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浙江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引导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通过对浙江省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引导机制。结果表明:浙江省高职学生家庭对子女创业在精神方面支持度较高,高职学生对政策关注度不够,对政策的感知会明显影响创业意愿;资金、个人经验与能力、家乡的创业项目是影响高职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促进高职学生返乡创业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企业、金融机构等多元协同科学引导。
关键词 乡村振兴;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引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9-027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9.077
Abstract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return home were analyzed. The guidance mechanism for the return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ntrepreneurship were put forwar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have higher support for their children’s spiritual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were not paying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policy,the perception of the policy would obviously affect the entrepreneurial willingness;funds,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ability,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jects in their hometowns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entrepreneurial willing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Promoting the retur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entrepreneurship requires multidisciplinary scientific guidance from the government, society,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Vocational students;Willingness to return home;Guiding mechanism
實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高职院校学生具有专业技能契合基层实践需求和学历较高的双重优势,且具有强烈的创业基因,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强烈的现实背景下,鼓励高职学生返乡创业已成为新时代教育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浙江省高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大农村日益成为各类人才创业的热土。创业意愿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先决条件,调研阐释高职学生的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乡村振兴战略与高职学生返乡创业
中共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农民优先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这是党中央继新农村建设战略后又一新思想、新举措,是顺应我国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人才流向城市,我国多数农村地区出现人口骤减、经济萧条等问题,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农业副业化、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等问题日趋严重[1]。人才总量不足,农村精英人才流失严重,是阻碍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培育懂农村、有冲劲、留得住的乡村振兴主体,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2015年以来,中央相继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等多项政策,以期实农业现代化、城镇化[2]。随着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构建,农村各种制度利好逐渐释放,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渐增强,加之农村创业起点和成本低,返乡创业逐渐成为新热点。社会对高学历的偏好导致高职生的就业压力大于本科生,但高职生往往具备某项独特的职业技能,他们反倒可能表现出更强的创业意向[3]。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强烈的现实背景下,鼓励高职学生返乡创业已成为新时代教育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乡村振兴主体缺失,农村人才匮乏急需补充,高职院校学生具有专业技能契合基层实践需求和学历较高的双重优势,且具有强烈的创业基因,富有创业热情,有闯劲,是现代信息的承载者,是“科技兴农”和“智力下乡”的践行者,是城乡文化的融合者[4],他们既能根据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在农村找到适合自己的空间,做到才尽其能;又能优化人才分布结构,提升农村社会知识和技术层次[5],与乡村振兴成为命运共同体。 2 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各地政府和高校积极响应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浙江省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创业生态环境优化,以创业促就业充分,广大农村已成为各类人才创业热土。创业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创业意愿是大学生产生创业行为的先决条件[6]。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辅以线上问卷、访谈等调研手段,考察浙江省高职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科学引导高职学生积极返乡创业的对策与建议,对于推动高职院校学生成为乡村振兴新一轮“人口红利”,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此次问卷调查对象为浙江省高职院校在校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问题涉及高职学生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高职学生在校的创业准备;高职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及地方相关创业支持政策的了解度;高职学生对返乡创业前景的看法及态度;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2.1 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个体特征
