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变“示范”: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自然生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遂宁市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一直积极探索丘陵地区建设海绵城市新路,在城市内涝治理、黑臭水体整治、生态修复、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的“遂宁模式”。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考评中,遂宁市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二名。
整合“五支力量”,实现共建共享。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不是简单地就水治水,不能走“九龙治水”或“一龙治水”的老路。遂宁市坚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政府统筹。将城市给排水、污水处理、排水防涝等职能整合到市住房和城市建设局,理顺涉水管理体制。部门协作。明确住建等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工作质量、完成时限,督查部门定期督查考核,形成工作合力。专家指导。定期邀请国内知名海绵城市建设领域专家到遂宁市进行现场指导;聘请中规院、北京清控等作为海绵技术支撑单位,派专业团队入驻遂宁市;通过外出参观、参加研修班、建立海绵研究中心等方式培养、储备本地人才,强化海绵城市建设引智育智工作。企业参与。明确开发建设业主责任,按照管控要求落实海绵建设工程措施,推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生态补偿责任。群众支持。积极发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基层党组织团体带动群众作用,组织引导广大市民听“海绵”、看“海绵”、谈“海绵”,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把好“五大关口”,实现全域管控。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遂宁市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制度创新,确保海绵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把好规划编制关。编制《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修编排水防涝等相关规划,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转换成规划条件,落实到城市规划区域的每个地块。把好设计审查关。坚持所有项目必须进行海绵专篇设计,经专委会和规委会审议通过后方能办理规划许可证;将海绵建设内容纳入施工图设计及审查范畴,审查合格后方能办理施工许可证。把好建设监管关。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纳入工程监理、质量监督、跟踪审计范畴,实行全程监管。把好验收检测关。由海绵办牵头,会同规划、园林等部门组织实施海绵建设专项验收,并通过监测平台进行专项检测。把好增量管控关。将试点区域外的新建工程项目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实现全域全程管控。
解决“两大难题”,实现水畅水清。城市内涝、水体黑臭是制约和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难题。遂宁市坚持系统治理,优先安排实施内涝整治、水体黑臭项目,综合采取片区海绵改造、雨污分流等措施进行整治,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抓好“三大环节”,实现城市不内涝。抓好源头减排,在径流路径上因地制宜设置下沉式绿地等海绵设施,减少雨水排放;抓好过程控制,提升管道过流能力;抓好末端治理,建设雨水应急体系,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已完成的内涝点整治项目经受住了2016年、2017年、2018年多次强降雨检验。抓好污染治理,实现水体不黑臭。针对试点区域排查出的明月河黑臭水体,采取雨污分流、污水截流等措施进行治理,从根本上消除“黑臭”。
区分“三类小区”,实现群众满意。为了让惠民工程真正惠民,遂宁市把深入调研作为项目实施前期必经程序,充分了解小区居民意愿,对老小区、新小区、在建拟建小区实施一区一策海绵改造,受到改造小区居民的高度称赞。对老旧小区实施综合改造。采取承诺完工时限、错时作业、间插施工和防尘降噪措施,重点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设施破损、脏乱差等问题。以船山区复丰巷小区内涝整治为例,该小区属老旧小区,由于地势低洼,逢雨必涝,海绵工程改造后该小区居民自发组织“坝坝宴”进行庆祝,感慨地说,“过去下雨出门穿雨靴都要进水,现在下雨出门穿布鞋都不湿脚”。对新小区实施海绵微调改造。针对新小区环境及设施设备较好等特点,主要采取雨水断接、场内竖向微调等方式对雨水进行消纳。对在建拟建小区实施规划管控。引导企业自觉承担海绵城市建设社会责任,政府提供技术咨询、指导和服务,企业自主投资建设。现已有127个非试点区域开发项目通过海绵专项审查并实施建设。
探索“四项创新”,实现经济适用。遂宁市是西部丘区城市,财政实力弱,如何高质量完成试点任务,是其面临的最大困难。遂宁市通过走绿色技术创新之路,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组织技术专家集中攻关,实现四项技术创新,用“小”“巧”“省”办法解决了大问题。探索创新既有道路雨水口“微创”改造技术。通过对雨水口、路沿石进行“微创”改造,将路面雨水导入绿化隔离带、人行道及其他开敞空间进行消纳。该技术获得国家发明创造专利并得到全面推广运用。探索创新市政道路整体透水和边带透水技术。充分利用透水混凝土和道路横坡,巧妙衔接车行道与人行道,降低地表径流和消除道路积水。探索创新调蓄利用渗透新工艺。应用遂宁市本地传统的卓筒井工藝(盐卤钻井技术),将地表人工海绵体通过渗透井、碎石渗透带与地下天然砂卵石层有效联通,充分发挥砂卵石层对雨水强大的存蓄作用。探索创新本地材料利用技术。利用连砂石、碎石、多孔砖等本地建筑材料替代部分价格昂贵的成品塑料制品和除污设施,成本仅为后者的20%。
吸纳“四方资本”,实现资金保障。海绵城市的建设投资量大,需整合各方力量,吸纳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为此,遂宁市坚持“开源节流、不烧钱、不补贴”的原则,积极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发挥中央补助资金12亿元和省奖励资金6000万元的撬动效应,将规划的七大类346个示范项目中的部分项目及相关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整合成10个工程包,筹集各类资金105亿元投入海绵城市建设。积极采取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公开选择技术、资金、管理力量雄厚的企业,实施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吸引社会资本69亿元。积极督促建设业主投入。政府通过规划管控,由项目开发企业完成相关规定项目投资7.5亿元。积极争取政府债券投入。海绵建设已实现政府债券投入2.5亿元。积极争取银行贷款。争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26亿元。同时,在PPP模式管控方面,增加业主单位对设计方案、投资预算审查环节,在确保方案优化、节省投资基础上注重材料、设备选择,避免以次充好,确保工程质量。(供稿单位/中共遂宁市委政研室)(责编/陈贤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44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