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对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施工前、施工过程中、竣工后三个角度着手,对具体的管理要点和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施工前;施工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为保障低收入群体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保障性住房作为一个重要的项目得到重点建设和大力推进,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需要首先保证住房建设质量,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1 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1.1 规划管理方面
  保障性住房在全期规划过程中,必须全面考量中低收入群体及经济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妥善布局。如若保障性住房处在商品住房区域,规划人员需要明确其套型比例、建设总面积及单套面积、套数、建设标准及建成后回购或移交事项,并签订合同。且就实际入住群体的住房情况、生活条件及家庭人口和结构等方面考虑,保证保障性住房套型和规模的规划工作科学合理。
  1.2 设计管理方面
  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保证保障性住宅的前期规划与正式施工阶段均满足节能环保要求,是必然选择。因此建筑单位需要按照节能建筑的基本理念,遵从相关行业法规,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加快引入先进环保的技术、设备和工艺,使小户型建筑也能满足群众需求。
  1.3 招标管理方面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需要遵从市场运作和政府组织协调的基本要点,采取项目法人招标的方法合理筛选房地产开发公司,尤其需要注意审核目标公司的实力大小和专业资质,保证所选公司能顺利完成施工建设任务。且负责保障性住房的机构也需要将加强质量管理作为重点,做好组织建设,为开展管理工作打好基础[1]。
  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2.1 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保持平等合作关系
  监理单位是专职于住房建设质量管理的重要单位,其与施工单位存在着最紧密而持久的关系,尽管施工单位属于被监理对象,但二者在整个建筑市场内具有平等的责任主体地位。现场监理人员在严格管理的同时,需要与施工单位工作人员保持平等、紧密的联系,通过沟通发现施工环节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寻求解决措施。对施工单位而言,在施工前也需要征求监理人员的意见,保证遵从正确的施工标准作业,以免在后期出现返工等现象,对进度造成负面影响。
  2.2 加强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
  由于原材料、设备等是工程建设的基础要素,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等不同方面下功夫,对材料质量严格把关。以钢筋、水泥等可以多渠道、多方式购买的材料为例,进场前管理人员需要对现场各批次钢筋、水泥进行“双控”管理——即要求材料有质保书、合格证和材料复试报告,对进场材料的厂家、规格、型号等全面核查,比如钢筋,需要运用游标卡尺现场检测钢材直径,超出规范要求的按规定不准进场;材料进场后要按规范要求整理存放,比如水泥,要有防水防潮措施,并必須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前需进行复检,只有通过检验的材料才能用于施工。此外包括钢筋焊接接头在内的半成品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质检员可以采取目测和检测相结合的方式,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焊缝等加以检查,粗略判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其次按规范要求数量抽取部分焊接试件进行试验,质量合格后可进入验收阶段,确保成品半成品符合质量要求。而在施工中,使用频率最高、需求量最大的当属混凝土材料,其也最容易产生质量通病,因此管控混凝土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浇筑前应对照试验报告对配合比等参数进行进一步核查,并按要求进行现场坍落度测试,在规定范围内的才可进行浇筑,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浇筑时间、制作砼试块,切记严禁在浇筑时自行加水或外加剂等材料,同时应对施工缝留置、砼振捣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把控。
  2.3 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
  在整个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管理单位必须保持较高的质量意识,以“三检”制为准则,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施工单位首先完善组织结构,并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和各工程队组长参与的质量会议,强调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质量意识,制定质量通病防范措施,并对具体的施工流程和重难点安排部署,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要求员工必须在每个工序都要将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践行到位,并且由质检员或技术负责人签字验收,只有经过验收、签字认定后才能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特别是隐蔽工程的施工,有着更大的质量隐患,所以更要严格进行“三检”制,按照工序施工。此外工程监理人员在质量的管控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待施工单位自行完成“三检”后监理人员再进一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改正,全面防患质量问题的出现[2]。
  3 竣工后质量管理
  竣工验收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后一关,是检查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工程的验收阶段,必须严格按照验收的程序,由建设单位会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项目参与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设计文件、承包合同等文件要求,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作最后的全面检验,只有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验收结束后建筑施工方制定后续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按要求做好建设工程的保修工作,同时将相关验收文件提交备案,另外每栋楼的建筑方责任人和单位都应明确标识在建筑物内,便于监督和后期服务。保障性住房交付使用后,物业管理及时跟进质量监督,做好各项物业管理工作,解决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保证住户的正常使用。并形成汇总意见到各地政府质监部门,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施工中加以重视,采取必要的切实有效措施,避免出现同样的质量问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需要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中、竣工后几个阶段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具体来说要注意前期的规划管理、设计管理、招标管理;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保持平等合作关系、加强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实行“三检”制等,当然要想保证质量不仅仅要做到以上几点,其是一个复杂而专业的管理过程,涉及整个项目实施的全工程,需要项目的各参与方将质量意识贯穿其中,从始至终多方面多维度的切实保证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建设质量,真正提高住户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谭莉,胡均雨.当前质量监督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对策[J].工程质量,2010,(S1):9-10.
  [2] 古尼切木·沙地克.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9):3590-35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3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