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建设的理念、架构与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推进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是持续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优质的数据系统或数据平台无疑是其基础。文章认为,建设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应该以“功能完备,创新发展;应用导向,协调发展;循数治理,绿色发展;协同融合,开放发展;互利多赢,共享发展”为核心理念,平台系统架构应该以数据采集系统为支撑基础、以数据分析系统为运行中枢、以风险预警系统为关键功能、以信息反馈系统为核心要义,从而构成一个具有职业院校自身特色、高度系统集成性的框架体系。为有效推进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建设,应该从构建数据集成共享机制、确立多元主体共治模式、持续拓展数据有效采集、提升数据分析反馈能力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内部质量诊改 数据平台建设 核心理念 系统架构 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张培(1986- ),女,重庆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重庆  401520)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大数据驱动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7-GX-042,项目主持人:张培)、2016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大数据的在线教育资源供给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6YB105,项目主持人:南旭光)和2018年度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科研项目“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机制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ZDWZD001,项目主持人:张培)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6-0026-07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面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诉求,开展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不仅成为推进职业院校高质量办学和高品质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职业教育现代治理能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从某种意义上讲,质量诊改工作的主要对象在于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架及其运行状态,其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常态化监测教育活动运行状态,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①。这就需要有体系完备、功能强大的质量诊改数据平台为依托。为此,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况”②,随后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中进一步强调“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的基础作用……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因此,职业院校应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为基础,加快推进内部质量监测与诊改数据平台建设,通过对人才培养全过程数据的持续收集、及时发掘和深入分析,动态化、常态化地监测教育教学运行状态,为多元参与主体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科学决策提供客观的数据依据。但是,对于如何构建高效完备的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还需要遵循质量诊改工作的内在要求进一步予以厘清。本文着眼于此,围绕核心理念、系统架构、实现路径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一、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建设的核心理念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理念认知作为一种“价值范式”,具有显而易见的导向作用、引领作用和激励作用,尤其对于具有“产业”和“教育”双重属性的职业教育而言,没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支撑,其办学行为可能是短期的、目标愿景可能是片面的、发展方式可能是被动的。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加之职业院校质量诊改工作的特殊要求,本文认为,职业院校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建设需要秉持以下核心理念,以塑造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1.功能完备,创新发展。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必须具有强大的数据整合、数据分析、预测预警等功能。多元参与主体可以利用数据平台及时动态地进行综合信息查询、多维度分析,实现人才培养过程性质量的在线动态监测、教学质量指标因子的个性化定制等,进而基于此定期编制并发布教学运行状态阶段性分析报告或统计报告。利用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职业院校不仅可以实现强大的数据分析、信息监测、过程预警等功能,从而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运行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并与本校不同时期进行纵向比较,还应能够就一些诸如教师、学科、专业的核心数据与省(市)内外的同类院校进行横向比较,进而发现差异,精准地实现办学定位的调整和工作重心的调整。第一,要充分运用战略思维、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大数据思维等,不断拓展数据平台功能。第二,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持续创新数据平台的技术功能,使之可以直观地展现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状态、常态化监测运行过程,及时有效地反馈并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等。第三,要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和工具,可以对数据进行多维度、立体化的动态组织、浏览和分析,实现便捷高效的分析、比较、预测、决策等,帮助多元参与主体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进行全面准确的把握。
  2.应用导向,协调发展。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和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放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上来。因此,构建功能完备效能强大的数据平台不仅仅是为了汇集校内各业务部门的数据,更要着眼于为国家、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市场组织、社会公众等主体提供及时、客观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为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进行科学决策等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信息参考和服务。可以说,衡量数据平台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依据应是数据支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有利于提升辦学治校能力。为此,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就必须以应用为导向,面向办学过程中多元主体的需求,突出强化应用功能的设计与开发。