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中的数学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区别于初中数学学习的地方。当前初中和高中的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形成既有教材的因素,也有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立足新课程的标准,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进行有效的探究,可以更好地使得教学得到有效的推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高中  数学教学  衔接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50-02
  一、当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
   从我国的教学角度出发,初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因此和高中的数学教学比起来,初中的数学最主要就是普及基础知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没有过于抽象和逻辑性比较强的问题。在教材的修改之后,一些比较难的问题移到了高中学习,而高中的数学教学则是服务于高考和学生的综合成长,因此在知识点当中体现出一定的选拔性。有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只需要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但是到了高中,需要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对对应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进行判断,同时要掌握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之间的关系。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倒是教学理念的根本性差别,因此在初高中的数学教学理论当中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初中和高中的知识衔接,存在着一定的囤片区域。初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也会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初中的数学学习,学生只需要跟随着教师的脚步,就可以应付相应的考试,甚至获取比较高的分数,但是高中的数学学习要注重独立思维的培育,学生要自己面对问题,甚至要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对于学生在不同时期学习方法的不同带来的影响,如果学生在高中的学习当中,依然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难以应付高中的学习内容。
   我国初中和高中的数学知识,在大部分上是存在着递进和承接的关系的,但是有一部分知識却存在着空白的区域。例如在高中的数学学习当中,维达定理是经常使用的一个知识点,但是在新的初中数学教材当中,这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已经删除,虽然有的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会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补充,但是从教材的编排角度来说,初高中的知识衔接会在某些知识点当中出现断层的现象。
  二、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1.合理调整教材的顺序
   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可以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对教材的顺序进行一定的调整,把比较简单和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放在前面,这样有利于对初高中的数学知识进行衔接。特别是人教版的教材,在高中数学知识的编排当中,有部分教师反映,其中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可以对教材的顺序进行一下调整,例如必修三的内容,可以一到必修五之后再学习,而必修五的内容可以调到前面进行学习。如果教师对于教材的内容能够进行合理的把握,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就会更加的理想,同时在初高中的知识衔接当中,所能够产生的教学效果才能够获得满意。
  2.适当进行知识点的补充
   初高中的数学内容是有着比较大的差异的,但是并非是没有任何的联系,实际上初中的数学知识是高中数学知识的基础,它们之间存在着先后的联系性。那种根与系数的关系,在很多地区都不作为中考的考试内容,因此很多老师在初中的教学当中就不会再教授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到了高中之后,教师却以为学生已经学过这部分的内容,因此会直接进行应用,导致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无法进行掌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要根据知识点的状况,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适当进行知识点的补充内容,在正式进行高中数学知识学习之前,适当补充根与系数的关系和韦达定理等一些学生没有学习的知识,对于已经学过的学生,也可以在这个环节当中得到巩固,促进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当中更好的接受高中的知识。
  3.把握学生的学情
   受到招生的影响,高中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内容,对于部分知识,有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的学生没有学习,因此教师要做好学习的充分调查,了解学生是否对于这些知识是掌握的。对于学生们要掌握的知识,要进行补充,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复习即可,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初高中知识衔接紧密程度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的数学知识和高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学的内容上难于进行有效的衔接,教师在教法上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要注重学生进行知识的有效衔接补充,使得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调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兴趣。
  参考文献:
  [1]杜广艳.关于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J].高中数理化,2017(06)
  [2]李晓君.对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
  [3]费志新.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思考和实践[J].新课程(下),2012(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