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困生跳绳成绩的提高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跳绳是一项较为常规化的运动,跳绳虽然动作简单,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主的参与跳绳,但能够坚持跳绳得到较高成绩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学生在跳绳过程中,体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通常体重较轻的女生較为灵活,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男生的成绩一下子就能提到190个以上,女生却因为力量和耐力不够在170个左右徘徊,教师主要要针对学困生,强化学生的跳绳能力,通过跳绳的技巧等,让学生喜欢上跳绳,并培养学生在运动中的精神素养。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困生;跳绳成绩;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173-02
  引言
  初中体育教学不仅是要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应帮助学生建立体育的信心,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从被动到主动,强化其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跳绳训练能够让学生形成耐力、毅力,并促进其肢体的协调互动,是一项较为常规的互动,教师应结合学生在跳绳中表现的不足,提出应对的措施,找寻跳绳的相关技巧,让学生从科学的视角出发,在跳绳中逐渐的突破自我,提高集体的跳绳成绩。
  一、从思想上入手,先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有些同学在小学的时候会接触到跳绳,有一定的基础,比较容易接受老师的技术指导,但是有些同学由于身体不协调或者比较排斥跳绳等方面的原因,到了初中,在跳绳的学习上还是零基础。针对这些选了跳绳选项,身体协调协性不够好,跳绳基础又比较差的同学,我们一定要从思想和技术各方面,制定一套适合他们的练习方法。通常跳绳中学生会由于手腕的受力不足而导致气喘吁吁,甩绳子的力度不够,后续在跳绳中跟不上进度,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锻炼手腕的力量,但不宜太过用力,要量力而行,尤其是手腕纤细的女生,通过手腕的热身运动等,旋转手腕部位让其更加灵活。跳绳正式开始时,一些学生跳的比较高,这样较为浪费体力,而且自己也不能感知绳子甩过来的具体时间,与肢体进行协调,教师可在班级中让跳绳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出示范。跳绳的高度越低,他们就越能够将绳子与自己的肢体合二为一,部分男生的身高较高,他们在跳绳的过程中容易勾绳,一些腿长的男生应选择合理长度的跳绳器材,现阶段很多的跳绳都能够自主计数,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计数与智能计数进行对比,不要单纯的依靠跳绳的自动化计数结果,在计数的同时也能够打节奏,跳绳找到感觉,更有规律性。
  二、从简单的动作开始辅导,再慢慢改进他们的动作
  跳绳运动到的部位很多,手腕、腿、脚腕等关节都应左后充分的准备运动,一些学生运动中较为僵硬,容易扭伤等,就是贸然的展开运动,没有形成运动习惯的结果,教师应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热身方法,并形成运动之前热身的习惯。
  教师可先通过一分钟的跳绳比赛或者自由跳绳等形式,让学生可自己展开花样跳绳、不受拘束的跳绳等,先将肢体力量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跳绳热情,然后在计数的过程中,避免学生较为激进,保持平稳的心态,控制跳绳的节奏,当学生已经能够在跳绳中常规操作,教师应鼓励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当学生在跳绳中感到枯燥时,教师可通过音乐的形式,在学生中间播放较为有节奏感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随意跳绳锻炼,舒缓自己的身心,教师还可以指引学生利用垫脚尖走路的方式去锻炼逛街的柔韧性,模拟跳绳动作,通过常规化的跑步等运动辅助跳绳能力的提高。
  三、鼓励他们平时多练习,课余时间在家也要练习
  在不同的训练场合与训练的模式中,应明确训练的目标,使得学生逐步的提高成绩,体育的跳绳成绩和其他成绩均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循序的掌握跳绳方式。在固定的时间里去计算学生的跳绳次数时,应先通过10秒钟的练习,让学生跳绳的速度加快,然后再进行1分钟的跳绳,这样学生不容易感到疲累,一组跳绳结束就可以短暂的休息,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运动习惯,在运动和休息之间协调安排时间。在之后的连续跳当中,教师可让学生排成一排,一个人跳10下,以此类推,逐渐的递增,这样能够在跳绳训练中让学生感到新鲜,还使得学生自然的形成了一种竞争心态,更加积极的参与跳绳运动,基本功较为扎实。
  四、课后加练,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促进教学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运动之后,就可以展开小组比赛,让学生在跳绳上自主的制定比赛的制度,学生在制度的协商中,就会暴露出自己的优势和短板,这样也方便教师了解学生跳绳运动的能力,学生可以自由结组,也可以按照随机化的方式分组,组员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通过跳的速度和数量来分别对抗,展开小组竞赛晋级制,这样学生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了解彼此的优势,看到有的学生跳的好,纷纷鼓掌加油,并反思自己,轮到自己的时候学生也愿意尽可能表现出最好的一面,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各组之间和成员之间都能够户型促进,小组合作是体育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对于学困生的跳绳运动来说也是一样,教师应让学生彼此示范他们的习惯性动作,尝试利用不同的动作去比赛,改正自己的不足,成绩自然的提高。
  五、跳绳的注意事项
  跳绳的时候应选择地面较为平坦的地区,可以在橡胶跑道上进行,避免在坑坑洼洼的砖石上展开,同时要注意选择不同的绳子,防止地面的摩擦尘土造成不良的空气污染,另外学生在跳绳时要保持间距,避免绳子抽到对方,跳绳的时间应安排在饭后,避免过激运动。
  总结
  综上所述,跳绳是体育运动中的常规项目,教师应做好准备,传授给学生技巧,通过多元化的跳绳模式,让学生消除疲惫感,更加积极的参与运动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明友.学导式教学法在初中跳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章,2013(30):261-262.
  [2]张庭柱.初中体育课堂开展跳绳运动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9):130-130.
  [3]孙勇.浅谈初中生花样跳绳有效练习之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4(30):69-69.
  [4]张孪.花样跳绳对上海市初中生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13(103):186-1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