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网络诈骗的防范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互联网+时代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也随之产生,特别是针对防范意识薄弱的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诈骗也呈现出爆发增长的态势。本文从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络诈骗案件的数据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网络诈骗的特点、成因、类型,从犯罪构成的视角提出该校对网络诈骗的防范对策,以期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识,减少学生人身财产的损失和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诈骗 防范 对策
  【课题项目】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项目名称: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现状调查及安全教育对策,批准号:NJDZJRW1722。
  【中圖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247-01
  一、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诈骗犯罪的数据现状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以大二、大三两个年级300名学生为对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6份,其中男生248名,女生38名,有效回收率达95.3%,符合统计学调查问卷标准。
  1.大学生涉世不深,是比如容易受到网络诈骗的群体之一。而且很多大学生遇到诈骗也不愿积极处理而是选择了忍让与沉默或者回避。
  2.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态度及防范意识。大学生在遇到中奖、礼品赠送等情况时,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而上当受骗,缺乏有效的防范手段是大学生受骗的主要原因。
  3.大学生对个人信息泄露严重,信息保护意识淡薄。调查结果显示,85%的被调查大学生在相应的求职、社交、游戏网站上发布过求职、交友信息或其他涉及个人信息的公开内容,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如何网络诈骗没有进一步的了解,警惕性不高,洞察能力不够。
  二、高职院校网络诈骗犯罪的形式与特点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诈骗的形式
  1.通过网络游戏、网络购物诈骗。一方面,违法犯罪分子往往通过比官网更低的价格以交易虚拟游戏设备的方式来进行诈骗,如存在部分大学生寻求高级游戏体验选择通过非正规的游戏论坛的代练,存在“代练”分子盗号、盗装备、直接骗取所需代练的佣金报酬。另一方面,购物导致诈骗的案件也屡见不鲜,大学生往往会遇到不诚信的卖家,进而买到了与店铺描述严重不符的产品。
  2.盗取聊天账号假冒他人进行诈骗。盗取QQ号、微信号、支付宝账号等是近来最常见的诈骗形式之一,违法犯罪分子盗取账号后,通过向好友请求转账、充话费、代付等方式,来骗取好友的信任进而实施诈骗,也有诈骗分子伪装成事主利害关系人进行诈骗,这种成功率相对较高,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
  3.通过虚假求职机会进行诈骗。就业是大学生比较关注的信息,诈骗人员往往预先设计好钓鱼网站,之后通过多种方式将链接发给大学生,大学生一旦点击链接并注册和输入密码,诈骗人员则第一时间获取到大学生的密码。也有的链接会将病毒会立刻植入大学生的手机、电脑终端设备,进一步盗取账号信息,造成大学生的损失。此外,也有诈骗人员抓住大学生的赚钱心理,给出虚假的较高的劳动报酬或待遇,并要求大学生预付保证金、押金的方式,之后投之夭夭达到诈骗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受网络诈骗的特点
  1.网络诈骗手段的多样性。近年来,新的行骗途径屡禁不止,通过侵入网站、建立虚假链接、植入黑客程序等手段,隐蔽、渗透性强。
  2.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薄弱性。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容易受到诱骗,高职院校对发生的诈骗案件报案求助的数量很少,不报案、不求助的特点明显。从而导致学生对网络诈骗犯罪的危害认识不足,起到的宣传教育效果也不明显,受诈骗的重复性强。
  3.大学生抵抗诱惑能力的单弱性。高职院校学生自制能力差,网络环境复杂,容易受到诱惑,高职院校对网络安全对网络诈骗手段缺乏了解,网络诈骗难以根除。
  三、高职院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控对策
  (一)从国家社会角度而言
  国家应加强立法,出台相关的法规制度,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建立网民举报途径,让学生网民有地方有途径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公安机关加大线上执法力度,建立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黑名单,让有诈骗污点的犯罪分子在网络空间中无法生存,充分发挥网络公安的作用。新闻媒体加强网络安全宣传,让人们熟悉各类典型网络诈骗手段,提高自身抵制网络诈骗的能力,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有效压缩网络诈骗犯罪的生存空间,共同保障网络安全。
  (二)从学校角度而言
  1.将网络诈骗风险防范纳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对学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其防范意识,减少诈骗案件的发生。建立风险防范排除与预警机制,做好相关学生的跟踪教育、管理和监督,随着关注学生异常消费情况,把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高职院校加强学生信息的安全工作,保障各类学生信息管理的安全。
  2.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网络诈骗”专项教育。利用学校新媒体手段加强对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开展各类线上线下的网络安全活动,如发放预防网络诈骗安全手册等。亦可邀请公安部门和法律专家进行教育与宣讲,同时向学生普及金融信贷知识、网络安全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应对各类网络诈骗的技能。
  (三)从大学生自身角度而言
  首先,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从正规的网站登录,在网络上保持警惕,不随意在网页上输入用户名、密码,点击链接、不打开来源不明的文件,谨慎填写个人信息,避免个人有效信息的泄露。其次,拥有健康的上网心态,明确区分虚拟和现实的分界线,理性上网,增强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的培养。时刻提醒自己“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贪图小便宜,保护自己远离网络诈骗。再次,如果疏忽掉入网络诈骗的陷阱,要有维护的意识不能一再忍让,同时保留好证据,协助公安机关尽快破案。
  参考文献:
  [1]严玉凤.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2014(23)
  [2]张明楷.网络时代的刑法理念[J].人民检察,201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1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