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小学科学课程与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等课程同等重要,构成了小学阶段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学与思的问题并付诸于实践。在这两年来我们不断地探索发现,不断地学习运用,不断地实践创新,不断地归纳总结,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独立看书,善于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对没有学懂的问题进行讨论,合作学习。最后当堂訓练,把课堂上能解决的问题绝不留于课后。
  关键词:小学;科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一、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
  在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基于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不能将问题设计的太难,太难学生将无法思考,太容易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提出的问题要有时间限制,涉及到实验课程的,必须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完成。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那么在教学中问题应该怎么设计呢?我认为设计的难度应该适中,设计的问题应该循序渐进,层层推进。如在溶解的快与慢这节课中,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通过自学大胆的猜测将自己所知道的情况说出来,老师将学生的猜测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对比实验。逐条进行来验证学生的答案,将教学答案通过学生的手来得到,从易到难,这样所学知识就铭刻在学生脑子里,不容易忘记。
  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做相结合
  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通常都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口沫四溅,而学生在课桌前木然呆坐,了无生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吃力的听着老师的讲解,看着老师的示范。那个时候的教学不能把课堂还与学生,现在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做的时候必须按三维目标有侧重点的进行,科学实验要按照实验步骤一步步循序渐进的完成。有人说口讲千遍,不如手做一次,在做实验前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做演示实验时操作过程必须规范,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时可以分成小组,小组成员相互分工,完成操作并记录实验成果。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在课堂上把所学的知识通过操作和言语呈现出来。学生通过多做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学课堂中的后教与当堂训练
  小学课堂中的后教就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所暴露的问题及所犯的错误,有老师指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制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摆脱了固定的教材和单一课堂,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探讨的场所。为提高了课堂效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可以让学生讲先解自己的观点,方法并展示成果,解答疑问,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与学生的交往能力。
  当堂训练是教师针对本课重点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题提供学生练习,以达到巩固本节所学知识的目的。练习题并不是越多越好,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练习题要精简要设计的巧妙又要能突出重难点,这样能使学生动起来,以避免在课外做大量重复性练习,但效率不高的问题。学生做完后教师要对练习情况做简要的评价,对完成好的学生进行肯定表扬,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多鼓励,对做错的学生也应该鼓励,并指出他们做的好的地方和做的不好的地方,对不好的地方进行更正,补充。
  最后教师应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看学生学会了什么,学懂了什么,那些不懂,不懂得地方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让学生帮助解决,或向老师请教解决。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提高了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希望学生终生学习,成为祖国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拥忠措.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1.
  [2]  施中华.创造性地开展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活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2):83.
  [3]  历晶.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35-2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0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