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自然表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很多小学生怕上作文课,因为写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体会不到写作的乐趣与成就感。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体会到作文之趣、作文之乐,鼓励学生“怎么说就怎么写”“怎么想就怎么写”“要说真话、写实事”,引导学生在一次次修改中锤炼语言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 自然表达 提高 作文水平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怕上作文课,他们在写作文时不快乐、甚至是痛苦的。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体会不到写作的乐趣与成就感。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会轻松自然地表达,让他们体会到作文之趣、作文之乐呢?
一、鼓励学生“怎么说就怎么写”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让学生讲述熟悉的人和事或者与人对话时,他们往往是口若悬河、声情并茂,可一旦让他们把刚才讲过的事写成作文,他们就一筹莫展,写不出来了。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作文产生了错觉,认为写作文跟日常说话是两码事,是在完成一项特殊的学习任务,不懂得如何把自己想说的话转换成书面语言——作文。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就是说话,用笔来说话。”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如何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流畅自然地表达出来,鼓励学生“用我手写我口”,也就是“嘴里怎么说,手就怎么写”。
例如。一次习作训练笔者让学生写“我的妈妈”。有人看到这个题目可能会说:“这个作文题都老得掉渣了!”可笔者却要说。世上找不到两个完全一样的妈妈,学生笔下的妈妈之所以千人一面。是因为他们没有写真话、写实话,要么是刻意模仿别人的语气,要么是从作文选上抄来的。写作之前,笔者让学生在家仔细观察妈妈的言行举止,回忆自己对妈妈印象最深的几件事。作文课上,笔者先让学生小组内练习“说妈妈”,然后让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同学向大家“说妈妈”,其他同学仔细听,帮他(她)指出语句中的不当之处(语序、语意等),再让学生把自己口述的“我的妈妈”写在草稿本上,同位互读、互批。
这样一来。让学生“解放”自己的口和手、释放自己的情感,嘴里怎么说,作文就怎么写,既抒发了真情实感,又贴近了现实生活,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内容具体、表达顺畅、生活气息浓厚。可以说,让学生“怎么说就怎么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秘诀”。
二、引导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
很多教师和家长对小学生的写作认识走入了误区,认为凡是作文就一定要写重大的、有意义的事。可是学生生活中并没有多少大事发生,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写作时不得不编造。写出的作文必然是“假、大、空”,毫无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话、自己的话……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学生每天都要与很多人打交道,身边有很多琐事不断发生。他们对这些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却很少把这些想法写在作文里,作文里写的都是模仿别人的话或者直接从作文选里抄来的话,让人读后觉得空洞、虚假,毫无灵魂。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要引导学生善于从这些平凡的小事中撷取写作素材,“用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才会“有血有肉”、充满童趣。符合小学生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
三、让学生流畅自然地表达情感
有些教师在写作训练时对“好作文”定义了很多条条框框,人为地拔高作文要求,却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使学生越来越怕写作文。教师对待初学写作的小学生要像对待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样悉心引导、不断鼓励。要从“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让学生的习作之路走得稳、走得正。否则,作文课就会越教越难,学生就会越学越怕。
1.降低作文要求
小学生刚接触作文课时,对写作充满了好奇。可是,由于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的限制,他们写出的文章在成年人看来可能很幼稚,有很多缺点,教师一定不要过于苛责学生。而是要适当放缓、降低作文要求,鼓励学生写实事、说真话,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写起、从熟悉的人物写起、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写起;在习作指导时不要提太多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立意之类抽象的作文要求,只要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出真情实感、语句大致通顺即可,等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后再慢慢提高作文要求。
另外,学生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致使他们的写作水平有高有低、进步有快有慢。因此,笔者对学生的作文要求也“因生而异”。例如。对于那些在作文中表达了真情实感的文章,即使错字病句很多,甚至有些语句不够通顺,笔者也会在讲评作文时进行宣读。一是让学生懂得作文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怎么想就怎么写;二是让全班学生一起批改作文,修改文中的不当之处,以期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对于学生写得比较差的作文,就努力寻找其他的优点,只要格式正确、卷面整洁或者字迹工整。抑或有某个成语用得好、某个句子有新意。笔者都会用评语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些学生作文写不好,本来就很自卑,怕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如果把他们的文章批得一无是处、改得体无完肤,就会把他们心中刚刚燃起的兴趣火苗无情地扑灭,使他们对写作彻底失去兴趣,那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又从何谈起呢?我们要像呵护易碎的玻璃一样呵护学生稚嫩的自尊心,发现点滴进步就及时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树立信心,从而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提倡开放式作文
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包括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成为作文命题与选材的内容。教师要多采用半开放和开放式作文命题,让学生在选材时有更广阔的空间,例如,“我的×××”“一次记忆深刻的×××”,或者用一组图文提示让学生自主命题。这样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创新性。除了作文命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对于作文内容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与空间。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写起、从感兴趣的事物写起、从生活和学习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写起。例如,电视上的新闻和动画片、上学路上的见闻、同学之间的交谈、班级里发生的趣事、考试前父母的叮嘱与老师的训话,以及他们心中的委屈、与同学的争辩,甚至一场雨、一张相片、一个电话,等等,都是作文的极佳内容,只要学生写出了真情实感就行。
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训练要求,写来写去总是像“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之类的命题作文。这种题目看起来似乎很容易写,但学生却不知道如何下笔,只好瞎编硬造,读起来千篇一律、内容空洞,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因此,每次作文课,笔者都不定题目,让学生根据笔者给的大框架自由发挥,但一定要寫真事、说真话。这样,看起来似乎是“杂乱无章”,实则是给学生“松了绑、解了套”,学生在作文课上十分活跃。写作热情十分高涨,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千姿百态,通过作文也让笔者对学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知道他们有哪些爱好、有哪些烦恼……这样的作文让人读来饶有趣味。
四、习作训练要注重读、改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在一次次的修改中锤炼学生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表情达意、布局谋篇的能力。笔者指导学生习作训练的步骤为先说再写一写后就读一边读边改。习作训练时,笔者首先指导学生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其次让学生话怎么说,作文就怎么写:第三步是让学生先读一读自己写好的作文,发现不通顺的地方及时改正,同桌互读、互批,相互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再在小组内互读、互批,直至学生的作文读起来文从字顺。
这样,通过反复的修改,学生慢慢就能把话说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了;并且在语言锤炼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快速提升,写出的作文不再是干巴巴的了,而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3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