比如,建立先进的内部质量数据统计分析模型,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的系统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使用对象提供不同的定制性分析;可以通过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性数据或教学质量水平发出信息预警,持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换句话说,必须强化用户思维和应用导向,切实发挥其多维数据分析、常态过程监测、信息预测预警等价值,服务于自身的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服务于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和监督,服务于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3.循数治理,绿色发展。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平台要揭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活动中各类数据信息之间的结构性或非结构性特征,探寻隐含于各类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直观地体现职业院校办学运行状态,并且真正做到“让数据开口说话”“用数据辅助决策”。第一,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平台应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基本规律和人才培养基本规律,在對学校基本条件、师资队伍、招生就业、专业建设、教学运行、学籍管理、质量监控、后勤服务等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和监控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整套常态化运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帮助职业院校及时知晓自身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运行状态,对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从而提升办学治校的综合能力。第二,职业院校要树立“循数治理”③的理念,强调运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数据处理中的优势和能力,实现数据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保证院校治理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教学质量和办学能力实时监测方面,内部质量诊改平台基于数据的评价过程,可以有效降低靠“拍脑袋决策”的主观随意性,从源头上化解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机会主义行为,实现绿色发展;在第三方评价方面,基于内部质量诊改平台数据的分析,可以有效减少传统评估活动中产生的成本支出,提高评价成效,保证对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进而实现绿色评价。
  4.协同融合,开放发展。数据平台建设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系统性工程,它具有典型的“生态思维”逻辑,不仅面向职业院校内部,更要考量外部多元办学主体的参与。所以,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建设过程中应该全面融入协同融合的思想,努力实现开放式发展。第一,数据平台的服务范畴应该面向多元参与主体实现全面开放,不能只是某一个层面、某一项具体内容的单一环节开放,而应该推动全方位、全领域、立体化的多维度开放。要面向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市场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开放,构建广泛的办学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它们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共同推动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同时,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的内容要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各个参与主体都可以在法律及合作框架内,在自身权限范围内进行数据信息查询、提取和分析,从而促进多元主体的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它们之间的分工合作机制和协同运作机制。第二,数据平台需要切实协调多元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形成相互配合、彼此协同、共同发展的多元共治格局的基础上,统筹诊改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它们在数据平台建设中的能效,尤其要协调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介入,以便能够建立规范统一的职业教育内部质量诊改数据体系。当然,职业院校还需要调动和协调好内部各二级单位主动并乐于参与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建设的积极性。
  5.互利多赢,共享发展。如果诊改数据平台只能面向职业院校内部的师生和业务部门使用,那其必然与外部系统割裂,无法有效吸纳外部的能量流,无法真正完成内部质量诊改。所以,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要充分彰显其共建共享的价值追求和互利多赢的价值目标。对国家及地方政府而言,可以利用职业教育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对教育教学运行状态和人才培养过程信息进行在线数据查询、数据提取、数据分析、数据汇总及数据监测等,从而可以全面把握职业院校的宏观运行态势,为科学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可以通过调阅本地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定制本地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报、对比分析本地区职业院校与国内同类院校的差距等,及时掌握本地区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及时有针对性地调节本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对职业院校而言,可以通过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的状态数据的横向对比和纵向比较,动态地常态化监测学校层面及二级单位层面的教学基本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院校管理的科学性,提供办学治理能力。对社会组织而言,可以利用诊改数据平台更好地发挥第三方在职业院校办学评价中的作用,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社会公众则可以从自身立场上了解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发展状况,加强对职业教育和特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和评价。
  二、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建设的基本架构
  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按照功能要求、信息流向和目标任务来看,它应该包含数据采集、分析、预警、反馈以及文化五个子系统,不仅要体现高度的系统集成性,还要分别体现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目标定位、质量意识、制度体系等。
  1.支撑基础:数据采集系统。毫无疑问,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监测和评价必须建立在充分、大量、可靠、有效的数据信息基础之上。所以,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平台建设的支撑基础在于数据采集,这是保障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诊改工作顺利推进的逻辑前提。建设数据采集系统,一方面,应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处理等技术的作用,以保证全过程、全领域的人才培养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应切实遵循数据采集的主要标准和基本原则,不仅对基本数据和核心数据都能做到实时采集,还要确保数据采集的广度和深度;不仅要让所确定的数据采集项目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相符合,突出学校特色、区域特色和中国特色,更要体现与国际先进职业教育院校办学质量的接轨。目前,教育部没有设定统一的质量诊改数据指标体系,就是要求各院校因校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设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诊改数据系统。当然,教育部推动的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包含了“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学生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④七大方面的数据项,可以作为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参考。
