪玩、逃学、打架、甚至说谎、偷盗,走上犯罪道路,少数成年后留有性格和行为上的缺陷[1]。
  2山区农村小学生的健康教育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小学生的承受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还很薄弱,幼稚性与依赖性兼存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尤其对山区农村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进入“心理断乳期”,主体意识增强,情绪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3]。本文着眼于山区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1关注“留守儿童”
  社会各界应该对“留守儿童”广泛关注,政府主导各界人士已对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在春节和“六·一”对他们进行慰问,给他们送慰问金和学习用品,并要更进一步加大力度,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关爱。政府要高度重视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协调、统筹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解决。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职能,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要成立农村义务教育执法监督组织,监督外出务工人员落实好孩子的监护人,做到外出务工人员学艺致富和保障教育孩子成长两不误。学校教师也应更加关注这些孩子,多观察他们言行,了解他们心声,给他们生活和学习上更多的帮助以及心理上的疏导与教育。祖辈等多关心孩子,严格要求,多听听孩子想法。务工父母应经常和孩子保持联系,倾听孩子心声,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抚慰。
  2.2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指导农村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要求他们多了解和关心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密切注意孩子情绪变化,及时给孩子进行一些心理疏导,让他们学会一些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争做一名合格家长,通过家校配合来共同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家长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长,使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同时父母要慎重对待离婚,离异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宁静,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不少子女因此心理开始扭曲。为人父母者,当夫妻关系不和时,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去赶时髦、闹离婚。即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離婚前,也应当多为子女考虑,毕竟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他们正处在发展时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2.3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健康教育网络
  学生生活在家庭时间很长,家长本身不健全人格或不健全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甚至会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因而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开设心理讲座,讲清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指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学校的咨询机构不但针对学生,而且也要对个别家长进行咨询与辅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团体辅导和个案教育相结合,发挥学生才智,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2.4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的孩子热情乐观,不怕挫折,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目标。教师应转换评价角度,及时发現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以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学生应正视自己,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明白自己长处,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我能行的信心,也要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学会正确面对失败。
  2.5鼓励孩子交往小学生的交往具有获得信息的功能,并且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交往不仅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认识,对别人也有所了解,不惟我独尊,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自暴自弃,懂得相互学习,合作交流。交往中做到对人礼貌,态度真诚谦逊,豁达大度,聆听他人的意见,不恶作剧,不挖苦取笑别人。创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集体爱感染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渐变得活泼开朗,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2.6锻炼孩子意志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人,表现为有坚定的信念,勇敢乐观,自制力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虽然是山区农村,也有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动手能力、自理能力较差。学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练,通过积极克服困难,自我约束、调节,锻炼意志,形成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心理品质。公益劳动、军训夏令营活动、社会考察活动、春秋季运动会、手拉手活动都是锻炼学生的好机会,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走向成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创设良好的环境,绿草如菌的校园,窗明几净的教室,和谐进取的班风,全学校都关心学生心理发展的氛围,都会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2.7教会小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参考文献
  [1]  王甲娜.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2]  明新兰.论农村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管理[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4),602.
  [3]  张洪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6,(80):1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2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