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分析了现有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难点,提出了挖掘状态数据诊改功能和提升院校大数据的处理能力等信息化举措。
【关键词】教学诊断与改进;高职院校;数据标准;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016-01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等系列文件精神,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正全面推进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提升学院教学诊改信息化水平,是目前职业院校努力探索与实践的方向。
1 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伴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推行,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为教学诊改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各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诊改工作信息化建设任务。针对学院现有资源,充分利用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对接诊改平台,从而摆脱了繁杂的人工材料整理,使诊改工作提绩增效。
2 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信息化面临的难点
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1)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孤岛严重。随着高职院校数字化建设的推进,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需要先后应用独立的管理系统,形成了多系统、多样式的信息化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部门一般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建设阶段没有统一的编码标准、技术标准和接口标准等可扩展性指标要求,导致了各系统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不能共享、交换。(2)信息化人才的缺乏,数据分析能力弱。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归属于网络中心等相关部门来统一实施,信息化技术人员相对较少。尽管教育信息化已取得良好的进展,但是数据分析能力较弱,学院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养还有待提升。(3)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落后,缺乏顶层设计。根据信息化进程可划分为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校园三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处于数字化阶段,建设初期没有考虑到长远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即使在建设阶段发现了技术迭代和标准统一等问题,也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导致信息化建设始终处于无方向、无目标的状况。
3 创新高职院校诊改工作信息化模式
(1)挖掘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诊改功能。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是高职院校对上一年办学情况进行评估的一项数据上报工作,由于对已经结束的学年进行数据采集评估,因此,学院无法全过程实时监控与评估,使得诊改工作存在滞后性。在今后的校本诊改平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特点,对接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实现数据实时采集。
(2)提升院校大数据的处理能力。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按照长远规划、分期实施,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各系统业务链数据的抽取、清洗和分析处理。建立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挖掘的运行机制,通过对各系统数据进行计算统计,提供全面、准确分析功能和决策支持。特别是针对教学诊改平台提供有力支持,进行实时采集,提供移动云端实时监测,统计分析得出多画像多维度的诊改报告,实现与学院各系统数据共享共用。
(3)加強教师队伍信息化能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信息化能力关乎到学院办学的软实力,从教学手段到信息化应用等各个方面。学院应重点加强网络中心人员的信息化能力,从信息专业类培养梯队人才,主导谋划智慧校园建设。依托企业资源引入前沿技术,积极开展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学院应采用激励机制让教师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及教学当中,充分利用熟悉教学管理的人员参与到诊改指标设计和诊改流程当中来,增强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使诊改服务于学院全体教师。
【作者简介】
许伟(1980~),男,软件工程硕士,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工,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化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