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应用广泛,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容易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一种应试训练。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
所以针对这些,我们语文教师要切实联系新课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大家都知道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主导地位,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因此,笔者认为只有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思想。因为教学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兴趣浓了,能力发展了,效率也就提高了。要做到教学方式的转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交流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指出: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的教学组织,应以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为己任,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促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上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习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感受到这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的体验。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情感活动和感知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改变评价方式,激发情感,让学生有主人感
新课标指出:传统教学过于讲究学生对既定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只不过是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也只不过是单纯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长期以往,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师怨天尤人“付出得不到回报”,学生叫苦连天“等待著下课,等待着放学”。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点如何去突破,如何分解教学的难点,要有具体的措施。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不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尽量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去回答问题,而应该引导学
生敢于提出不同的思路、见解,敢于质问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哪怕是一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都应该及时给予表扬,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此外,教师还应放开胆子,做一个开放型的教师,要在如何引导学生肯学、爱学、会学上来下工夫,使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式的去记忆教师讲授书本知识,而要去自己探究、讨论和发现新知识,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开放多变,让学生有灵活感。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当然,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和创新的乐趣。教育学家罗杰斯曾说过:当学生自己选择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的教育思想。这样,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掌握了读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注重了人文内涵,有了价值观的熏陶。从这种课堂,这种新的理念中可以看出,新课程带给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枯燥无趣的了,学生真正地在课堂上享受语文了,语文老师的自身素质也提高了。
三、教之动情,以情感动学生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机制,要让学生晓之以“理”,必然要用“情”来帮助教学,内化教学过程。也即要动之以“情”,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怎么做呢?在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教学中投入情感,投入热情、激情才能有所获。为什么呢?教育的目的除了传承文明以外,归根结蒂是为了培养人,具体说来就是培养知识全面,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智力因素的作用仅占20%,而80%则是感情。可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教育,对教育教学效果来说显得多么重要。所以教师得做个有“情”人,在教学中要充满激情。激情是教师手中的潘多拉盒,可以给沉闷的课堂带来满堂春色。一个感情充沛激情飞扬的教师,他的课堂一定活跃充实,别开生面,因为教师的激情会感染学生,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师生情感交流和谐默契,心灵撞击产生共鸣,又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播下创新的火种。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交流一定是多维的,立体的,真正做到了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此时教师由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的转变带来了教学效果质的飞跃。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上课前,不管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涵养情感,确保上课时充满激情,以求顺利完成教学计划。“因为教师一个基本职责是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而且全班的班风是由教师的行为来决定的。”
师生交流中要有真情。教师除了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知识,情感交流外,还有课外的思想知识,情感的交流,无论哪一种方式的交流,老师要想赢得学生人信任,交流时的“情”一定要真。“情”真才感人,情真才能打动人,任何形式的虚情假意都是廉价的。不仅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都是老师表达真情的方式。其关心要由内而外,不能仅仅停留在嘘寒问暧方面,我们要乐于帮助学生,做他们的顾问,给他们及时的指导,包括心理健康方面的抑或生活中遇到的解不了的难题,这些交流才会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心是诚的,情是真的,交流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能够做到这些,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2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