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自评互改作文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189-02
《语文课程标准》就小学高年级习作要求提出:“要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小学生作文自评互改的能力是建立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的。教师通过习作评改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发挥主体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来讲,他们将会受益终生;与此同时,如果教会学生修改的本领,对我们语文教师来讲,将会从繁重的作文批改的任务中解脱出来。
“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都听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学生习作完成初稿之后,教师既不越俎代庖,也不袖手旁观,而是给出既定的方案让学生自评互改作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借鉴优秀作品,感知自己的习作并进行遣词造句、内容、结构、写法等方面比较分析,找出关键问题加以修正,并进行多方面的修改,使习作成为一篇合格甚至是优秀的作品。组织学生开展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师生共评等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并对自己的文章做出判断,发现不足,且互相学习,讨论,取长补短。
《新课标》中提出写作应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并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见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普遍地提高作文水平,又能减轻教师的工作的沉重负担呢?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一、制定规则吗,让互评互改有规可依
1.评改前教师要统一评改符号。
要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标准和方法,因此,在首次进行互评互改前,教师至少要用一课时的时间引导学生掌握评改作文的标准和方法,统一、规范评改符号,使学生在评改时有法可循,有规可依。
如:增补号、删除号、调位(换位)号、换用(改用)号、连续(连接)号、分段(提行)号、后移号、保留(复原)号、留空号等的使用方法。
2.提出作文评改要求,让互评互改有的放矢。
为了确保点评质量,点评前,老师要将点评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具体要求如下:
(1)先通览全文,获得总体印象,然后就感受最深的方面进行点评。切忌面面俱到,切忌不着边际。
(2)讲究点评艺术,寻找亮点,鼓励为主,保护同学写作积极性。
(3)要有条理,千万不要在同学作文本上乱画乱涂。
(4)批语力求通俗、准确、简练。
(5)批语书写工整,每字占一格。
(6)点评意见写好后,并签上名字以示负责。
3.制定作文评改细则,让让互评互改有章可循。
教师首先浏览学生习作,了解学生写作情况,不同的题目,学生的发挥会有所不同,教师必须掌握第一手资料,相应地拟定出评改时注意的事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评改标准。这几年来,在作文评改教学中我不断完善我的评改细则,按评改标准,分点明确地写出自己对该文的评语,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打上成绩,写下评改人姓名,最后交给小组长。
4.建立作文评改小组,让互评互改合作共赢。
作文互评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互动的学习方式,要求有一定的组织性。分组原则是同学们可采取自愿的方式,选择值得信任或想要学习的对象,形成评改小组;或按学生平时作文能力和水平高低搭配,一般小组成员为四人,选出其中的一位担任组长,组织其他成员一起评改。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有序地进行,又增强了学生合作的意识。
二、互评互改前重视教师有效的“导”
1.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写作题目及其要求。
教师在进行互评互改前,要带领学生仔细审题,定要点、文体、时态和人称等。放手不是放纵,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整理思路、组织素材以及规划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才可以放手,学生只有明白怎样写,才会清楚怎样评。。每次互评互改之前,教师都在黑报上写明本次互评互改的侧重点及一些具体要求。
2.教师要作示范性批改。
教师在学生作文后先通览全班学生的作文,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水平高和水平低的习作各一篇作精批细改,以备示范讲解。然后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明确评改的具体要求,最后教师用课件出示(或板书)自己的评改结果,供学生借鉴、参考,让学生心中有例,从而使互评互改进入正轨,为下一步进行分组互评互改奠定基础。
三、组织学生互评互改
小组内的每个学生先朗读自己的习作,接着大家传阅习作,对每个同学的习作大家都必须谈自己的看法,既要谈好的方面,更要指出做得不够的地方;可以向作者发问,要求当即回答问题;可以直接评论作文本身,也可以由一篇或若干篇作文引出一个共同的问题来探讨。最后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用红笔在作文簿上将错别字、病句等划出来,根据本次互评互改的侧重点及要求对习作进行评改(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对习作则可从审题立意、取材剪裁到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批改),以鼓励为主,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写成总批,并写上经讨论评定的分数。评改阶段侧重于评。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应及时巡视,帮助解决学生在批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困惑。
四、教师复查总结
完成了以上程序后,教师把互评过的作文全部收上来,过目复查。对点评做得出色的给予表扬,对做得一般的给予鼓励,对做得不太妥的给予中肯的批评。精心选出五六篇大家公认的优秀习作,连同师生点评意见,放大张贴到班级“学习园地”上,让学生反复观赏比较,借鉴学习。如果课堂时间充足,当堂交流也是很好的方法。交流时,小到一个词语的应用、一个句子的精彩,大到整篇文章,把小组成员对文章的看法谈出来,供大家欣赏、学习。教师在听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作文和评价,可随时点评,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组织学生开展作文互评互改活动,改变了以往“教师评学生看”的批改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了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互改互评作文的能力,让同学们在文章修改过程中检查文字、完善主旨、丰富材料、调整结构、润色语言,从而使他们的写作能力不断提升。
本论文为平凉市教育科学2018年度规划课题《培养小学生自评互改作文能力的研究》(课题立项号【2018】PLG135)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13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