  2.运行中枢:数据分析系统。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工作要依靠两个重要事实:一是收集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数据信息,二是整理、挖掘并鉴别相关数据信息资料的相对价值和执行标准。因此,科学有效地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掘出数据的价值,便成为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建设的神经中枢。诊改数据平台的后台要充分依托数据挖掘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等高效的现代数据分析手段,实现对数据随时进行聚类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关联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多维度、多类别、多层次的综合分析,及时将有效的信息从大量数据中萃取和提炼出来,并找出所设定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整个数据的分析维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不同指标类型中进行跨部门跨业务的综合分析,也可以围绕某个主题的数据选择有关的维度开展独立分析,还可以发掘数据之间的关联模式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当然,诊改数据平台要提供灵活多样的展现方式,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诊改的数据分析结果转化为直观信息,并通过图形、报表等方式呈现,生成统一的核心数据分析结果或个性化的数据报告。   3.关键功能:风险预警系统。一般而言,预警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或运行规律观测到危险或危机可能发生的前兆,并事前发出信息警报或警告,实际上就是围绕特定目标而建构的关于风险监测、风险评价的一套理论及方法体系。预警系统则可以被认为是,通过对相关信息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监测并评价相应的风险状态偏离设定阈值的强弱程度,进而向决策层发出预警信号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的系统。事实上,拥有一个集过程监测、数据诊断、信息预警和要素调控为一体且功能强大的预警系统正是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平台建设的关键功能所在,是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这样一个预警系统可以根据职业教育及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在数据分析和变动趋势监测的基础上,发现风险因素或工作缺陷,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以便让学校、业务部门、教师等可以改进相应的人才培养工作。职业院校应在教育部宏观要求的基础上,按照本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省级质量诊改的整体设计,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内部质量诊改标准体系,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并对不合格或者变化异常的情况及时加以提醒,实现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动态预警。
  4.核心要义:信息反馈系统。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平台必须是具有闭环信息通道的系统,该系统是否有效,则取决于信息反馈是否灵敏、精准、有力。所以,反馈系统是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平台建设的核心要义,是诊改数据系统的关键环节。这样一个反馈系统将所有监测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深度处理,然后将分析结果中显示出来的信息如教学目标达成状况、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办学条件和能力水平等及时反馈给二级院系、业务部门、职业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机构等,使相关主体能够实时掌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信息反馈系统不仅能够基于平台强大的数据分析、信息查询与预警功能,动态、及时地呈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运行状态,还能够通过面向用户的友好界面,利用平台内嵌的高效分析工具生成满足不同需求的不同类型的分析报告。反馈系统可以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化、办学决策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科学支撑和良好的信息支持环境,不仅可以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决策的质量和水平,能够促进教育教学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精确化与制度化。
  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建设的路径设计
  所谓路径决定成效,有效完成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建设目标、实现预期功能,应该遵循“五大发展理念”,把握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及人才培养逻辑,沿着以下机制建设、模式选择、采集途径、能力提升等路径协同平稳推进。
  1.构建数据集成共享机制。目前,职业院校在数据平台建设时存在这样的障碍:业务部门基本有各自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缺失数据标准及管理不规范而导致了显性的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第一,各职业院校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设计,面向“互联网+”充分发挥学校层面的上位优势和资源整合功能,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建设并优化“云+网+端”构成的新基础设施,完善数据化、智能化的整体技术架构和支撑体系,满足对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的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数据进行全方位、多维度测量的大数据挖掘、深度分析及云计算的需要。第二,应该制定数据化治理的顶层架构,建立并优化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统一数据标准和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加强校内各部门、各学科专业间的沟通协调及数据开放,建立多维度主题数据仓库,形成各类数据集成及交换平台,全方位汇集各种数据,促进纵向和横向的各业务领域和综合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对职业教育教学数据的有效整合,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切实消除信息孤岛。第三,应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各职能部门和专业院系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立足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遵循学校整体性的数据沟通整合机制,加强教育教学、教务管理、科学研究、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大数据开发、采集和积累,并通过学校一体化的信息化大数据平台主动开放数据、共享数据,满足各院系、职能部门或教师、学生、管理者之间的多样化需要,实现大数据驱动人才培养及院校“循数治理”的效能最大化。
