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改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促进民族进步、国家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利用计算机教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意义,并针对如何利用计算机教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改革 学生 创新能力 方法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体育微课设计与实现研究》(课题编号:XJK17BTW00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63-02
一、计算机教改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以及技术领域中更好的发挥自身价值。社会竞争不断趋于激励化,人才具有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发挥的价值越来越高,而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人才更好的发挥自我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各有关院校理应积极探寻以及创新出多种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利用计算机教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全面、良好的掌握各种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及相关的知识理论,促使其可以基于自身所掌握知识实施多种创新性操作,有利于促进其未来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乃至国家[1]。
二、利用计算机教改脚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优良办学理念,健全课程体系
想要大幅度加快计算机教改的脚步,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程,有关的院校和教师理应注重积极树立起现代化的优秀办学理念,并以其为基准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各院校应对计算机改革及其重要性加以有效的推广和宣传,促使广大的教师和学生群体可以更全面、具体的了解实施计算机教改的意义。就广大教师群体而言,其自身也应对计算机教改具有正确的认识以及足够的重视,并可以充分考量计算机教改的实际特点以及实施目的,以便于重点明确的进行教学内容以及活动等的设计工作,加快相应政策的落实,有助于更好的对学生实施创新能力培养操作。
只有各院校及广大教师树立起了优良的办学以及教学理念,对加快计算机教改脚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起高度重视,才可以积极探寻以及应用多种有效手段,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我国以往实施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主要依靠的为固定、单一的课程体系,教师无法实施有效的课程以及教学的延伸操作,因此,各院校也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优化和改良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力求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提升。
(二)合理创设课堂情境
就计算机教改而言,想要促使各环节相关操作发挥出更高的实效性,理应注重采取有效手段,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优化学生和教师间的关系。在具体实施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需要承担组织者、领导者的职责,也应积极学习,优化自我,以便于基于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目标,对传统教学模式及手段进行有效改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能力培养。
例如,在具体开展计算机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基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出合理性较高的课堂情境,促使学生可以更为直观的了解和掌握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理解知识的便捷性,对促进其更主动的学习知识具有积极影响,如此一来,学生长期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進行学习,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快计算机教学改革脚步,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积极组织以及优化实践活动
想要促进计算机教学的整体质量提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教学引导均必不可少,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勿由于过于重视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也不应将其分开,分别针对某一方面对学生实施具体的教学操作,而是应积极将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开展多种基于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可以更全面、直观的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知识。例如,学校可以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计算机知识理论竞赛等多种活动,并利用多种新颖的宣传以及参与方法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推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进程。
综上所述,经由计算机教改的方式,推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进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意识,促使其于未来更好的发展,各有关院校以及教师理应积极探寻以及应用多种有效手段,推进计算机教改进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能力培养,例如创新计算机教学模式、方式以及开展组织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等。
参考文献:
[1]陆海鹏.探讨“互联网+”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改措施[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7):84-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