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下用“智能手机+”解决“分析化学实验”监管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将“智能手机+”的混合教学模式运用于“分析化学实验”,尝试解决实验课堂上的监管问题。采用学生录像制作视频、线上线下师生互动、改革考评办法等方案。实践表明,智能手机录像的混合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分析化学实验”的课堂监管难题,且能提高学生成绩、丰富学生技能和拉近师生关系。用智能手机录像的混合教学模式是“分析化学实验”课堂监管的最好方式,值得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智能手机;混合教学模式;辅助;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监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19.05.070
Abstract: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smart phone +”was applied to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to try to solve the supervision problem in the experimental class. Video recording,timely and effective online and offlin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reform evaluation methods and other implementation methods were adopted. The teaching practice showed that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video recording with smart phone could effectively solve the classroom supervision problem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it could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but als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multiple skills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conclusion was that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smartphone video recording was the best way to supervise the experimental clas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it was worth learning and promoting.
Key words:smartphones;mixed teaching model;auxiliary;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operation regulation
1 “智能手机+”下“分析化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的前因后果
“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传统考核中存在监考教师无法顾及所有学生的操作正误并及时纠正的问题。导致被关注到的就“倒霉”,有失公平,使师生间产生矛盾;该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全面掌握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还会造成教师的疲惫不堪和学生面对教师容易紧张的情况。如何使“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考核模式既保持传统优良,又去其糟粕,成为公平、公正、和谐,并大幅减轻教师负担与学生心理压力的创新教学模式呢?创新已是教育变革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是确保“育人”质量的关键[1]。
教学信息化、智能化是教学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手机是信息化的典型代表。将这一时代新宠更好地应用于高校课堂教学,使“智能手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优化重组实现“1+1>2”的提质增效教学新局面已有不少尝试且层出不穷[2-4]。在总结前人经验、结合当前形势和针对学校实情,以及进行的一系列分析化学教改[5-6]基础上,开展了适合学校的“智能手机+”下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实践项目,制订了相关实施试行办法,重新编写了实验教案和组织方案,重新修订了《分析化学实验考核办法》。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 “智能手机+”“分析化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在研究相关资料、分析大一新生特点后,结合学校实情设计了“智能手机+”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方案。除建立QQ群和微信群外,还利用微信APP建立了“分析化学实验”线上交流与学习平台,使师生沟通交流零距离。
“智能手机+”在“分析化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中实施的方案见图1。
在此教学实施方案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以学生为主体,以确保教学质量为本,以兼学别样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使成绩评判的结果更科学合理,特别提出“分析化学实验”手机录像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分析化学实验”手机视频的标准与评分见表1。
3 “智能手机+”分析化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效果与改进策略
3.1 教学实践效果
学生采用“智能手机+”的教学模式后认为手机视频考核的优点有:①解决了考核的学生不能同时被教师监考的难题,考核结果更真实、公正、公平,增强学生的诚信度和信誉感;②给了学生自主识错和纠错的机会;③学生可利用碎片时间充分预习和温习,视频生动形象,易于学习。
教師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后的体会是:①师生教学面貌改善。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更认真了;教师需要更多更广的学习和交流,教的兴致也更高;师生间交流显著增加,讨论的问题更深更广。②课堂气氛和师生间关系的改善。师生关系更亲密,形成了朋友型的融洽关系,课堂气氛比较活跃。③学生技能力增长。不仅表现在实验功底增强和学习进步上,而且在拍摄技能、视频制作技术、学习沟通交流能等方面均得到体现。④师生教学的个性化也得到充分体现与发挥。 实行“智能手机+”“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前后学生成绩对比见表2。
3.2 质疑与解决改进策略
(1)第一个质疑。在实验中学生用手机录像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针对这个问题的做法是:一方面教师先组织手机录像熟练的学生一起讨论制定录像操作规程及标准,并让其对全班以小组形式进行培训与指导,使学生掌握手机录像的相关技能,并在培训中激发学生对录像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做实验时用手机录像记录实验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对好的作品进行表彰和展示,并以发红包的方式进行奖励,鼓励学生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学生喜欢上这种模式,就会自觉地去利用空余时间来认真完成实验录像的后期制作,且能做出高质量的录像作品。在实践中此教学模式获得了超预期的良好效果。但也有个别学生不愿参与。
(2)第二个质疑。在实验中学生用手机录像会影响学生实验操作。
针对此问题,应采取事先进行比较周密的设计与安排的办法。首先,构建在教师全程参与下的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新模式。采取将班级分成4~6人的若干实验协作小组,小組协作、交流探究视频拍摄与制作技能等的学习活动。活动在线上线下交替进行。即网络呈现学习资源、录像与视频处理技能、案例分析、观摩、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线下实操、录像与视频处理、提交、归纳总结、交流提高。其次,让实验室人员事先根据情况准备好手机拍摄支架,让学生边做实验边录像,减少对其实验操作的影响。这样也打消了“实验中学生用手机录像,既录不好像也做不好实验”的顾虑。另外,使用了“智能手机+”的教学模式后,做实验蒙混过关的学生几乎销声匿迹,学生的认真程度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都显著提高。
“智能手机+”“分析化学实验”线上与线下对接的混合教学模式流程示意图见图2。
(3)第三个质疑。由于学生手机硬件不同、视频拍摄与制作技术差异导致视频质量参差不齐,而教师的参与度低,就难以保证给出的成绩公平、客观、合理。
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要事先了解每个学生手机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并用指定软件处理视频;另一方面在视频的标准与评分细则中尽可能地避开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要求教师参与每个实验的线上评阅与交流互动,并及时解答学生问题。经多次组织师生讨论获得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手机录像实时监管“分析化学实验”的实施办法。这种教学模式从最初的不如意很快就步入了正常轨道。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没有一个学生对给出成绩不满。
4 结语
新教学模式摒弃了以往教学模式下的“照方抓药”“大锅饭好混过关”“学时记,学后忘”“重报告而轻过程”和“低头族”等诸多弊端,扭转了学生畏惧化学而不爱做实验的学风,改变了教师缺乏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的教风,着实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和乐于研究的习惯,为将来从事深入地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学生和教师的工作量并没有显著减少、后期视频制作较繁琐、个别学生参与积极性低等不足,期待探讨更好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5]36号).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 2015-05-04.
崔凤娟,赵桦萍,张晓红,等.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之“微力量”——浅谈“手机”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J]. 化工时刊,2016,30(10):35-36,46.
廖超胜. 基于移动终端支持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许妙琼,解庆范,黄妙龄,等.“雨课堂”在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信息素养,2018(1):218-219.
刘晓庚,彭冬梅,孙明,等. 以应化实验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G]// 2010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贵州: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委员会,2010:308-310.
刘晓庚,马宁,邰佳,等. 食品类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 广州化工,2015,43(22):188-190.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9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