  2.确立多元主体共治模式。职业院校教育质量诊改平台不仅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工具,还是帮助政府有效履行对职业院校的管理职责、承担社会责任以向社会公开数据信息的重要载体。所以说,实现多元主体共享不仅是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建设的目标追求,也是该平台建设的本质要求,切实反映了治理模式由单元管理转向多元共治的进步。第一,职业院校应该采取校企合作共建的方式,引进具有技术优势的社会组织参与学校质量诊改数据平台的开发与建设,确立多元主体可以在某种合约及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共享数据平台建设成果的目标,并采取一系列具体举措和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参与职业院校质量诊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建设质量诊改数据平台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关注多元主体的数据需求,设计用户友好的工作界面,提供可以個性化定制的数据分析报告,不仅满足多元主体对参与职业院校质量诊改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有效实现职业院校从静态化单一管理走向动态性整体治理、从精细化业务管理转向精准化全域治理,从单维度碎片化管理迈向多元协同化治理。第三,要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整合多个领域的骨干力量,建立专业的研究团队或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或适时建立政行企校多维合作的虚拟团队,扎实开展本校质量诊改大数据研究并加强专业人员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并以坚持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相统一的原则建构具有本校特色的质量诊改大数据应用模型及综合应用体系,稳步推动质量诊改大数据的综合应用。
  3.持续拓展数据有效采集。数据采集是数据平台建设的基础,是帮助院校实现“循数治理”有效落地的根基,主要应该解决数据来源、数据采集方法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于数据来源问题。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要采集的数据涵盖了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全样本数据信息,具有大规模、全覆盖、多类型、深层次的特点,应该采取在线高频次或者实时动态采集的方式,对有关教育教学中的数据颗粒予以广泛采集,既包括职业院校内部学生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师能力、教学支持、实践教学、学生就业、后勤服务等微观数据,也包括所在区域、地区的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必要时还要收集学生在社交网络和论坛中的数据以及各项满意度调查数据等,考虑那些参与了校企合作的社会机构的数据,从而形成完整的质量诊改大数据闭环链。第二,对于数据采集方法问题。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中的数据采集方法一定要科学、客观、有效,这是保障质量诊改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教学工作的内在特点,细致考量教学投入和教学效果的逻辑关系,有效划分业务部门的职责分工,既要对有关“诊改点”进行科学的标准规范、指标设计和内涵界定,确保所收集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与规范性,又要对一些无关的数据粒予以清洗与筛选,避免重复或无效数据被留存到诊改平台中并干扰诊改数据分析效果,还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数据粒采集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那些涉及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办学特色等方面的翔实数据。   4.提升数据分析反馈能力。以诊改工作推进职业院校内部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要搜集和整理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信息数据,更重要的还在于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和反馈。第一,职业院校要着力提升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增强辅助决策的效能。面对着内外部海量的信息资料及数据属性的复杂性,通过有效的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改善数据信息质量,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或数据仓库中进行不同层次的数据粒度分析,综合利用分类模型、聚类模型、关联模型、预测模型等,有效发现数据之间内在的相关关系,建构各类数据之间的逻辑模型或关联规则,提炼出隐含其中的高附加值信息、识别出内隐其中的相对价值,精准发掘出有关趋势和规律,精确把握数据的结构特征,科学研判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各环节的状态,从而为质量诊改和院校治理提供科学的数据分析支撑。第二,职业院校要切实优化信息反馈能力,实现质量监测常态化。要实现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对教育教学状态进行动态化常态化监测的目的,就需要完善的数据信息反馈机制作为保障。为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动态预警和质量报告有机结合的常态化反馈机制,增强质量信息的实时查询、及时分析与动态预警等功能,提高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多样性和准确性。同时,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各种数据可视化工具与方法,创新数据呈现形式,生动呈现数据信息之间的状态和关联,增强信息反馈的便捷性、友好性和易用性,从而保障各主体可以及时掌握有关反馈信息,为科学决策和精准调控提供重要的依据。
  四、结语
  当前,经过国家多年的强力培育,尤其是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完成之后,我国职业教育整体上提升了一个大的台阶,正在向职业教育强国转变。在此背景下启动的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不仅深刻把握了当前阶段职业教育发展内涵和办学理念的深刻变化,也向职业院校提出了挑战性的工作要求。应创新核心理念、优化系统架构、筑牢实现路径等,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强大的职业教育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引领职业教育内部质量保障方式的转变,切实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当然,职业教育内部质量诊改还需要有强有力的质量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和环境保障,但这对于诊改数据平台建设而言并非直接路径,故不在此详细阐述。
  [注释]
  ①刘志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本质、意义和内容[J].职业技术教育,2016(18):25.
  ②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厅〔2015〕2号)[Z].2015-06-
  24.
  ③南旭光.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循数治理”解析及实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8):20.
  ④龚佑红.基于状态数据平台的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诊改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16):286.
  [参考文献]
  [1]韩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9).
  [2]王战军,乔伟峰,李江波.数据密集型评估:高等教育监测评估的内涵、方法与展望[J].教育研究,2015(6).
  [3]林家好.内部教学诊改: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J].教育评论,2016(10).
  [4]南旭光,张培.大数据驱动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价值逻辑、机制设计与制度安排[J].职业技术教育,2018(1).
  [5]胡祖辉,徐毅.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数据的分析与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1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