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科护理管理中层级管理的应用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观察探讨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管理的方式及效果。方法 在该院内科选取100例护理人员作为该次实验的临床观察对象,于2017年6月—2018年9月期间进行层级管理模式,根据层级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前后的临床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后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层级管理模式使出现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明显减少,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整体开展得以良好促进。
  [关键词] 内科;护理管理;层级管理;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3(b)-0030-02
   层级管理模式是根据特定的条件针对各个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分层,并根据每个层次的不同需求分配职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层次。内科作为医院比较重要的一个科室需要大量的医护资源,因此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可以合理化地分配和利用内科护理人员,使效益最大化。该文通过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方式及效果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该院内科护理人员在2017年6月—2018年9月期间实施层级管理模式,根据该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前后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该院内科对选取的该100例护理人员采取分层级管理模式。为了将层级管理模式的要求及内涵进一步领会时期能够顺利开展,可召开全体护理人员多次开会将思想统一,使护理人员对自身的努力方向和层级明确。通过对内科骨干重点培训,组织护理组长参加院内院外的学习讲座使其意识增强,自身任务及职责明确,以实际行动带动其他护理人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并完善自我。将除了护士长以外的所有护理人员根据其临床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实际的临床工作能力相互结合的方法分成四级,由责任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构成。为了使公正、公平的原则得以充分体现,在实施分层级管理时对正式在编的护理人员与临时合同制护理人员的使用标准一致[1]。将每13张床位设置一个整体的护理小组,共建成四个整体护理小组。每一整体护理小组由一名责任组长、两名高级责任护士、两名初级责任护士和一名助理护士构成。护理人员根据层次的不同执行相应的岗位职责,同时根据其分层护理质量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2]。实施方法主要有:护士长监控内科护理人员分层级质量采用护理质量的方法,检查临床护理质量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将持续的临床护理质量反馈建立起来并对系统进行改进;通过护士长针对性地指导责任组长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责任组长对监控临床护理质量从而协助护士長负责,通过对自己组内的护理人员负责培训、管理、考核,进行分配、工作落实应对专科与基础护理措施进行监督,将本组内遇到的临床护理疑难问题解决,同时负责科室内难度较高的临床护理问题的专业会诊;高级责任护士负责实施整体护理,主要包括全面评估患者的实际病情、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临床护理计划并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等,对初级责任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并带教实习护士,并使其参与制小组护理管理和质量控制中;初级责任护士将高级责任护士分配的工作严格执行[3],根据护理计划将各项基础护理和部分专科护理工作落实好;通过初级责任护士的指导,助理护士的护理工作包括协助初级责任护士给予患者如指导其下床活动、为其整理病床单、协助其饮食、陪同患者外出检查等基础护理干预。所有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护理工作量和危重症患者的数量制定弹性的排班制度,实施八小时连续工作制,常白班由责任组长负责,休班时其职责制定自己组内一名工作资历比较高的高级责任护士代替。上夜班的高级责任护士负责护理的患者由责任组长代替,初级责任护士在夜班室负责的患者则由高级责任护士代替,使临床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得以保证。护理人员的数量可根据工作繁忙情况如小夜班繁忙或中午治疗高峰时段的班次时随时增减,尽可能将临床护理工作发生差错的概率减小。为了使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顺利开展,可以给予一定奖励给每月考核护理质量成绩优秀的护理人员,并将每个月的绩效工资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临床护理质量的考核成绩相挂钩,同时可将其作为医院评选优秀护理人员的参考依据,从而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1.3  观察指标
   分析总结层级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前后的临床护理质量。
  1.4  统计方法
   文章数据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前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为(69.56±1.56)分,护理人员满意评分为(60.57±1.59)分,实施后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为(97.59±1.55)分,护理人员满意评分为(96.58±1.16)分。实施前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的评分明显低于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的评分(t=18.91,P<0.05)。
  3  讨论
   目前伴随临床上不断拓展和细化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面对着必须提升整体素质的更高要求。最大程度地将配置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并使每位护理人员能够根据其能力上岗并将临床护理任务高效优质地完成,是所有护理管理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护理模式中通常10~20名患者由一名护理人员负责进行护理工作,导致护理人员和患者没有较多的沟通和接触时间,尤其是休班时不固定的替班人员容易导致治疗护理工作出现遗漏,引发护患纠纷。为了将护理质量和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提高并充分调动起来,该次实验在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的层级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1  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
   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在传统的临床护理经验管理模式中,除了负责日常管理外还需要将大量的临床治疗工作承担。其他护理人员将自己负责的护理任务完成后便认为已经将本职工作做好,因此不愿意继续积极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对护士长过分依赖。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将各个层次护理人员的职责明确,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主动性得到有效充分的调动,同时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能够更加全面及时的了解掌握,通过对其实际病情和治疗状况的及时了解,使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进一步加强。采取层级管理模式后各个层次能够得到严格把关,临床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及时得到有效解决,每一个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临床护理工作的管理有序[4],大大提高了临床护理管理效率。
  3.2  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得以保证
   由于层级管理模式中对护理人员的分工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各个层次全部由相关负责的护理人员完成[5]。通过护士长对责任护士的考查、责任护士对辅助护士的负责,使每一层次的护理责任得到落实,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得到有力保障,层层护理质量的控制能够有效开展。特别是对危重症患者实施的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干预、维修保养诊断治疗监护仪器等,使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得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逐层汇报增强各层次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时,也使个人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责任护士可以对管辖的患者治疗状况有更好的掌握,更好地将患者的需求满足并为其提供连续性整体护理[6]。护理人员在该模式的实施下和患者的接触沟通时间更多,能够对每一位负责的患者需求和病情熟悉掌握,提供预见性护理的同时对病情变化及早发现,使临床护理质量的内涵得以提升。
  3.3  各层次护理人员的创造性得以激发
   通过从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使每一位护理人员有了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为其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护理人员在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中,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均呈现大幅度提高,每个层次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认真积极地为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出谋划策。通过对护理人员的沟通培训,从整体上将其技能、应变与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教学能力等提升,使其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有了极大提高,并使各个层次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得以不断发挥[7]。
   综上所述,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管理模式使临床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分工,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得以提升,从而进一步将病房乃至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提高,使最初的临床护理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层级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将病房管理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真正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因此值得将分层护理模式在医院科室中的护理管理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萌萌.护理层级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7):190-191.
  [2]  甘家琴.层级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1):162-163.
  [3]  王华,张怀凤.护理层级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9):7-8,11.
  [4]  宋晓艳,赵爽,朱晓丽.分层级管理在神经内科護理管理中的应用[J].皮肤病与性病,2018,40(3):465-466.
  [5]  金意.层级管理在呼吸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7):66-67.
  [6]  谭敏.探讨层级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67-68.
  [7]  赵桂芝.层级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9):159-1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6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