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语文课堂转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文章首先描述语文核心素养,接着对目前小学课堂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填鸭式”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课堂转型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的教学面向的对象年龄基本上很小,因此如何从小开始就培养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就显得极为重要。培养的内容涉及到语言积累、阅读、写作以及识字写字能力,除了文化课上的教学,还要面对的是学生的品质教学要求,德、智、体要全面同时发展。此外,对于他们思维模式的培养也不能忽略。从小就要培养创新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引导,使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个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是基本的语文知识积累。这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像拼音的拼写、词汇的积累以及语法错误纠正、修辞手法的辨识等,这些基本知识的掌握有助于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增加他们对于语言的理解和感悟。
  其次就是语言文化的沉淀积累。语文的学习要抓住主要因素,即语言积累。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入手,可以背诵优美的文章诗句,平时多做课外的阅读拓展等,以至于学生们不会出现词穷的现象。
  第三,初步的语文能力。这其中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因此在此过程中要以交流为核心目的。
  第四,学习方法及习惯。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够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具体的实现方法包括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学习期间可以让学生们养成勤查工具书、积极思考以及举一反三的习惯,不能够死学,而要善于变通。
  第五,丰富的语文情意。通过基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感受汉字的内在魅力,认真体会中华文化的渊源,让他们沉浸到优秀文化的氛围之中,丰富学生的语文情意,使之有一个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意识。
  二、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1.“填鸭式”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角,没有发挥学生的积极互动交流,导致了学生的孤立。有的老师甚至不会让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自己的答案就是确定唯一的,致使学生没有发挥想象的空间,对整体的习惯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影响最终成绩。
  2.缺乏阅读大环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一般往往是老师讲文本中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课程一旦结束就表明本次的教学活动也基本结束,下次课又会开启新的内容。为了应对学校的教学目标要求,老师就会大量缩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导致学生课外拓展积累不够,没有阅读的环境与条件。尤其是在对一些古诗文教学,注重的是基础含义的理解,对于诗句背后的含义及故事缺乏了解,这样就忽视了诗人当时在写作时候的情感,不仅仅使得学生的理解范围变得狭窄,一定程度上也丧失了对于思考能力的培养。
  3.与实践生活偏离
  小学语文教学的环境总体来说教师占据着重要的角色,教师说什么,基本上学生也就认同什么,失去了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比如说在讲解跟大自然相关的课文时,这样的文章需要学生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环境下才能加深对文章寓意的理解,方可增加文章内涵的魅力。如果只是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丧失了感知力。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转型
  1.以语言架构为中心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工作呢?首先要以语言架构为基础,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知语言的魅力,从而达到丰富教学素材、积累教学素材的效果。这里以《秋天的雨》这篇文章为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多读,仔细品味其中对于细节的描写,像文中对于菊花描绘的语句,要仔细斟酌加深对于事物的感知。此外,小学生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学手段应丰富多彩,教学模式不能是一成不变,通过多元融合的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2.以思维发展为导向
  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思维模式比较直接,因此如何向抽象思维过度,是现代化小学课堂教学的重点。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来说,抓住文章的主要矛盾,即巴迪父母对其诗的看法在文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也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爱。这里,老师就可以借助创设情境的方法,对于学生可以进行分组分角色扮演,让他们融入这种情境之中去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也是对文章的理解上了一个高度,进而再结合实际生活加以思考,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及意见可以提出来一起分享交流,培养其发展的思维模式。
  3.以审美鉴赏为目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另一个方面还涉及到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此目标,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优秀作品,引领他们去分析、去欣赏作品的优美之处,使学生具备这种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再比如《咏柳》这篇古诗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展示文内的插画,带领学生感悟垂柳的美,即惟妙惟肖的、嫩绿的。同时还可引导他们去想象、去感知这种切实的环境,使每个人在心中都能描绘出自己的一幅栩栩如生的垂柳图,从而达到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占据了很重要的角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通过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学方式要做到多元化,增加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投入课堂氛围当中,加强对学生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样不仅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罗小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8,(02).
  [2]狄成艳.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日常课堂教学设计[J].华夏教师. 2017,(23).
  [3]姚晓芳.关注核心素养优化课堂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探究[J].語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8,(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9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