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掌握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即明确作业的目标、丰富作业的形式、拓宽作业的内容。设计作业时,应立足于文本,设计“语用”型作业;立足于学生,设计差异性作业;立足于生活,设计实践性作业,同时还应把握契机,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关键词:有效作业设计;“语用”型作业;差异性作业;实践性作业
作者简介:郭少梅,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茅岗小学副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广东 广州 5107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阳光评价’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120154434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2-0036-03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小学语文作业中充斥着不少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作业,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教学重点不明确。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忘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一味追求学科整合,致使学生忽略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难以达到语文教学的预期目标。
2. 纸上谈兵。课内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动手操作的作业少,学生的学习无法突破课本向课外延伸,更谈不上与生活接轨。
3. 机械重复。大量机械抄写和死记硬背的作业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抑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
4. 枯燥乏味。教师不考虑作业的难易程度、不考虑学生的能力与兴趣,让学生将整本练习册按着顺序做,很少有扩展性的作业,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抗拒的情绪。
5. 孤军作战。教师布置的硬性作业多,学生被动接受,各自完成作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严重缺乏。
上述这些类型的小学语文作业量大质低,已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有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原因,有学校管理水平的原因,也有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原因。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对作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他们的作业设计存在问题。
如有些教师的教学还是在为应试服务,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作业设计完全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转,唯分是举,罔顾学生的情感需求和知识实际,拼命加大训练力度;有些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只是根据狭隘的个人经验,凭个人的喜好和特长进行作业设计;还有一些教师过度依赖现成的商业性练习册,不加分析、取舍,机械照搬,自己动手设计的很少。
二、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份有效的作业设计,充分凸显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倾注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深度思考,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体现。因此,教师要端正思想,转变观念,认真学习有效作业设计的理论,切实掌握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1. 明确作业的目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改进教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语文作业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学习,因而,其设计应直接指向语文课程、指向教师教学、指向学生学习。
第一,指向语文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語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就是说,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用语文。因此,语文作业设计要走出“为他人作嫁衣”的误区,要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以语言文字运用为基点来设计作业。
第二,指向教师教学。作业是教师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出能落实教学目标和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反思教学的得与失,及时调整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查漏补缺,直至达成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
第三,指向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业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可以针对学生不易掌握且容易出错的难点设计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习得方法,达到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2. 丰富作业的形式。要想真正通过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并最终形成语文素养,就必须让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设计“听、说、读、写、演”等形式多样的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听:学了《草船借箭》,可设计听名家讲《三国演义》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说:学了《黄山奇石》,可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家人介绍黄山奇石,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读:学了《蟋蟀的住宅》,可引导学生阅读《昆虫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昆虫,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
写:学了《颐和园》,可让学生参考文中“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我们的校园”,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演:学了《将相和》,可让学生编剧本,演一演,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 拓宽作业的内容。
(1)立足文本,设计“语用”型作业。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不仅是培养“懂语言”的人,更是要培养“用语言”的人,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瞄准“用语言”这个靶心,有的放矢,把握语文的主体,关注语言文字本身。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一个个训练点,包括语文知识点、课文篇章结构特点、技能训练点、思维发展点、课文拓展点等,然后将这些“点”一一梳理归并后连成“线”,最终形成一个多样化的“训练场”。在调动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充分依托课文内容,进行有针对性、有取舍、有目标的练,促使学生将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把课堂上学习到的“语文”运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在生活中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例如,学完《蝙蝠与雷达》一文,教师可通过以下作业设计,提升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向爸爸妈妈介绍蝙蝠与雷达的关系,有条理地讲清楚三次试验及科学家的发现。
第二,了解生活中的仿生学,并尝试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第三,填空:“人们根据 发明了 ,用来 ”。
这样的作业设计,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可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2)立足学生,设计差异性作业。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作业都有着独特的需求。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出有层次、有梯度的作业,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能够找到符合自己能力的作业。
例如,在学习了《大瀑布的葬礼》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三道有层次的作业:
第一,背诵、默写课文第三节,感受大瀑布的雄伟壮观和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第二,如果你们也要为即将离开世界的大瀑布送上追悼词,你们会写些什么?
第三,如此雄伟壮观的大瀑布消失、枯竭,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在我们身边,污染也日渐严重,请你结合身边的实际,就周围的环境污染做一次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
依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作业设计的难易度宜呈阶梯状,以便供学生自主选择。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较弱的可选择简单的做。总之,作业设计既满足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的接受能力,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从而有所收获。
(3)立足生活,设计实践性作业。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也应注重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只要教师是有心人,善于利用,“生活”将是语文作业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例如,校园角落里躺着的纸屑,不断滴水的水龙头,被撕破的图书……这些信手拈来的题材,都可以成为有创意的语文作业:既可以让学生编写童话《校园里的悄悄话》,又可以让学生给校长写一封信反映情况,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关于学校浪费用水的情况调查》《校园垃圾分类的情况报告》等调查報告。因为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所以学生写起来也就兴趣盎然。
(4)把握契机,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营造有利于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的氛围,善于把握契机,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了《窃读记》一课后,教师可以把本课的作业设计和本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让学生围绕“热爱读书”这一主题设计作业,学生兴致勃勃地设计了如下作业:
第一,把课文中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背诵下来。
第二,写一写自己的读书感受。
第三,访问周围爱读书的人,请他们谈谈读书的体会。访问前要列好问题提纲,访问时要做好记录,访问后要整理材料。
第四,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的名言。
第五,阅读一本喜欢的书,设计一张读书推荐卡。
……
显然,这种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博采众长,体会到作业的乐趣,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
总而言之,设计作业的能力是教师的教学技能之一,教师要高度重视,潜心钻研,勇于创新,设计出有效、高效的小学语文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 庞芳.创新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J].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0,(10):45-46.
[2] 吕逸锋.论小学语文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2):8-10.
[3] 雷玲.名师作业设计新思维·语文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袁静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18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