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专业+”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高等教育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基于国家战略目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逐渐延伸到高职院校中,重庆地区的高职院校必然要回应国家战略方针,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新要求等,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的教育教学以及课程体系,克服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在“专业+”的基础上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的突破点。
  關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1-0156-02
  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近年来经过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解决了一部分学生就业创新能力与就业质量问题,但还没有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专业+”融入角度,分析实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合的途径,基于时代发展背景探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主,突破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
  一、创新创业现状问卷调查
  本研究通过对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工程学院等多所重庆当地高职高专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调查,归纳与总结了重庆当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调查过程中,我们自行设计了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针对重庆当地高职高专院校2015级、2016级学生发放了415份调查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400份,回收率为96.38%,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实效性以及全面性。
  二、重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调查结果
  1.创新创业教育气氛缺失
  重庆不少高职院校都是从中专、中职等学校转型升格而来,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是以订单式为主,与行业对接实现人才培育与输送。例如,重庆财经类高职院校多数是从银行学校中专升格,行业特色熏染下的学校注重为金融行业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特色使得整个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以及氛围并不强烈,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在培育中不受重视。被调查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以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程为主,67.1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接受到创新创业教育,21.23%的学生觉得自己可能接受过,但不记得了,11.65%的学生认为自己受到了优良的创业教育,对创业有较高的热情。其实,重庆地区高职高专院校都是设有创新创业课程的,基本都是大班制的多媒体课堂,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性不高,所以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不足,并不能学到印象深刻的知识。此外,在校园创新创业项目了解调查中,56.12%的学生知道学校有创新创业项目,但自己了解不多,30.12%的学生则表示自己在班级上参与、提交过项目,13.76%的学生则并不清楚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但在学校看到过相应的标识。可见,重庆地区高职高专院校还是对创新创业项目举办比较积极,但影响力有限,还有待加强。
  2.创新创业教育不足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我们调查发现,35.65%的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局限在实体小企业、小店等形式中,因为校内的创新创业项目都是以小型实体店的形式展示,27.54%的学生则认为创新创业是研发新产品以及新专利等,但自身能力不足,创业成功率不大,37.81%的学生都是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成功即认为自己可创业。可见,重庆高职高专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较大欠缺。虽然近年来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的影响力逐渐提升,创新创业第二课堂的文化氛围逐渐凸显,但校园文化仅局限于就业方面,学生就业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范畴有限,讲座以及理论教学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业意识。重庆职业院校虽然在政府创新创业文件要求下成立了创业学院,但基本教育形式以及教育管理、教学内容等都存在较大的缺陷。
  二、基于“专业+”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1.构建融合框架,强化创新意识培养
  “专业+”的本质是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从专业人才培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两个角度,综合性构建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以及强化师资队伍等,有机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到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创新创业融入日常专业教育中,实现两者高度融合,可以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后的教育框架,先细化分解课程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衔接,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体系中,从通识课、实训课再到技能课以及实践课程,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新体系,实现专业社团、专业实训以及实践操作等协调统一,搭建具有高度实用价值的实践平台,配置相应的多元化、专业知识结构化的师资队伍,平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围绕实践平台促进教师队伍的有机融合。例如,对营销专业学生以“职业发展与创业指导”为必修课,基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技能培养目的,开设多种选修课,例如,“创业意识培训”“营销心理学”联合重庆地区每年召开的“创客中国”重庆市创新创业大赛等,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创业教育环境,强化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业意识培养,实现核心课程在创新创业项目中的融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业素养,以个性化教育在实操实践教学平台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要想在“专业+”基础上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先要厘清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遵循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革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全面发展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再把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打破专业与课程限制,以学生个体发展,针对高职学生群体特点,拓展学生成长成才渠道,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将原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专业人才培育融合,同步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依托于职业竞赛、创新项目研究以及社团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掘学生主体,激发学生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开展特色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凸显高职教育特色。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入融合,是我国高职院校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必然途径,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强化内涵式建设,可有效凸显高职教育特色以及解决内在需求。基于“专业+”构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融合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以及创新创业培养目标,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地位,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背景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罗桂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2]段丽华,刘艺.基于“专业+”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6(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7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