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洗手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结合蒙以养正课题的开展,为了给幼儿一个舒适、温馨的洗手环境,我们将盥洗室打造成“仙踪林”的景象,绿色给人清爽、干净的感觉,用绿叶枝条来将厕所与盥洗室隔段区分,让幼儿感知到盥洗室和厕所是两个节立的空间。我们还投放了大小适中的肥皂、儿童专用的毛巾等。关于洗手的方法,我组织了集体教育活动,进行了规范的步骤演示,幼儿还学习了朗朗上口的儿歌。为了让幼儿能认真洗手,我们把洗手的步骤“挽起衣袖”“打湿小手”“抹抹肥皂”“搓搓泡泡”“冲冲小手”“擦干小手”绘制成图片粘贴在洗手池前面的墙上,以便孩子们随时对照。为此,我们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
  一、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和需要,知道认真洗手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并不是因为老师的要求。
  1、为此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观察洗手水”的活动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洗手可以洗掉手上的污渍。比如,一次美术活动后,小朋友的手上沾满了颜料,我们端来一盆清水请一位小朋友在盆里洗手,看看水有什么变化。孩子们看到洗过手的水惊叹道:“真脏呀”再请这位小朋友搓一搓肥再洗,水变得更加脏了。让幼儿切实的感到洗手能消除手上的脏东西。
  2、通过显微镜观察手上的细菌,当孩子看到其实不怎么脏的手上也布满了细菌,他们就会产生将手洗干净的想法。
  3、在盥洗室里张贴手上的细菌的放大图,刚贴上时,小朋友都来问:“这是什么呀?这么恶心。”我说:“这是细菌,在你的手上呢,手没洗干净的话就会在
  你进食时跑到你的肚子里”。起到提示幼儿认真洗手的目的。
  4、给幼儿讲述手足口病等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让幼儿了解手不洗干净会生病的事实,再提醒幼儿认真洗手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依据幼儿的真实生活需求来设计创设生活环境。
  以前我们创設的环境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布置墙饰,没有站在儿童的角度理解幼儿的特点,服务幼儿的需求。为此我依据幼儿的活动的实际需求来规划调整幼儿的生活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问题就及时作出调整。
  1、在地上贴上小脚印规范幼儿有序的排队,并贴上进出盥洗室的路线指示箭头,避免幼儿拥挤。
  2、避免小朋友水开得过大,在水龙头上作上标记,小朋友开水时轻轻地开至标志处即可。
  3、在水槽上做上标志,提示小朋友洗手时手放的位置,水不会四处喷溅,避免弄湿洗手台和地面。
  4、在洗手台上放置供幼儿自觉擦干洗手台的毛巾。
  5、在寒冷的冬季给幼儿提供的热水洗手
  6、把擦手帕放在会活动室的必经之处,避免小朋友洗完手忘记擦手。
  三、在理解和接纳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规则。
  到大班以后,幼儿的规则意识明显增强,但是老师老是将孩子当成“被管教”的对象,什么都必须听老师的,师幼关系就会变得对立,孩子面对老师的要求时就会表面服从,内心反抗。孩子更愿意遵守自己和同伴一起建立起来的规则而不是老师规定的。
  1、节约用水的规则:和孩子一起讨论在洗手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的做到节约用水。最后小朋友制定了自己的节约用水公约:打湿手和清洗时开水,搓泡泡时关水,洗完手后及时关水,并以图画的形式粘贴在盥洗室内。
  2、遇到插队的、故意拥挤的小朋友怎么办?大家商量后规定:请他到队伍最后重新排队
  3、有玩水的小朋友怎么办?大家商量后提出了“提醒不玩水制度”:排在后一个小朋友亲拍前面玩水的小朋友的肩膀提醒,这种提醒有别于老师说教式提醒,当幼儿发现自己的行为被理解并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改善时,他们通常能更好的遵守约定。
  4、轮流当“洗手管理员”,每个小朋友都有当管理员的机会,在检查别人的同时,每个幼儿也更清楚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管理员负责在小朋友洗手后即将洗手台的水擦干,肥皂盒摆放整齐,同时也培养养了幼儿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四、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对三个阶段幼儿洗手方面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小班是:“在提醒下,饭前便后洗手”,中班是:“饭前便后洗手,方法基本正确”,大班是:“饭前便后主动洗手,方法正确”。可见,对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
  1、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天生爱玩水,乘洗手的时候玩玩水,玩玩肥皂泡泡是正常的,我意识到强行制止孩子玩水是会适得其反的,我们应该更加理解孩子。于是我开展了一些有关水的探索活动:好玩的水,水流到哪里去了,会变化的水等。进行了科学实验:怎样才能吹出更多的泡泡。通过这些活动,幼儿的好奇心的到了满足,得到了充分的玩水和泡泡的时间,可以减少幼儿在洗手时探索和玩耍水和泡泡的行为。
  2、进餐和吃点心前是孩子们洗手比较集中的时候,教师的合理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能拥挤又不能让幼儿无谓的等待。我会安排一些轻松的小游戏,让小朋友分组轮流洗手,为小朋友预留保证他们能认真洗手的时间。
  五、利用好幼儿爱模仿的心里,发挥老师的带领示范作用。
  我在每次户外活动回来以及餐前都有意识的在孩子面前认真的洗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洗手的需要并亲演示其过程,这样会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会渐渐意识到洗手是讲卫生的表现,而不是被老师要求才去洗手。
  六、家长和班级老师统一思想,统一要求。
  1、幼儿习惯的培养不能只靠幼儿园,而是家园一起配合才能对幼儿的要求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在蒙养课题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把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的告知了家长,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
  2、每两个星期我会把班级洗手环节幼儿的表现一图片、视频、文字的形式告知家长,我们在环境方面根据幼儿的需求做出了哪些调整,和幼儿一起制定了什么规则或公约都让家长及时了解,并请家长积极出谋划策。
  3、现在的家园联系已经不是老师说,家长听的模式,而是家长与家长,家长和老师交流的平台。我请家长在班级网站或QQ上及时分享幼儿在家洗手环节的 “小亮点”,家长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我也会把这些“小亮点”在班级分享给全体小朋友并给以适的鼓励,幼儿间也可以相互学习。
  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方法有很多,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好的习惯将伴随一个人一生的成长。相信经过幼儿园和家长的不懈努力,良好的卫生习将会融入幼儿的一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6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