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如今,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与实施,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并且根据现阶段的教学现状,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重要的数学知识,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数学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课程,有效的数学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不难发现,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智力和思维能力还没有发育成熟,难以掌握和理解教材中复杂的数学知识,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将复杂的数字知识进行简化,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一、建立生活情境,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处处体现着数学知识,而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演变而来的。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生活化,就要根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建立合理的生活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根据本章教学的内容,建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等,大家要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等,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用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贴近生活,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活动中。
  二、将数学问题向生活化方向转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要想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不仅要传授学生重要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要与学生进行频繁的问题互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坚持从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在生活现象中去捕捉数学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并探索数学规律,将数学问题放在日常生活中去学习和理解,从而运用数学知识去更好地分析生活现象,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数学问题选择要坚持从学生生活素材出发,要丰富数学教学内容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内容的联系。例如,小学生数学最简单的加减乘除法的学习,可以广泛应用和联系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每天起床、吃早餐、上学是几点,中间花费了多长时间洗漱、吃早餐或者走路等;学生要去超市买笔记本、橡皮擦和笔等上课用的学习用具,其中笔记本为3元一个,橡皮擦为2元一块,笔为2元一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购买可以利用到加减乘法,最后来计算用的金额。将简单的加减乘除知识与生活购物、走路等结合起来,形成生活数学问题,对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积累数学知识,增强对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增强学生探索意识至关重要。
  三、联系生活实际,将教材进行灵活的运用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与实施,使得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无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从而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改组教材、选用教材、变换活动用具,力争使教学场景贴近生活、走进学生心灵,真正地把生活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例如,学生在学习“可能性”时,教材呈现的是学生摸名片的场景,多数学生对名片较陌生,操作起来难度较大,针对班内学生多数喜欢乒乓球运动的实际情况,乒乓球就是学生随手可得学具,于是把摸名片改换成了摸乒乓球,降低了学习活动的难度,较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活动效果显著。由此可见,教材只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作为教师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地改组教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解释数学,学习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实现数学课后作业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有效的实现数學课堂生活化,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的课后作业也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够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巩固,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数学作业与生活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数学意识和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用生活眼光去看待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与生活内容结合起来,增加数学作业的有趣性,真正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理。例如,学生学习“最大公约数”后,摆脱小学数学教材上的习题,让学生回家去测量每块砖的长款,设计用方砖铺地面打造一个自己的小天地,用不同规格的方砖来进行铺地,最后选择出最佳的方案,确保铺设后的美观性。实际上,最大公约法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为了不浪费方砖的基础上选择出最经济实惠的方案。通过生活化任务和作业的布置,不仅巩固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不仅符合新课改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密切的结合,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青、谢志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5,(02):195-200.
  [2]李倩.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3,(23):189-190.
  [3]晁旭阳.小学数学课堂教小学生活化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0):88-90.
  [4]陈育忠.生活化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求知导刊,2014,(05):114-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4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