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语言运用,践行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是指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关注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那么,什么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崔峦老师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價值、思想价值等纳入。”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本人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汉语语言文字
  三国时魏国名师董遇提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论读书的名句“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字自知”也为人们所熟知。理解语言文字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基础,而朗读是理解语言的重要途径。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牧民热情好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朵朵白云、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的句式。
  二、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交流、传播信息、表达情感、学习规范语言的教学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为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语言文字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有位教师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有一段精彩教学实录,为如何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供很好的范例。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领略到威尼斯小艇的独特、灵活、轻快,但小艇是物,没有了人,没有了船夫,就没有它的特色,所以,咱们去威尼斯特别不能忘的是……
  生:船夫。
  师:自己读一读写船夫的那一段——(指名读)咱们一起读,老师读开头,你们接下去读。(师生读)
  师:现在四人一小组,推荐一个人做船夫,其他同学当游客。注意,船夫要吆喝,请到顾客上你的船。尽量用课文的词语把游客请到船上。游客是来自各国,听了吆喝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讨论)
  师:做船夫的举手,请上台!你是一号船夫,你是二号船夫,你是三号船夫。下面都是游客。
  生(一号船夫):各位游客,我可以到很多景点。我的驾驶技术很好,小艇也很漂亮,有皮垫子、象沙发,你可以坐在里面看书,不管多少的地方我都能快速驶进去。
  生(二号船夫):大家快来坐我的船,你要快点,我就要开快一点,你要慢,我就开慢一点。
  生(游客):请问一号船夫你的船免费吗?
  一号船夫:(想了想)我的技术很好,如果你满意就给,不满意……
  游客:请问二号船夫,你的船会不会涨价?
  二号船夫:那就看你的路程有多远了,太远了当然要加钱!游客重的话,也要加一点。
  游客:三号船夫,你是个女的,你有力气驾驶吗?
  三号船夫:我都已经当船夫了,当然了。
  师:愿意上一号船的举手,上二、三号的分别举手。
  师:威尼斯的船夫真是厉害,有精湛的技术,又有经商头脑,对威尼斯的风景点非常熟悉,那么威尼斯到底有什么样的美丽风景呢?威尼斯有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把这些地方用笔划出来。(生划,读)
  生:大建筑物残破说明历史悠久(读相关课文)……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采用提问、复述、讨论、争辩、评价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营造双向互动的口语实践氛围,调动师与生、生与生的双向互动活动,做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达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写作打好很好的铺垫。
  三、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第八册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首词,讲到“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一句时候,有这样一段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刮着风,下着雨,是谁“不须归”呢?他为什么不想回家?
  生:我认为是渔翁,他在雨中看到了白鹭高飞,桃花怒放,碧波荡漾,偶然间还看到鳜鱼在自由自在地游着,一边垂钓,一边欣赏眼前的美景,他怎么想回家呢?
  师:说得好,老师相信你一定也能读得好,请你来读读这首词!(学生用欢快的语调、陶醉的语气,很动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我也觉得是渔翁,因为他知道江中有许多鱼儿,尤其是又肥又大的鳜鱼对他更有吸引力,他想多钓上几条,好回去和家人好好地饱餐一顿,也许他这时心里念叨着:“和风我不怕、小雨我不怕,就怕鱼儿不上钩啊!” (学生众笑)
  师:你真会想像,现在你把教室想像成江面,把老师和同学想像成江中的鱼儿,你这个小渔翁,把你的这份爱心读出来,好吗?
  生:老师,我想这渔翁可能是被生活所迫,他靠钓鱼为生,换些柴米油盐,还没钓上几条,他能回去吗?
  师:讲得非常有道理,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
  师:你能试着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学生把前两句读得比较高昂,读出景色的美,后两句读得比较深沉,读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生:老师,我觉得诗歌不仅仅是在写渔翁,更是在写诗人自己。
  师:是吗?请说说你的见解。
  生:我从书中的插图可以看出,诗人站在江边,他看到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看到了渔翁钓鱼的专注神情,他被眼前的“景”和“人”迷住了,而忘记了回家。
  师:你能用的你的慧眼,用心看图去体会,真了不起啊!请你来读读这首诗!
  生:老师,我也这样认为。课前我从网上了解到诗人张志和被贬官后,浪迹江湖,他喜欢游山玩水,尤其特别喜欢西塞山前的美景,当他看到眼前的这一切,白鹭展翅高飞,桃花火红一片,江水碧波荡漾,细雨中还有一位渔翁垂钓,好一幅色彩明丽的“春汛图”,他如痴如醉,忘了回家。
  师:能联系诗人的身世和当时的背景去理解诗词,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你能读好这首词吗?(学生如痴如醉地朗读这首诗)
  生:老师,我从课外书中了解到诗人贬官后,长期隐居在江湖上,还给自己起了个号:“烟波钓徒”,可见他自己也是一个钓鱼的高手,诗中的渔翁,其实是他自己的写照。诗人就是借渔翁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快乐,他高兴得忘了回家啊!
  师:真不愧为我们班的“小博士”,现在老师就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这首词,来体会诗人悠然自得、留连忘返的心境。
  另外,在作文教学中,开展读书笔记、优秀习作交流分享活动,对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有很大帮助。习作经过自己修改、生生互改后,鼓励他们将读书笔记、优秀习作向学校广播站、校报甚至其他媒体投稿,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或者上传到自己的空间。同时,将这些好的作品上传到家长QQ群和互联网上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分享活动中,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提供充分的语文活动和交流、分享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地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和能力。通过理解、表达、交流、分享来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师需要将理解、表达、交流、分享作为一项整体的活动来探讨,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29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