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学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专利成果转化有效途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加快完善高校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制,是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亟待解决的课题,建立起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是我国职业教育保持鲜明特色的最佳选择。在分析高职学生专利转化成果不佳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学合作视角下,企业、学校、专利机构通过互惠共赢,专利成果成功跨越“最后一公里”的新模式。
  关键词:产学合作;高职院校;专利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
  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利成果转化方式,已成为国际职教界公认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渠道,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支撑,满足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科技保证。提供产学合作服务社会,现代高校“知识的生产”——即科学研究,对于现代智力资本的构成启着独特的作用,因为高校坚持知识生产的科学性、学术性、实用性和专门性标准。科技研究只有通过专利转化才能创造实用价值,因此产学合作的制度环境和新型技术转让机构有效地推动了高校的科技应用,把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纳入创新型国家建设规划。
  一、专利成果转化存在问题剖析
  (一)高职院校专利转化质量不佳
  根据对我国申请专利数量前100名的高职院校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申请专利数量呈增长趋势,但是专利成果的转化率却在不断下降。2016年,绍兴市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突破4.5万件和3.3万件,均居全省第三,同比增长59.9%和90.3%,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分别达7503件和1523件,同比增长62.5%和73.1%,这其中有部分都来自于高校专利量。但是在调查中了解到,绍兴市只有5所高职院校有专利,其专利总量只有1500多项,专利转化为科技成果100多项,专利转化率为6%。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差别非常大。高职院校在专利成果转化的诸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阻碍因素,极大地制约了校企之间的科技交流,严重地局限了高校资源在专利成果转化过程中所应该发挥的资源优势作用。
  (二)缺乏完善的专利成果转化平台
  由于高职院校中部分发明专利的人员在资金、技术及信息资料方面受到限制,或者是在知识方面有所欠缺,或者是对专利市场及国家标准缺乏了解及考察,及在研发专利之前没有对专利市场进行项目论证等一系列的因素,就使得专利在推广方面受到精力及资金等各方面的影响,研发人员缺少对专利成果的市场定位及包装,并且没有对专利进行有效的宣传,从而使投资专利的人员缺乏对专利成果的了解及认知,影响了高职院校专利成果的转化。据对绍兴市高职院校中的有效专利进行调查,其中一共有1523项有效专利,有758专利都是无效的。
  (三)缺乏有效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校与企业的协调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共同参与专利成果转化积极性不够。大部分高校没有系统地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对科研管理模式的健全和规章制度的完善还需要不断的进行磨合。
  二、产学合作、促进专利成果精准转化
  (一)专利成果转化政策分析
  高职院校应创建完善的专利奖励政策。绍兴市对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创建了专利管理机制,对专利的授权都有明确的奖励,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创建更加科学、完善的专利成果奖励机制,使研究人员由重数量转换为重质量理念。高职院校还应将资助专利重点放在发明上面,降低实用性、新型及外观性的专利资助。另外,绍兴市政府也应该对高职院校专利发明的资助重点放在专利发明方面,尤其是具有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核心专利。对专利发明中的申请费用方面,可以使专利产业化之后予以补贴,防止人员为了提高申请量而申请专利。当地政府还要引导高职院校专利成果的申请及授权工作,创新传统的重视专利授权适量,轻视专利成果转化率的观念,鼓励高校学生进行专利创新。
  (二)专利成果转化效益分析
  成立专利成果转化公司,让其负责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孵化工作,请教师到公司兼职负责专利成果催熟任务,公司组织专门人员向企业推广和转让催熟的科技专利成果。根据上述中专利成功转化的案例就可以看出,要想使专利能够有效转化,其一,专利具有针对性;其二,专利符合市场特色。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充分了解地区的产业结构及新型产业,根据学校本身的经济条件、技术状况、专业状况及人才状况,构建本校研究专利成果的方向。
  (三)专利成果转化平台研究
  高职院校应有效配置产学合作资源,搭建科技、专利成果转化的合作平台。产学合作将企业的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高職院校的技术优势、研发优势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产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是形成智力对流,即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人才互动,从而带动彼此的知识、
  信息和技术的交流,达到优势互补,推动知识产业创新。基于产学合作的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要从选题开始使得预期的科技成果具有明确的市场目标,降低开发和转化的风险。校企之间建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互动平台,使得科技成果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合作,设立政府支撑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服务于区域科技创新,如共同组建研究所、聘请技术人员、构建科技团队等,提高转化升级后续能力。培养以高校的教育资源平台与企业的生产效益平台合作,提高专利成果的精准性。
  三、专利成果转化平台建立
  在专利成果转化过程中,企业、学校、专利机构三者紧密合作,互惠共赢。因此该平台的主要目的是在企业、学校、专利机构之间建立桥梁,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提出想法,学校集众多智慧采纳企业需要,并进行创新研究,申请实用化专利,最后将专利成果反馈于企业,进行企业生产并进行专利保护。其中专利机构对专利申请提供经验及相关政策分析,提高专利授权率。真正做到专利需求、专利申请、专利转化精准化。
  四、结束语
  专利如果想得到市场的认可、顺利实现转化,只一门心思地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脱离企业、脱离市场、脱离实际生产的专利最终将被市场所抛弃,必须建立有效的市场接轨机制。高校依托企业作为专利成果的孵化基地,以产学合作的模式,大学生提供点子,提供想法,企业提供设备和资金,学校提供实践基地,专利机构解读政策方向,最后将专利成果有效的运用于实践之中,做到三方互利,促进专利成果的有效转化。科技研究只有通过专利转化才能创造实用价值,因此产学合作的制度环境和新型技术转让机构有效地推动了高校的科技应用,把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纳入创新型国家建设规划。
  参考文献
  [1]司富春.多途径加强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效能[J].教育与职业,2016(9).
  [2]刘斌,谢婷婷,赖举.高校专利转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8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