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知行合一视角下的语文作业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堂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认知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知行合一”的理念融入作业中,重视作业内容的筛选,对作业形式进行创新设计,通过减少机械操作、降低硬性要求、避免教条分组、改变单一评价等方式,对作业形式进行创新升级,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作业的实效。
  [关键词]知行合一;作业设计;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6-0020-02
  “知行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主张。在新课改大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践行“知行合一”的教学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引导学生展开自由实践活动,并在知行合一实践中形成学科能力。作业设计要体现新课改精神,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实践、自由创造、自评互评等训练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减少机械操作,引入自主实践
  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坚决摒弃机械的操作性作业。这样,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妨给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形成新的认知。如,演绎诵读、游戏识字、个性陈述、创意读写、自主鉴赏等,都属于实践性的语文作业。对这样的作业,学生有主动操作的兴趣,并在不索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
  如,教学语文S版第九册《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教師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然后给学生布置自主实践性作业:“大自然的景色变化无常,结合你对大自然景色的观察,仿照课文的写法,为课文补写一段文字,准备参与课堂展示活动。”学生听说要依照教材内容仿写一段话,开始兴奋起来。因为学生有观察大自然的经历,自然有更多想要表达的内容。为与课文形成有效衔接,教师进行提示:“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你展示的大自然语言需要和上文一致,这样才是最为成功的设计。”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并找到了写作的切入点。课堂展示阶段,学生仿写大多符合要求。
  教师为学生布置仿写任务,成功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从教学结果可以看出,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展开了广泛思考,形成了学习认知。学生对大自然有特殊情结,这无疑是最重要的教学契机。“知行合一”在作业中有不同的呈现,说明教师对学情调查清楚,布置的作业针对性强。
  二、降低硬性要求,增加自由创造
  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教师习惯于为学生提出一些硬性要求,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压力。如,背诵多少篇、抄写多少内容、完成多少字的习作等,表面上看是严格要求,其实不然,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抵触情绪。学生学力基础存在个体差异,完成训练任务的能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此硬性要求所有学生都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无疑是缺少科学依据的,甚至是无理的。教师不妨降低硬性要求,多给学生一些选做内容,将作业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
  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材料,然后给学生布置两道思考题目:“一是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范围自己设定;二是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更多。”任务下达后,学生积极响应,纷纷展开学习活动。因为自己划定背诵范围,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力实际,展开背诵活动。在搜集成语时,他们通过阅读教辅材料、网络等手段,成功找到不少描写英雄的成语。
  从实际情况看出,学生对这样的训练很愿意接受。因为,它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权,成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一个任务覆盖面更大,无论哪一个群体的学生都可以接受;第二个任务更是自由,找多找少都可以,给更多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
  三、避免教条分组,鼓励多元合作
  语文作业中有不少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具体组织中,教师往往会根据以往做法进行调度。如,合作小组构建时,教师常常根据学生座位顺序进行分组,这种操作无疑是不科学的。合作小组构建有多种形式,异质分组、同质分组、自由结合等,都属于小组常见的组成方式。教师要根据作业的实际内容灵活调整,避免教条分组。如果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团队完成作业,其适合度会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好。
  在作业设计中,教师不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机会,以提升作业的价值。如,《小英雄雨来》一文,故事性很强。教学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课堂演绎的作业:“自由组合成学习合作小组,创编演绎课本剧。每一个小组四至五人,自己选出组长具体负责相关组织工作。”听说自由组合成学习团队,学生都兴奋不已。小组成立之后,教师深入小组中,对学生的编演活动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地进入角色中。在汇报阶段,教师让学生抽签决定小组出场顺序,并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评价。教师组织严密,课堂演绎展开顺利,训练效果显著。
  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课堂演绎活动,这是标准的集体团队学习行为。在组建小组时,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给他们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因为是自由组合,学生合作的和谐度更高,互动更为顺畅,确保了整个演绎活动的顺利完成。特别是赋分评价带有一定的竞赛意味,这对学生的激励效果更为突出。
  四、改变单一评价,倡导自评互评
  传统作业评价主要是教师书面集中批改,然后给出定性评价。这样的评价形式单一不说,评语也是程式化。学生对这样的评价也渐渐失去了敏感性,其效果可想而知。新课程改革要求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作业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让他们先进行自评,然后互评,最后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面对面的专业点评。这样的评价,学生体会会更为深刻,获得的学习经验也会更丰富。
  在设计作业评价形式时,教师要对具体操作过程有全面认知。如,教学《武松打虎》这篇课文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课外作业任务:“我们都听过评书《武松打虎》,或者看过电视剧《水浒传》。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你所知道的相关知识,讲一讲‘武松打虎’的故事。要注意展示武松的勇敢和智慧。讲故事时,大家用家长的手机录下,并发送到班级网络交互平台。下节课,我们要进行评比,评选出‘故事大王’。”拿到这个作业任务后,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查阅一些教辅材料,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搜集相关视频、音频材料,进行模仿学习。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学生将电子作业传送到网络交互平台。在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急切地等待教师展示自己的电子作业,课堂学习气氛被点爆。当播放时,学生都认真倾听,并主动参与课堂互评活动。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给予综合评价。
  教师为学生布置电子作业,这无疑属于创新尝试。学生感觉无比新鲜,热情高涨。在展示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多元评价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激励,成功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作业收到很好的效果。
  课堂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认知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重视作业内容的筛选,对作业形式进行创新设计,以调动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这样不仅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责编 韦 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93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