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职院校创新评价体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单纯依靠规模扩张、需求拉动、优惠政策等外部因素已经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和创新精神的院校才能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的成长。本课题试图将视角深入高职院校内部,从内生创新的角度研究广东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路径,以期能够给正处于发展困境或发展转型中的高职院校一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评价体系
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院校的创新能力广泛地被认为是形成院校竞争优势的根本支撑,是院校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和院校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只有客观、科学、定量、有效地评价创新能力,把握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才能有效地开展创新型院校的培育工作。鉴于此,本文从构建高职院校创新评价体系人手,对高职院校各方面的创新能力进行量化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探析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广东高职院校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广东高职院校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指标设置
依据院校创新能力的内涵,参考某些院校在创新实践中的经验,在院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从研究开发能力、研发要素投入能力、观念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五方面系统地建立院校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1、技术创新开发能力评价(A1)。是指高职院校能否在掌握现有科学技术知识的基础上,把握人才需求,找到问题,确定选题,并组织人力物力,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研究开发能力主要由自主创新产品率、主要产品更新周期、技术专利等指标来评价。
2、创新要素投入能力评价(A2)。是指高职院校投入研发的资源数量及潜力,包括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数量等。目前研发要素投入能力主要由R&D投入强度、R&D人员比例等指标来评价。
3、观念创新能力评价(A3)。是指形成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并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的新概念或新构想的活动,它是以前未有的、能充分反映并满足人们某种物质或情感需要的意念或构想,来创造价值的活动。观念创新表现为院校战略观念、院校生态观念、用人观念等。
4、院校管理创新能力评价(A4)。是指评价创造更高效率的资源整合范式的能力,它既可以是对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对细节管理的评价,要进行资源整合。具体内容包括高职院校组织的职能结构、管理体制(组织体制)、机构设置、横向协调和跨院校联系等几个方面的变革与创新。
5、院校制度创新能力评价(A5)。不懈进行制度创新,推进现代院校制度的建立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院校制度包括院校产权制度、院校法人治理结构、院校人格等几大内容。
(二)广东高职院校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量化
广东高职院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院校创新能力的主要方面,但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不一样。因此,本文应用模糊理论方法初步对各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并按重要性分别分配权重,从而确定指标权重集。A1比其他四项都重要,记5分;A2不及A1重要,但比其他三项都重要,记4分;以此类推,A4记3分,A3记2分,A5记1分。于是通过矩阵求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二、广东高职院校创新能力评价
通过以上数据处理,可以计算出30所高职院校的创新能力得分。整体来看,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创新能力不高,总得分在70分以上的样本院校仅有3家,占样本总量的10%;大部分样本院校的整体创新能力得分集中在40~60分之间,占样本总量的76%。也就是说,广东高职院校的整体创新能力只处于中等水平。并结合调查问卷中针对院校创新特征的反映情况,最终可以对各个高职院校创新能力特征描述如下:
第一类:观念创新、管理和制度创新比较强的院校,而研究开发能力最弱,创新要素投入能力也不强。此类样本院校有13家,占总样本院校近一半。对院校发展情况和创新水平比较可以发现,该类中虽然有一部分大中型院校,但院校创新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略显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院校比重相对较小;相比创新投入,院校更倾向于通过观念更新、管理和制度创新来提高院校的创新水平。
第二类:创新开发能力比较强,创新要素投入相比其他两类较大,观念创新、管理和制度创新也不弱。此类样本院校有8家,约占样本总量的27%。理论和实践上讲,该类应该是当前广东省应当鼓励的创新院校类型,即通过软硬实力互动提升,不断提高院校的创新水平。对比来看,该类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院校比重,这正是得益于院校在创新经费投入、人才投入和技术设备的大规模投入。
第三类:无论在观念创新、管理和制度创新上,还是在研发要素投入和研究开发能力都相对较弱的院校。此类样本院校有9家,约占样本总量的30%。该类型中,中小创新型院校占较大比重,受财力影响,院校在创新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投入和先进设备及技术引进方面都不及前两类,院校管理制度、观念创新方面也不够超前。
三、广东高职院校由外生性到内生激励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创新战略发展观念,明确院校发展方向
院校创新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广东高职院校必须以长远眼光和创新理念,树立战略意识,突破观念障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突破旧习惯、旧观念的束缚,培育发展新动力、寻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拓展发展新空间。面对这个问题,高职院校需要重点关注“互联网+”、分享经济、国家大数据战略、“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等战略计划,高职院校需要解放思想,探索新路径和之相呼应。发挥主观能动性,选准自己的目标、找出适合自己的切入点、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发展道路。
(二)创新院校发展模式,提升院校内生效率
当前,高职院校依靠原有的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型成为广东高职院校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快推进院校发展模式转变,改变以规模论成败的学校办学模式,形成以品牌和专业及创新能力为内涵的新发展模式。其次,要转变创新发展要素投入模式。很多高职院校自身实力不足,过度依赖地方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投入,很大程度导致创新要素投入不足。因此,要积极拓展创新发展的要素投入机制,通过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创新等多种模式,吸收各方面的资源参与到院校创新发展的工作中,形成创新发展合力。必须加大对各类创新行为的扶持和奖励,将创新行为和成果同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相挂钩,提升院校能在创新动力。
(三)创新院校管理制度,完善现代院校制度
要实现其粗放分散发展向集约集聚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就要打破传统院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管理,针对学籍、教学、实习、安全、财务等重点领域,要常抓不懈,并建立管理长效机制。二是推进学校管理制度标准化。推进学校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制度化,完善院校的日常管理制度,理顺和完善教學、实训、学生、后勤、安全、科研和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标准,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规程,形成规范、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三是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信息化整体设计,制订和完善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做好管理信息系统整体设计。健全信息化运行机制,建立基于信息化的管理制度,成立专门机构,确定专职人员,建立健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四)创新品牌专业和队伍,培育核心竞争能力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具备强大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核心品牌专业和队伍。一是创建品牌专业,高职院校要深入结合地方发展特色,紧扣市场需求,创建独具地方特色的专业品牌,打造竞争优势和办学优势。二是加大特色专业投入,对于特色品牌专业发展,要超常规投入,保证其形成核心竞争力。三是培养创新队伍,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特别是要在制度上营造又利于创新,又利于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完善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提升各类人才的创新积极性。
(五)强化院校品牌的建设,提升院校品牌地位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院校的发展质量和档次,打造良好的口碑和形象。现有知名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积极“走出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职业教育品牌;另外,中小院校可以以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的基础,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开放性强、竞争力强的区域性办学品牌。突出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将地方需求同院校发展想融合,通过服务地方提升办学能力,提高社会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培养名师和专家,鼓励院校教师和各类专家“走出去”,成为能够服务地方各领域的专家,进而提升院校知名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1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