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科学智慧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教育阶段核心课程,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小学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这是一门活跃的课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点燃学习欲望;有效提问,激发学习热情;科学探究,提高学习效率;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领域。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 提高 学习效率 科学素养
  一、创设情境,点燃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点燃其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1]
  1.科学实验创设情境
  科学实验是科学课程最重要学习内容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笔者在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七色光》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做实验演示,在一个圆盘上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制作成陀螺快速旋转,学生发现这七种颜色不见了,变成了白色,这样学生就会会产生困惑,为什么看到的是白色?七种色彩去哪儿了?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2.多媒体导入创设情境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突出理科课程的学科特点,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如笔者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光的进行》时,用课件展示透过密林的阳光,乌云间隙透出的阳光、夜间的车灯光柱这三幅动态图片,激活学生思维,联想到光沿直线进行。
  3.运用悬念创设情境
  运用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展開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机械》单元时,教师采用视频《加油向未来》中一位小朋友提供21kg的拉力就可以拉动一架空载净重达13.7吨的“新舟60”飞机,学生在惊讶之余,都在问这怎么可能?自然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更利于学生探究机械中关于动滑轮的问题。
  二、有效提问,激发学习热情
  1.提出探索性问题
  学生的认知是经历一个从已知到最近发展区再到未知的循环,不断地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所以,当你在设计一个问题的时候,你会问这个问题在你知道和不知道的地方,最近的发展区域,不太容易也不太困难,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并有一定的深度,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将未知转化为已知。[2]
  2.提出层次性问题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探究,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地发展。
  3.提出开放性问题
  教师的问题提出要由半封闭性问题到开放性问题,给予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学以致用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三、科学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1.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探究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如笔者在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课下准备蜡烛,课上先让学生观察点燃前后蜡烛的特点。又通过做实验,在烛焰上方罩上一个干冷的烧杯,让学生观察烧杯壁上的变化,再在烛焰上方罩上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再让学生观察烧杯壁上的变化。最后蜡烛慢慢燃烧,吹灭后又发现了什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要研究蜡烛燃烧是什么物质变化?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认真而积极的思考,有的认为是形态变化,有的认为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结合实验研究,学生们甚至自主提出问题,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观察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小学科学学习中,观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是观察并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发思考,这才是真正的观察力。[3]
  3.动手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科学课应主要以实验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实践。[4]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太阳和影子》时,影子有什么特征?物体和影子又会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通过实验,每个实验组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两个数据的阴影长度,总结后,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这些数据。你可以看到所有阴影的长度与物体的长度相似,此时,同学们就会又有了一个问题,这是巧合还是规律?老师继续鼓励他们进行学习探索。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们发现这是太阳的位置。
  四、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领域
  课堂外的探索空间更大,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做好课堂探索工作,同时,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探索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能力。[5]
  小学科学课程使学生掌握重要的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曹巍.新课改视野下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2年.
  [3]肖菊连.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左绍云.小学科学教育文献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5]寿建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年09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7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