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个体自主性在班级活动中生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班级活动的一个重要育人目标是充分激发和发展儿童的个体自主性,个体自主性是儿童适应未来社会环境和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的基本能力和必备品格。当个体自主性成为衡量班级活动是否具有育人价值和成长属性的重要标准时,就会启发和要求教师思考如何在班级活动中尊重和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以学生个体自主性的培养和发展为所有班级活动的共同目标,并为此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
  【关键词】个体自主性;学生成长;角色定位;实践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9-0037-03
  【作者简介】李竹平,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北京,100176)教师,高级教师,安徽省语文特级教师。
  佳怡告诉我,她希望在班级内组织一次“微型盆栽”创意比赛活动。她已经有了初步的活动方案,并且制作了PPT,说明了创意比赛活动的内容、方式和预期的收获。原来,她从一个数学学具——圆柱体容器上得到灵感,想到如果能够在学具的课堂学习价值实现后,将其作为微型盆栽的工具继续利用,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为了让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一变废为宝的创意活动中,她认为组织一次创意比赛活动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她设计的比赛内容有:一个有设计感的小盆栽、一份200字左右的创意说明、一周的精心呵护,周末准备,下周五评比,届时会有一些奖品。我请她在成长课上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活动设计方案,她很自信地走到教室前面开始了她的宣讲。大部分学生都跃跃欲试,但也有学生关注点不在“微型盆栽”上,而是关心“奖品”到底是什么;还有的学生问圆柱体小容器弄丢了,可不可以用别的东西做花盆;还有学生犹疑地举起手,问可不可以不参加……佳怡认为,既然是班级活动,最好是都参加。一直在一旁观察的我,这时候走到了教室前面,请佳怡回座位……
   身为班主任的我,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参与进去?参与进去的目的是什么?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厘清班级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班集体建设,还是为了学生的个体成长与发展。我们常常见到一些班级活动以集体的名义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积极”参与,认为这是“热爱集体”的表现。显然,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班级建设也好,班级活动也好,都是服务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的,而非相反。如果学生在班集体、班级活动中体验不到个人的存在感和成就感,那这样的班集体、班级活动就不是为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服务的。班级活动如何保障、呵护甚至放大学生的个体自主性,既是班级活动本身应有的诉求,也是对教师教育智慧的考量。
   一、个体自主性:衡量班级活动是否具有育人价值和成长属性的重要标准
   上面的案例中,我鼓励佳怡自主设计、组织她想要开展的班级活动,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班级活动的创生者和组织者。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班级活动的主人,他们才会认为班级活动就是自己需要的活动,才有可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活动,主动创造活动之于自身的成长价值,而非被动参与,被动感知活动价值。
   也许有人注意到当时课堂上“不和谐”的场景,而这恰恰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真实问题。可以设想,如果这一活动由教师发起,学生们即使有异议,可能也只是私下嘀咕,然后还是按照教师的要求“积极”地参与这次活动。这么一来,学生的真实态度往往不被看见,教师也习惯于“不在乎”学生的真实心境,只选择从自己希望看见的现象中提炼出活动的“亮点”和“意义”。
   很多的班级活动,尤其是思想教育主题的班级活动,都是自上而下布置下来的,都是预先设计好“框框”,然后将学生装进去。这类班级活动的一个共同的突出特点就是:活动的方案设计、组织管理等都是已经规定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与和服从,很少有自主选择的余地。相比之下,那种学生自己设计并组织的班级活动,更具有真实的育人价值和成长属性。佳怡宣讲后,教室里出现了各种声音,有的支持、有的犹豫、有的反对,这说明不同的学生对这项班级活动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学生们将自己的疑问、关注点等真实呈现出来,进行讨论,大家就会相互启发,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这项班级活动,继而对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入思考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大家会不断丰富和完善这项班级活动的方案,达成最大限度的共识,从而确保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以主体的身份建构活动的成长价值。