农村生源居多且父母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家庭对子女返乡创业支持度较高,与浙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高有一定的正相关;浙江省高职学生来自农村的占83.0%,父母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占67.0%;家人对返乡创业支持的占51.8%,中立的占41.5%,反对的仅占6.8%。
2.2 国家、政府出台的返乡创业政策及学生对其了解度
高职院校学生对国家相关创业政策关注不够,对乡村振兴战略、相关返乡创业政策不了解的超半数,不清楚返乡创业权益。对于“您對乡村振兴战略了解吗?”调研显示:不了解占58.1%,了解占30.1%,没听说过占6.8%,非常了解仅占约5.0%。对国家及浙江省出台的大学生返乡创业相关政策非常了解的占2.3%,一般了解的占30.0%,不了解的占61.0%,没听说过的占7.2%;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应享有的权益不了解的占49.1%,一般了解占34.0%。另一方面,返乡创业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执行力度弱。政府已经出台了不少创业优惠政策,但相关政策支持比较散乱,政出多门,没有形成有效的政策体系。已经出台的政策中有些过于原则笼统,落地困难问题普遍存在,有些则在贯彻执行中走形变样,落实不力[5]。
2.3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对返乡创业的影响
高职院校创业学院及创业课程没发挥应有的作用,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和实效性较低,学生对创业教育培训缺乏获得感。数据显示,没参加过学校创业培训的占71.0%,参加过的仅占29.0%。认为学校的创业学院、创业课程对创业指导非常有帮助的占13.0%,一般的占57.0%,不了解的占18.0%,没帮助的占11.0%。
2.4 高职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
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不高,对创业前景持比较中立的态度。在创业意愿方面,愿意返乡创业和观望的各占39.1%,非常渴望的占6.8%,不愿意的占14.9%。在创业前景方面,调查表明,对于“返乡创业的前景如何?”4.5%的学生认为困难,50.0%的学生认为一般,说不清的占31.1%,非常好的占15.0%;返乡创业态度,37.4%的同学认为返乡创业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就业创业压力大,生活成本高等,为家乡做贡献的占26.0%。
2.5 影响高职学生积极返乡创业的因素
高职学生返乡创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资金、个人创业经验与能力、家乡的创业项目、传统观念的障碍(高职学生所受思想束缚较少)等。影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积极性因素排在前2位的是资金、个人经验与能力,分别占67.2%、66.7%。紧随其后的是家乡缺乏的创业项目、传统观念的障碍(如大学生应该留在城市找份体面的工作等)、缺乏相关的创业培训与指导,分别占54.5%、54.1%、52.3%。社会关系、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及覆盖问题、乡村的社会保障都在考虑之列。在资金支持方面最希望银行降低利率和降低门槛,各占53.0%、52.0%。
综上,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有特殊优势,家庭对子女返乡创业支持度高,学生受思想束缚较少;对创业前景认识比较理性,返乡创业态度比较积极;对国家及地方相关创业政策关注不够,导致不清楚创业权益。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资金、个人创业经验与能力、家乡的创业项目等,高职院校创业学院及创业课程没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对培训宣传、培训效果评价较低,获得感不足。
3 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引导机制
基于实证调研,笔者认为鼓励高职学生返乡创业需要解决社会环境营造、政策帮扶等一系列、多领域综合性的问题,政府、社会、学校、企业、金融机构等需要多元协同科学引导高职院校学生积极返乡创业。
3.1 政府协调统筹,着力营造返乡创业良好环境
3.1.1 完善顶层设计。
政府统筹协调民政、团委、农业、银行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梳理优化各部门鼓励返乡创业的政策,完善政策体系,建构政策一体联动机制。凸显地方特色,制定专门针对返乡创业学生的扶持政策,为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提供财政、税收、金融、公共服务等宽松畅通的政策支持,并保证政策的针对性、普遍性、连续性;强化监督机制,提高执行力度。打通政策扶持“最后一公里”,确保创业优惠政策落地,并且做到落实、落准、落细。
3.1.2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政府联合高校、社会组织、金融机构等力量编印政策解读资料手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尤其是金融政策宣传,加强创业金融政策信息整合,完善专业化、网络化信息服务体系[7],实时共享资源,不断增强政策信息覆盖面和透明度,让大学生充分感知各类优惠政策;发挥媒体舆论导向作用,让学生意识到返乡创业是为乡村振兴做贡献,宣传返乡创业成功的学生典型,让民众理解认同返乡创业行为,营造全民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宏观创业环境。 3.1.3 培育优势创业项目。
浙江省在“两个高水平”目标的指引下,不断优化乡村创业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城乡产业对接,谋划最能激发潜在优势、补齐乡村发展短板的项目。大学生返乡创业离不开民营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帮扶,浙江省市场体系相对成熟高效,尤其是民营经济充满活力,政府应该与民营企业洽谈,让乡镇企业发展规划与高职学生返乡创业相结合。
3.1.4 化解潜在创业风险。
返乡创业本身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风险高,学生容易顾虑重重。为了消除创业者后顾之忧,应完善返乡创业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大学生创业风险补偿机制,增强学生创业风险承受能力,让学生放心、安心、开心地在乡村创业。创业既需要好的政策又需要资金。高职学生返乡创业人员属于特殊群体,自筹经费较少,投资收益低,政府出台的金融扶持政策并不一定能落实到他们身上。拓宽多元融资渠道,针对学生群体设立专项资金或基金,通过探索股份制投资形式、开发多种信贷产品等构建多维金融扶持模式,最大限度降低学生返乡创业门槛和成本。强化德治、法治、自治协同治理。倡导诚信意识,成立创业协会,将学生创业贷款纳入银行征信系统,提高银行开展大学生返乡创业信贷业务的积极性。政府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保障其合法权益,帮助学生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
3.2 建立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教育引导机制
