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学习科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科學课程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时代性等特点,教师应注重从儿童身边的事物出发,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从而激发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关键词】 小学科学:大自然;教学
  我在指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求和运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把学生带入大自然中学习《科学》。在实践中检验、运用知识,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实践精神,创造精神。
  一、置身于自然界
  在科学教学中,认识掌握自然知识必须到自然界中去观察。在教学《探访春天》时,我带着学生到学校的花池中及附近的农村去观察各种花草,探访春天的美,并且提醒学生观察花草的颜色、形状,有没有香味,说出名称,再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花草,用彩笔画下来。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形象地认识了花,而且激起了观察自然生物的兴趣。在自然界这个大课堂里,那么多的动物、植物、矿物……一切都使学生感到新奇,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深入生活实际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没有离开过大自然,大自然为人类不停地提供着物质需要和精神享受,人们每天都要从大自然中获取足够的营养维持生活,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星辰等和我们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科学课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为什么教室的墙壁粉刷成白色?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夏天在室外为什么要穿浅色衣服?为什么将煮熟的热鸡蛋放在冷水里就容易剥开?为什么平面镜中的物体形状与实物一样?煤球为什么有孔?哈哈镜形成的原理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在人们的生活中往往不被人们重视,而用自然科学知识去解释却很有趣味,学生运用自然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时趣味盎然,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人类的衣食住行活动中有许多不是问题的问题,都蕴涵着科学道理,只有不断地观察,不断地提出问题,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生活实际,享受生活。
  三、参加劳动实践
  在《种子发芽了》一课教学时,我通过指导学生回去学习种植的实践来认识种花的过程,了解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土壤的选择,花盆的选择,发芽、成长的过程等。并让学生在两周后将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展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实践。这样的实践既让学生亲自体验劳动的乐趣,也替代了枯燥、抽象的讲授。化抽象为具体,化讲解为体验,化被动为主动,化枯燥为生动……
  实践出真知,反过来,应用真实的知识再为实践服务。我把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切身体会,从而提高学生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参与环境保护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摇篮,是从事科学探究的载体。她为人类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人类有且只有一个赖以生存的地球。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生态受到严重的挑战。由于人类环保意识的淡泊,大自然也越来越受到人类的破坏和威胁,大自然正不断地向人们敲响警示的钟声。这就要求我们21世纪的主人首先有环保的意识,参与环保的实际行动中去。
  【参考文献】
  [1] 仇秋男. 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科学知识[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15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