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0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和其预防措施。结果 本组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中一共出现并发症10例,分别为穿刺点皮下血肿6例,血管痉挛2例,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1例,尿潴留1例。结论 虽然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有创操作,但只要术前全面评估、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仔细观察,手术并发症较低,是安全可靠的。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8..02
  近年来随着颈部B超,CTA,MRA和TCD等无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脑血管成像检查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这些检查仍然无法动态、清晰、全面评估脑灌注,侧支循环,血流速度,细小血管变异等,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仍被认为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现将我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256例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0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1例,女95例,年龄21~79岁;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7例,脑出血4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8例,脑梗死76例,脑动静脉畸形等疾病9例。
  1.2 操作方法
  (1)术前: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行血常规(尤其注意血小板计数);住院生化;凝血五项;颈部及双下肢血管彩超(注意股动脉穿刺点处有无斑块);必要时行头颈部CTA或MRA检查;糖尿病患者停用二甲双胍至少48 h,术后48 h可重新服用;术前禁食。(2)手术过程: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取腹股沟韧带下1.5~2 cm右侧股动脉为穿刺点,采用改良的Seldinge法穿刺;置5F股动脉鞘,严格排尽空气后,连接加压0.9%生理盐水持续滴注,在导丝指引下先用猪尾巴导管主动脉弓造影,观察主动脉弓走形、左侧锁骨下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头臂干及血管变异情况,了解有无局部狭窄;更换5F单弯造影管,弓上血管特别迂曲者选用猎人头造影管,依次行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造影。(3)术后:拔出动脉鞘后,局部按压止血15~20 min,力量适中,既要穿刺点不渗血,又要能够摸到足背动脉搏动;压迫后弹力绷带包扎,
  1~1.5 kg盐袋持续压迫6 h。穿刺侧下肢制动24 h,注意观察穿刺点敷料有无渗血,下肢皮肤有无青紫、肿胀,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叮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复查住院生化。
  2 结 果
  本组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中一共出现并发症10例,分别为穿刺点皮下血肿6例,血管痉挛2例,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1例,尿潴留1例。
  3 讨 论
  随着造影材料的发展和造影技术的提高,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逐渐减少。本组临床资料并发症发病率为3.9%,其并发症主要包
  括穿刺点皮下血肿等局部并发症,全身性并发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虽然手术并发症较低,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所以我们要术前全面评估、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仔细观察,尽可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3.1 穿刺点皮下血肿是全脑血管造影术中最常见局部的并发症
  本组资料有6例发生穿刺点皮下血肿,发病率是2.34%最高。临床表现为穿刺部位皮肤瘀斑。原因分析:与按压位置不确切及力量不充分、穿刺肢体过早活动、凝血功能异常有关。预防措施:拔出动脉鞘后压迫点要准确,力量要适中,既要穿刺点不渗血,又要能够摸到足背动脉搏动为最好。压迫后弹力绷带包扎,1~1.5 kg盐袋持续压迫
  6 h。穿刺侧下肢严格制动24 h,禁止屈膝屈髋,多次宣教和约束带制动,可取得较好效果。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有出血倾向者可延长压迫时间。本组6例穿刺点皮下血肿患者经延长压迫时间,热敷,抬高患肢等处理后治愈。
  局部并发症还包括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腹膜后血肿等,其原因多为穿刺技术不熟练,动作粗暴,多次穿刺所致,置入短导丝时遇阻力应回撤并在透视下明确是否进入股动脉分支,缓慢调整导丝方向,如不能顺利进入股动脉,应退出导丝并压迫后,重新穿刺。腹膜后血肿主要因为选择穿刺点过高引起,可引起出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必须正确选择穿刺点。
  3.2 脑血管痉挛
  本组发生脑血管痉挛2例,1例为颈内动脉,1例为椎动脉,造影时发现血管呈串珠样改变,经回撤造影导管和静注罂粟碱后,复查造影血管痉挛好转,2例均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原因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处于血管痉挛期;导管对血管壁机械刺激包括导管和血管存在角度造影剂压力过大冲击,导管进入动脉内过高,导丝导管在血管内反复超选,停留时间较长有关。预防措施:提高操作技术,缩短导丝导管在血管内时间;术中轻柔操作;导管位置不能过高,相应降低造影剂压力和用量,如果出现严重血管痉挛,术中和术后应有尼莫地平注射液和或罂粟碱治疗。
  3.3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本组1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经肌注甲氧氯普胺
  10 mg,暫停造影后,症状逐渐消失,顺利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术。原因分析:与造影剂副作用,术中过度紧张,穿刺部位疼痛,置入及拔出动脉鞘刺激,导丝导管对血管刺激有关。预防措施:尽量减少造影剂用量;术前加强医患沟通,消除对手术紧张心理;充分局部浸润麻醉,减轻疼痛刺激;术后避免压迫过度后,突然减压,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反应。
  3.4 尿潴留
  术后1例患者出现此症状。原因分析:穿刺侧制动24小时,平卧,患者害羞,排尿姿势,环境改变,精神紧张这些因素都可导致排尿困难。可行持续导尿并留置尿管治疗,下床活动后拔除尿管。预防措施:加强患者心理辅导和知识宣教,消除患者紧张、害羞,恐惧等情绪;术前锻炼在床上排尿便。
  3.5 其他并发症
  血栓和空气栓塞事件是造影过程中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昏迷、癫痫发作,偏瘫失语,甚至死亡等;多由于导管内血栓形成、血管壁斑块脱落,快速回撤导丝致导管系统内负压形成气泡等。防治措施:导管系统严格排气,持续生理盐水滴注;回撤导丝要缓慢;术前检查颈部血管B超,若有斑块狭窄,经导丝引导导管
  尽量不能进入有斑块血管区域。皮质盲是指大脑枕叶视觉中枢受损引起双眼视力丧失,发生机制不明,可能和脑血管痉挛,造影剂毒性有关。给予缓解脑血管痉挛,充分补液促进造影剂排出治疗。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全面评估、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仔细观察,降低手术并发症,使脑血管造影术更加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赵燕民,朱凤水,李慎茂,等.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7(1):17-20.
  [2] 刘新峰.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4.
  [3] 冯勋刚,郑俊萍,李宪章,等.1320例脑血管造影并发症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7(9):867-868.
  [4] 朱青峰,王国芳,禹书宝,等.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皮质盲1例报告[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9):575-576.
  [5] 马廉亭,潘 力.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7(5):413-415.
  本文编辑:刘欣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0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