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化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掌握的方法、思维、能力、品格等关键性要素,这些关键性要素是学生用来应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武器”,并会对学生的成长与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确立核心概念、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实验探究、倡导绿色化学理念等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锻炼化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推动化学应用等,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4-0074-02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发展,基础学科教学从“双基”导向到“三维目标”导向的变革,再从“三维目标”导向到“核心素养”导向的变革,体现了课程改革对于学习个体的重视,也体现了当今時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然而,目前在教学活动中系统性地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途径、实施策略、评价的研究与实践都很少。笔者结合“核心素养”的提出,分析初中化学的学科属性及学情特点,初步将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拟定为学生在知识体系、学科思维、实验探究、化学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围绕核心概念,建构知识体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核心概念构成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核心概念入手提纲挈领地理解教材,从核心概念辐射并建构知识框架。在化学学习中,基本化学语言、常见元素知识、微观概念、物质变化守恒等诸多琐碎又零散的化学知识如同众多的珍珠难以系统化、结构化、清晰化,它们需要用“核心概念”这根红线串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够对化学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了然于胸。要理解并能正确表达化学核心概念,就必须通晓化学学科特点,如化学语言的特殊性、化学的微观辨识视角、化学实验的探究性等,明确化学学科特殊性后,对化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与把握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通过核心概念的认识与表达,化学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也将内化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中去,自然而然,学生也就能够建构化学知识体系,进而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中,教师从总体上分析教材,引导学生围绕“二氧化碳”这一核心概念建构知识体系,画出思维导图或列出相关的知识框架。知识框架体现了“二氧化碳”在教材中的地位:前承氧气的学习,后接一氧化碳的学习。二氧化碳知识体系主要是从性质、用途、制法等方面加以建构的。以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例,当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明确了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时,教师设疑:如何运用实验方法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这一结论?学生可运用教材中的“蜡烛实验”来证明:烧杯中放置高低两截蜡烛,点燃蜡烛,将一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气体倒入烧杯中,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还可以探讨得出其他方法:将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平衡的天平上,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倾倒在一侧烧杯中,会发现天平的这一侧会下沉。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我们在收集CO2气体时采用向上排空法还是向下排空法?当然,知识体系的建构不仅有纵向的联系,还有横向的交叉,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考氧气的学习,运用比较分类法来形成并拓展二氧化碳的知识体系。
  二、创新教学方式,渗透化学思维
  化学是通过微观解释宏观性质的一门学科,最能体现化学学科本质的便是“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化学思维。而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化学思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出假设;能解释证据和结论之间的联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正确途径。”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以更新教学理念,通过情境创设、实验创新、课程资源整合等途径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展开。
  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中,学生对“量”的认识还较浅,能够定性分析而难以定量分析,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中认识化学目标、理解化学本质、建构化学联系、渗透化学思维,从化学思维的角度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初步建立微观世界,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为高中的原子与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等内容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关于“CO2的验证”的实验探究,其化学反应原理为:CO2+Ca(OH) 2=CaCO3↓+H2O,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需要注意的是,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量过多,会生成新的化学物质碳酸氢钙,容易造成沉淀消失,这是需要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的。
  三、注重实验探究,培养科学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归纳反思等环节的学习,激发出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能够在实验探究中产生对科学持续探究的内驱力,从而培养求真务实与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然而,目前的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化学实验探究仍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将实验探究狭隘地等同于具体的实验操作。而立足于化学核心素养视角的实验探究,应当让学生理解“实验探究”的要素及其对学科性质的体现,如提出问题时要联想到对应的化学知识,从化学的视角做出猜想或假设,围绕特征反应设计实验方案,通过现象观察等手段收集证据,从反应原理、方案设计等方面深入论证,综合考虑经济、环保等因素对实验加以解释与评价,等等。
  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中,教师设疑:现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失去标签的气体,可用什么方法把它们鉴别出来?学生先根据氧气与二氧化碳性质的差异来设计实验方案,再对比不同的鉴别方案,选取最经济、简单且容易操作的方案: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若木条无变化则是空气;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燃烧更加剧烈则是氧气。当然,教师还可以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如在一些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底部,CO2的浓度较大;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内,也有较多的CO2气体的存在。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应做怎样的实验,用以证明其中CO2的浓度对人体是否安全?教师适时从旁补充:因CO2气体不能供人呼吸,当空气中的CO2含量不低于1%时,就会对人产生有害影响。这样,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将生活实际与实验探究联系起来,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科学精神,同时还能够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渗透化学应用意识。   四、倡导绿色化学理念,推动化学应用
  初中生对化学的学习,既包括理论维度的理解与把握,也包括应用维度的实践与反思。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倡导绿色化学理念,引导学生关注人类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倡导学生在实际生活应用中坚持绿色环保理念,并能够将这种理念渗透到化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研究表明,在实验探究阶段科学设计绿色实验方案,合理回收化学实验药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学化学知识,对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化学废弃物再次利用,并推动化學的绿色应用,是提升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很多中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当前的环境问题的严峻性,环境污染与化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关于“温室效应”的短片,让学生从中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碳循环中的作用,直观感受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危害。教师链接资料:为应对温室效应,遏制全球变暖趋势,2015年12月12日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协定——《巴黎协定》,它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安排,并成为继《京都议定书》之后应对气候变化和适应其影响的国际性条约。然而,就在别的国家纷纷签署并批准生效协定的相关内容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却在2017年6月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请你对这一行为进行评价。这样,教师通过设计与化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使其明确绿色化学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简要总结并顺势设疑:CO2可以产生温室效应,也可以作为气体肥料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O2 在地窖或公共场合中的浓度超标时,不利于人的呼吸;CO2可以制作成干冰,或作为制冷剂,或进行人工降雨。我们该如何看待CO2这种气体呢?引导学生明确:要一分为二地理解CO2的用途与危害。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从知识维度建构化学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能力维度强化学生的自主分析与合作探究的综合素质,从价值观维度推动学生将化学学习与绿色应用结合统一起来,一分为二地看待化学的发展与创新,进而从总体上提升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周丽.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17):60-62.
  [2]  刘强,胡敏,黎良枝,等.基于初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化学学习活动理论模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7(Z1):106-110.
  [3]  王芳.初中化学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2):22.
  [4]  张燕.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133.
  [5]  胡建,胡晓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4):3.
  (责任编辑 罗   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35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