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学会科学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识理解和技艺掌握之母。”可见,观察能力对于学生了解并掌握事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课中的观察是学生利用多种感觉器官活动对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有目的有计划并伴随思维活动的认知过程。它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在科学探究中处于核心地位。特别是低年级很多教学活动都是从科学观察开始的,这时正是培养科学观察习惯、教给科学观察方法、培养科学观察能力的大好时机。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如何指导学生观察。
  一、多种感官参与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观察,需要人体多种感觉器官协同参与,做到用眼凝神看、用脑认真想、用手亲自摸、用耳细心听、用鼻仔细嗅、用口完整说,有时还要借助放大镜、显微镜、尺子等工具辅助观察。下面以《各种各样的叶》为例,我是怎么培养学生观察习惯的。
  上课时我出示校园内几种特征明显的植物叶子,问:“这些叶子漂亮吗?”
  生齐声答道“漂亮!”
  师:你觉得哪片叶子最漂亮,为什么?请同学把最漂亮的叶子在讲台上找出来,并说说为什么?
  生拿着银杏叶子说:“这片叶子黄黄的,象把扇子。”
  师:“你说得好形象呀!从颜色、外形两个方面观察了银杏叶。你们还观察发现了什么?”
  生:“叶子上面还有许多的小丝,小丝上还有小丝。”
  师:“你观察真仔细,大家都要向他学习!我们把这些小丝称为叶脉。”
  生:“仔细看,叶子边缘还有一些小齿。”
  生:“叶子还有个小把把啊。”
  師:“这是叶子和树枝相连的部分,我们称为叶柄。”
  师:“你们观察发现了这么多,都用哪个器官发现的呀?”
  生:“眼睛!”
  师:你们通过眼睛观察到叶子的哪些方面的特征呢?
  生:我们可以观察到叶子的大小、颜色、形状和组成部分。(多个同学发言后学生综合的)
  师:我们除了用眼睛观察外还可以用鼻、手、耳朵、嘴巴等多种器官进行,但用嘴巴尝可不能随便进行哦。你知道为什么?
  生:“树叶可能有毒。”
  师:“是呀,很多事物不是我们熟悉的,它是否有毒,我们不能随意用嘴巴尝试。下面用手摸一摸,用鼻子嗅一嗅,用耳朵听一听,有什么发现?”
  生活动后纷纷发言,交流出很多观点。
  二、制定观察计划确立明确的观察目的
  在观察事物,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观察事物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观察。教师在观察之前,要告诉学生观察什么,如何进行观察,达到什么观察目的,要注意什么。只有这样观察才能有目的,才有可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以“观察树叶”这样一个活动来说,观察叶的目的就是要从叶的形状、叶的颜色、叶的大小来区分我们常见的不同叶的外部特征。我们只有从非常明确的几个方面来描述一片叶,叶的外形、叶的叶柄、叶的尖、叶的边缘,只有把最显著的特征找出来,学生才算是完成了对叶的观察的一个基本的任务。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观察对象更复杂,观察时间更长久,观察角度更多维,观察层面更细化,观察目的更难以实现。这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制定好观察计划,根据计划进行实施。在计划中写明观察目的、观察内容、观察时间、观察人员分工、观察结果等等。
  三、有序入微对比掌握有效的观察方法
  组织学生观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有顺序的观察,实际上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观察有了顺序,思维才有条理,思路才清晰,表达才清楚。观察前要确立先看什么,看到了什么;后看什么,看到了什么;在看到了过程当中,前后有什么不一样;看到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什么……观察的顺序,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
  组织学生观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因为认识事物常常从比较开始,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认识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掌握事物的特征,而在对事物的观察比较过程中,学生也能迅速地找出相近的事物的异同,达到观察的效果。比如,为了让学生获得对水的物理性质的认识,我们首先是让学生用眼睛看,将水跟牛奶进行对比,认识到水是无色的、透明的;我们用鼻子闻,将水与酒精对比,认识到水是没有气味的;我们用嘴巴尝,意识到水与盐水相比,水是没有味道的;我们用手摸,将水与石块相比,会认识到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会流动,是液体。这样,大脑的信息通道就有视觉、有味觉、有嗅觉、有触觉,有这么多神经送来的信息,在大脑中建立网络,形成对水的认识的具体感知,并且通过一一的比较,使这些感知更加准确,更加的深刻,最后运用综合的方式,把水在颜色、气味、味道、透不透明、物态等方面的性质综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知道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这就使学生认识了水的物理性质。
  四、积极主动随时培养科学观察的兴趣
  人有好奇的天性,奇则察,细察而深疑,疑则思,疑遂思,冥思而深究。学生也是一样,我们以学生对任何事物充满好奇为契机,培养学生深厚的观察兴趣。比如:让学生利用实验观察蚂蚁会游泳吗?蚯蚓有眼睛,有脚吗?
  鼓励、提倡学生写好观察日记。比如:学习蚕的一生,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观察日记的形式,小蚕的一生。我摘录几例:有的用生动的语言进行了描述。“小蚕在用力地爬出小小的卵壳”,记录小蚕出壳的那一幕,“小蚕这几天身体变得越来越白胖,身体还是凉凉的”,“小蚕拉出的粪便,一点也不臭,有一股淡淡的桑叶味”,“在安静的时候,还能听见小蚕喳喳喳吃桑叶的声音,只见它的头向右慢慢移动,在桑叶下画下一段漂亮的圆弧。”动用了眼耳鼻手器官。有人用绘画的形式作了记载。有人画出小蚕用六条小腿抱着桑叶吃的样子,有人画出小蚕崛起尾巴拉便便的样子,有人画出小蚕把自己包在茧壳里织茧的样子,还有人画出蚕蛾交配、产卵的样子。学生用画画的方式,把观察到的小蚕的变化及时、生动、准确地描绘出来,记录了小蚕一生。学生用语言、绘画等记录观察结果,实际上是在享受观察所获的喜悦。
  学生学会观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练习,需要多方位指导。愿每一位老师从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入手,教给学生多种观察方法,提供观察平台,从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