高校对于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提升及创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依然存在着缺位以及实效性不足的问题。新时代高职院应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开展高质量创业教育培训。
3.2.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关注农村现实需求,提高创业教育实效性。
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国内外不少学者研究了创业教育对于个体的影响,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提升大学的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态度,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培育[6]。参加过创业课程、创业竞赛或具有创业经历的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动机均高于没有相关经历的学生[8]。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学校了解的,系统的创业教育是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激发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能大大降低日后创业失败的风险。浙江省各高职院校均在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但实际效果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距甚远,主要是源于创业教育脱离了真实的创业实践。
切实发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功能。首先,系统规划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根据新时代对创业人才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创业课程,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实现全覆盖多层次、线上线下混合、共性个性互补共生的培训机制,更好地辐射到全体学生。其次,丰富创业教育形式,加强创业实践教育。研究发现“参与创业过程和企业经营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创业课程和讲座”[9];根据学生需求、学科背景等,设计多元立体的创业教育形式,将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抓手,搭建返乡创业桥梁,通过浙江省高校暑期“四千工程”(千名学子访创业校友、千名学子入农村社区、千名学子入百家企业、千名学子做百项课题)、“百校联百镇”等项目活动的實施,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农村;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拓宽高职学生创业视野,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最后,强师资,补短板。聘请校内外知名企业家、天使和创业投资人、小微企业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成功的往届学生、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辅导学生论证、孵化创业项目等。
3.2.2 激发学生创业的内生力量。
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除了受外部宏观环境的催生,学生主体创业素质是更为关键内生力量。大学生创业素质是一个融知情意于一体的稳定的动态目标体系,创业教育是试图影响人的创业行为的教育,它的全部影响可归结为“是否创业”和“如何创业”两方面[10]。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观念,唤醒潜在的创业意识,树立远大的创业理想。鼓励学生结合专业优势,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自主求知、丰富知识结构、善于运用知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最后拼的是持久的意志品质,坚定创业信念,打心底认可乡村,带着自己的知识和文化下乡,成为农村真正留得住、用得上的创业人才。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知识与技术返乡创业,充分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当然,要让高职院校学生接受并践行这一价值认知,不仅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和光明前景,还要创设各种条件帮助他们返乡就业创业,进而长期扎根农村。引导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金融机构等部门的通力配合,既需要党和政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财政引导,亦需要高校在创业创新教育方面真正发挥引导作用,还需要金融机构为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便捷、可靠的资金帮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美丽乡村处处可见,乡村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
参考文献
[1] 叶兴庆.农业供给侧改革呼唤更多“城归”[N].人民日报,2016-12-19(005).
[2] 刘焕明,刘培功.论农民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动力[J].理论探讨,2015(1):146-149.
[3] 陈一威.关于本科生与高职生创业意向之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3(15):73-75.
[4] 雷洪,赵晓歌.“城归”现象:主体特征、形成机理与生成逻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4):58-62.
[5] 田桂芬.“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3(3):87-89.
[6] 谭力文,曹文祥,宋晟欣.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34-39.
[7] 周成军.“双创”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对策研究:基于丽水大学生村官的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16(8):19-22.
[8] 向辉,雷家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2):120-124.
[9] 王心焕,薄赋徭,雷家骕.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兼对本科生与高职生的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5):116-124.
[10] 苏海泉,武书宁,乔松.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分析及社会支持构建:以辽宁省101个县区862名创业者调研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7(6):12-16,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0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