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文言文阅读赏析教学方法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234-01
  古代作家所写的诗文,无论是立意、构思、取材、剪裁、用典、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以及叙事、写景、记人、抒情、析理、言物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古代作家尤其重视文章的意境、结构和语言,通过文言文学习,揣摩取法古代名家,对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对此,我们就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赏析展开了探究。
  在教学工作中教研组交流各自经验,并不断总结,改变了传统文言文赏析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文言文语言美和情节美的赏析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着手探究的有以下两方面:
  一、培养学生在赏析文言文时抓文中主要物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进行想象,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感受文言文的意境美
  例如在进行温庭筠的《望江南》的赏析教学时,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反复读,在读的基础上提取文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倚望江楼”、“斜晖”、“白蘋洲”和形容词“脉脉”“悠悠”,然后逐一理解这些词语。在理解倚望江楼时,引导学生体会女主人公以怎样的一种姿态出现的。从“梳洗罢”中能够体会到女子此时欢快、愉悦的心情,那么,女子为何精心“梳洗”?从“独倚望江楼”一句可以看出她为了心爱的人“梳洗”,梳洗完焦急的登上望江楼,等待心爱的人归来。此句“倚”前有个修饰语“独”,引导学生品味“独”,从“独”中体会到女主人公的寂寞、孤独的心情。另外对“倚楼”这个意象进行拓展,让学生回忆所学的诗词中关于倚楼的句子深入体会此意象所表达的意蕴,倚楼等待,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表示思念或期待,再让学生想象女子独倚楼头的动作、神情,体悟女子对爱人深深的思念和盼归的心情。然后用沉沉的语气读出“过尽千帆皆不是”中蕴含的久等心爱的人不见的失望,落寞之情,并且体会句中“尽”和“皆不是”传达出的心境。除了文中的意象外,還有就是写景的句子“斜晖脉脉水悠悠”中两形容词“脉脉”和“悠悠”,先让学生说说“脉脉”和“悠悠”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想象画面,再理解这句写景句子中蕴含的情感:斜阳欲落,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满心失落的女子,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多情的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缓缓东流。句中“脉脉”含着不舍像一位多情的公子,面对着她的难过无能为力,只能深情地注视着自己心爱的人;“悠悠”一词饱含着难舍之情,江水也好像女子的失望有些不忍,又无可奈何,只能无语流去。
  二、如何培养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做到知人论文,体悟作品的情感美
  例如在教学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时,针对“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字,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此句中的“独”和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中的“独”表达的思想情感一样呢?学生想了一会,回答我不一样,我问为什么?学生说张岱和柳宗元两人生活背景不一样,张岱笔下的“独”表达的是国破以后的忧伤情怀,《江雪》中的“独”表达的是官场失意的忧伤。后来我给学生又补充了一点:两文中的”独“表达的情感的确不一样,但是二者表达的情怀是一样的,都表达了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只有了解了苏轼、柳宗元他们的生活背景和作品的写作背景,就会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所蕴含的情感,更不难理解《小石潭记》中作者为什么由最初发现小石潭的喜悦之情后来转成了忧伤悲凉的心情了。
  在文言赏析教学中,把抓住主要物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进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感受文言文的意境美以及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做到知人论文,体悟作品情感美的赏析方式的合理运用作为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并且征询学生对采用此种教学模式的建议,看是否真的适合学生的学习,调查结果是学生的反映挺好,大多学生赞同此种教学方法,他们认为学习文言文没那么困难了,也不再惧怕学习文言文,相反,有的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更浓了,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更强。定期召开课题小组研讨会,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策略。课题组成员结合工作实际,针对课题研究内容撰写了教学论文。
  所谓学海无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确保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