   班级活动立足于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体自主性,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体验中不断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学生自己发起、设计、组织的班级活动里所体现出的个体自主性,正是衡量所有班级活动是否真正走进学生个体的内心深处、是否带来学生个体成长自体验的重要标准。这启发教师在设计、组织任何一项班级活动时,都要运用一定的方法策略,让学生真正以自主的姿态全程参与活动。
   二、教师使命:保障培养和发展个体自主性应为所有班级活动的目标
   班级活动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体自主性,还应将培养和发展个体自主性作为班级活动一以贯之的重要目标。教师在进行具体班级活动设计时,要明确在哪些环节中凸显学生的个体自主性,而且,要确保这种“自主性”不仅能让教师看得见,也要让学生自己“看得见”,以实现个体自主性在班级活动中的积极价值。
   接着说说“微型盆栽”活动案例。当学生们提出各种各样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时,同样作为学生一员的佳怡,有的问题能够给出自己的想法,例如没有小容器的可以用类似大小的“花盆”代替;有的问题,她就无法和同学取得共识,例如有人不想参加活动。这时候,作为班主任的我走上前去,目的就是给予大家以帮助——是给予大家,而不是佳怡一个人,因为活动要“看得见”每一个人的个体自主性。首先,我要让大家发现佳怡设计的微型盆栽创意比赛活动的“创意”体现在哪些方面。只有当大家真正发现了活动的创意之处,并与自我实现产生了积极的“化学反应”,大家才会真正用心用情参与活动,创造出班级活动的精彩。其次,我要让不想参加此次活动的学生在理解活动意义之后,再做出评估和选择,而不是简单地以第一感觉为依据,以避免草率选择带来的负面体验。如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仍有学生选择不参与比赛,那他就应该为自己的选择担起责任来。简单来说,身为教师,此时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看见”活动对自身发展和成长的价值。
   要想让班级活动承担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体自主性这一目标,教师和学生要明确在这一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必须相信一点,有情怀、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对每一次班级活动的成长价值都会有比学生更全面的思考和判断,因此教师的引导和陪伴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而这正是微型盆栽创意比赛活动中教师走到前台的目的和价值。活动后来如期开展了,而且取得了让人欣喜的效果。但是,最终仍有三个学生选择了不参与比赛,因为他们在自我评估后,認为自己缺乏动手能力,不想在活动中体验失败。教师最终认可了学生的选择,没有强迫他们参加活动,这是对学生立场的积极回应。
   教师的角色担当和实践智慧,就体现在如何让学生成为班级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而不仅仅是被动的参与者。教师要能放手、敢放手和会放手,让学生成为班级活动的真正主人。低年级时,教师要听听学生的想法,要时刻关注不同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的真切感受;中年级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来设计、组织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高年级和初中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独立自主地设计、组织、管理活动,在“该出手时才出手”。总之,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了解班情和学情,要关注学生个体在班级活动中的真实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个体自主性得以萌芽、生长和稳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自主性,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和利用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要重视学习成长共同体的建设。在微型盆栽创意比赛活动的前前后后,还有一些值得分享的细节:第一,佳怡在决定组织开展这项班级活动之前,曾经征求过班上个别同学的想法;第二,在准备参赛过程中,有些学生就如何设计自己的盆栽、如何提炼盆栽的创意点进行了探讨和合作。从第一个细节中可以看出,佳怡有进行活动前期评估的意识,个体自主性已经很突出了,同时也可以看出她的调研范围存在局限。这正是教师应该看见并给予学生相应指导的方面。第二个细节中,教师应该关注两点,一是最后确定的活动方案是否要说清学生是必须独立设计盆栽还是可以合作设计盆栽,二是要让学生自己比较两种选择的不同意义和价值。这两个细节都启发教师在班级活动中要构建学习成长共同体,构建学习成长共同体是确保班级活动实现学生个体自主性和发展价值的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6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