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云端网络环境下的智慧课堂课例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先学,教师利用作业反馈的情况系统的规划和安排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课堂更加优化且具有生命力,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文以“乙烯”一课为例,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合理科学的利用了智慧教学,AR(增强现实)技术,美丽化学,三维分子模型,反应机理视频,数字化实验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并创造性的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利用这些相关技术。
  关键词:云端网络  智慧课堂  课例研究
  一、设计思路
  乙烯以及乙烯的产品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若干领域,它与人类的现代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学习环节上来考虑。学生在学习了甲烷的性质后需要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认识;乙烯的教学能起到这种内化物质结构与性质及间关联的作用。本节课设计采用智慧教学的教学手段,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1]。(1)在教学模式上,翻转课堂以其“先教后学”、“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型。教师课前发布微课视频和课前练习,针对在课前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在确定为课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突破重点。(2)在教学手段上,使用“智慧教学作业平台”,教师在移动终端可以统计学生观看视频的数量,“作业平台”作业正确率统计保证了教师对课前视频观看效果的检查。在课中教师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在移动终端通过随机提问,抢答,发布习题。学生移动终端接受习题,作答后拍照上传。教师即时统计正确率,观看每一位提交练习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个别学生的答题进行纠错和点评。(3)在教学内容上,创造性的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科学的利用了数字化实验[2]、AR(增强现实)技术,美丽化学,三维分子模型,反应机理视频,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并合理的利用这些相关技术,从多维度将抽象的知识点生动形象的展现。
  二、教学流程
  三、课例分析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先学,教师利用作业反馈的情况系统的规划和安排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造性的使用了乙烯利快速制乙烯的方法,突破了实验室制乙烯的瓶颈。多角度多媒体资源和信息信息技术手段的合理应用也为这节课增光添彩。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利用智慧教学,AR(增强现实)技术,美丽化学,三维分子模型,反应机理视频,数字化实验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化学学科智慧教学的特点。
  1.教学决策数据化。翻转课堂的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后教?后教什么?后教的内容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依据统计数据的结果。也就是说学生指导后教内容的途径很重要。本节课通过学生作业的结果分析发现,在微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反应类型的区分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对酸性高锰酸钾与乙烯反应的反应类型容易混淆,找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切入点。
  2.评价反馈即时化。本节课教学中采取动态伴随式学习评价,即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动态学习诊断与评价,包括课前预习测评与反馈、也包括课堂实时检测评价与即时反馈。教师通过智慧教学平台系统,在自己的移动终端上观看每一位提交练习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个别学生的答题进行纠错和点评,当堂检验教学效果。通过方程式书写的练习和典型错误的错例分析,增强学生的辨识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体会加成反应的多样性。评反馈的即时化还包括课后作业评价及跟踪反馈,从而实现了即时、动态的诊断分析及评价信息反馈,重构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
  3.交流互动立体化。多元化信息沟通和交流方式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密切联系。交流互动方式更加生动灵活,打破了传统课堂你问我答的模式,教师通过课内抢答、随机提问、投票、发布习题、正確率统计等多变的交流互动方式,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效率更高,针对性更强。
  4.资源推送智能化。教师合理整合微课、作业品台统计、增强现实技术、微观反应机理视频,乙烯实验室制法等媒体资源。智能化地推送针对性的学习资料,满足学习者富有个性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固强补弱,提高学习效果。
  5.微观变化可视化,AR技术这种先进教学技术的使用增加学生对乙烯结构的认识,学生们沉浸在乙烯结构的环境中,看到分子模型在手中旋转,甚至可以与它合影留念。通过分子模型建构,使学生对有机分子的结构认识立体化,有效的降低了结构抽象思维的难度。
  6.实验过程数字化。数字化实验是通过传感器,再通过数据采集器,再连接电脑软件实现的实验,以一种创新性的实验模式,通过对图形的分析,培养学生对资料信息加工分析的能力。在本节课中,利用电极电位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探究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产物的探究用的恰到好处。在传统的试验中我们没法看到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但通过二氧化碳传感器明显能感受到二氧化碳数据在上升,这种直观的感受相信能让学生记忆深刻。需要说明的是,数字化实验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化学是实验,教师在数字化实验之后又设计了乙烯与碱性高锰酸钾的学生传统实验。传统实验与数字化实验的结合,优势互补,课堂效果进一步升华。
  参考文献
  [1]张虹波,申军霞中小学数字校园内涵探究,中国电化教育,2009(7):56-59
  [2]阮滢.为了高水平高质量的数字校园建设: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培训工作会后纪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1):6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87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