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小学教育这个阶段,正是人生发展的最基础的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强,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养成不好的习惯。因此在这个阶段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内容,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就应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发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德育内容,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一堂语文课中,让学生不断的受到德育的熏陶,做一名具有优秀品德,拥有高尚情操的好学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德育渗透;研究
一、引言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理解和学习其他科目的一个基础,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是注重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语文科目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看待世界的认识水平,同时,也对他们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和能力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行,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更加的严格,不仅要保证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学习一些基本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德育教学的渗透,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和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在小学教育过程中都重视智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对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影响。学校和老师普遍重视学生语文的成绩提高,片面的强调语文知识的学习,不重视教材中德育素材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没有充分的利用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导致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依然比较缺失。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对于德育教育来说也是如此,小学生只是迫于教师的威严,了解相关的德育內容,并不能很好地从内心深处认可它,也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起到德育的作用。这样就使德育教育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措施
(一)把握教材中的德育信息,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中
语文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科,它能够很好地传词达意,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启发人们的成长。正是由于语文学科的这些特点表明语文教育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工具,教材就是德育最重要的资源和教育的依据。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发掘,把握好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到与学生发生情感共鸣的德育内容,引导学生逐渐的感受和体会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使学生能够主动得到情感上的触发和升华,不断的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的德育内容,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阅读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阅读教学,阅读是学生了解、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很多优秀的阅读作品中,都蕴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和教育意义,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教学,可以通过阅读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内容,让学生能够产生共鸣,不断的领悟自己的人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有很多的想法和感受,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欲望,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的受到德育教育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知识水平。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把德育落实到实处
为了让学生能够过得更好的德育体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德育教育的契机,切实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而不是把自己的感受直接的强加给学生,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体会,自己去总结德育经验,不要用固定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思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德育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让学生积极的面对人生,把德育教育落实到日常的课堂学习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困难和坎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地探索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抓住德育教学的契机,正确的引导学生理解德育的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芳.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116-117.
[2]何凤秋,夏丽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28+30.
[3]王丽丽.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0):1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53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