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学生自评、互评打造有效习作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习作教学既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如何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走出低效习作课堂,可以从典型课例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通过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教给学生习作方法,让其在自评、互评中学习,在学习中修改。学生从“我该学”到“该我学”,从“等待教师的评价”到“自我评价反思”,深入理解习作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形成自己的习作策略,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课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语文教师一般都认为习作课最难教。难在哪里?难在年段目标不清晰,每个年段都教写事,区别究竟在哪里?难在目标落实度无法即时反馈,课堂上只看到了作为例文的少数学生的作文,其他学生只有等教师批改作文时才知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难在教师认真修改作文,学生的改变却不大,满篇都是教师煞费苦心、字斟句酌的批改,学生拿到后可能只瞄一眼就过去了。更难在一不小心一个班的作文就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模样。在第三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赛课上,有的课给笔者带来了冲击和思考:走出习作低效课堂,从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开始。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目前的教学教学现状却是,少数学生成为课堂的展示者,与教师有密切的互动交流,而多数学生成为课堂的观众,看教师点评别人的习作,自己却无事可做。例如,在教学“我的心儿怦怦跳”时,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心情卡,每人一张,让学生静静地想,先写下自己想分享的事,再根据教师的引导填写心跳图,聚焦在自己心跳最厉害的时候。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冥思苦想、奋笔疾书,进入学习状态,代替了师生之间点对点的个别口头交流。又如,在教学“围绕中心句写”的上课伊始,教师就展示对学生习作情况的分析:全班45名学生,有29名学生从不同事例中去选材,有16名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选材,马上就把学生引入课堂,唤起学生对自我习作的回忆,让学生感受到“我”不是观众,而是主角。教师的课前准备不是单篇孤立地看单个学生的问题,而是将主体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大数据统计,心中装着的是每次训练的唯一目标。
  二、让学生心中有目标,评价用目标
  我们经常提醒教师:上课心中要装着目标。为何不让学生心中也装着目标,带着一级一级的目标去学习呢?教师可以将习作评价标准告知学生,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反思、学习、修改。笔者仍以“我的心儿怦怦跳”为例,学生写完心跳最厉害的片断后,教师不是常规地选择一两名学生的作品来展示,而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三个等级自己对照评价:“写出了感受”得一颗星,“写清楚了感受”得三颗星,介于两者之间得两顆星。而“一颗星”和“三颗星”分别给出了例文示范,学生参照例文,对比自己的片断更接近哪个等级,给自己相应的星数。这个时候每名学生都是教师,然后再用这堂课的习作目标去审视自己的作文。学生对照目标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学习困难的过程。教师在这样的课堂反馈的基础上,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给自己二颗星,也就是如何将内容写具体还缺少方法。于是,教师带学生研究“三颗星”的作文片断中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利用微课教给学生修改方法: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似的意思,心里怎么想的?身体有什么变化?一点一点找方法,然后学生再进行修改。最后,作文纸上学生满篇的红色修改痕迹才是习作教学应有的模样。
  三、围绕目标设计课堂评价
  一堂习作课最好只解决一个问题,目标不宜过多。有的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每个方面都想去抓,结果必然是什么也抓不住。作文教学是一个细水滋养的过程,每次习作只能针对学生当前的学段特征、学情特点,制定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习作目标。这个目标只是整个课程的一小部分。基于这个目标,达成的过程可能又会分为几个小目标。具体操作时,课堂的习作评价内容应该围绕学生的习作目标设计,评价内容一定要清晰、准确、易操作,否则无法实施。
  丁炜、唐懋龙老师指导的习作课例“最让我难忘的一句名言”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自评、互评,关注学生学的行为。这篇习作是话题作文,习作的主题是讨论名言,习作的主体部分是记事,如何根据高年段习作要求细化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内容,有序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这堂课例进行了很好的示范。在学生完成了习作后,第一级评价:有没有一句名言?有没有一件具体的事?有没有写出难忘的原因?学生互评、自己修改。第二级评价:名言与具体事例之间的关系?非常吻合,基本吻合,关系不大。学生再读再评。第三级评价:难忘的原因是否写清楚?很清楚,基本清楚,不清楚。学生自评、互评,执教教师统计情况,再根据学情以例文或微课突破习作难点,如怎样扣住中心表达,怎样将句子写具体等,学生在反复修改中实现这一节课的习作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习作修改意识和习作修改能力。
  有效习作教学就是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行修改。学生不能修改的就交给小组讨论、订正,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审视自己的作文,改进习作方法,让学生从“我该学”到“该我学”,从“等待教师的评价”到“自我评价反思”,深入理解习作目标和习作要求,形成习作策略,提升习作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4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