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肢体语言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处于萌芽阶段,接触陌生的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幼儿所处阶段的特点是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对话语的理解能力差。针对这些特点,要求在教学中结合幼儿的特点进行教学。音乐的学习可以陶冶情操,幼儿进行音乐学习,教师可以运用肢体语言便于幼儿的理解,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其兴趣。本文主要以幼儿为基础,浅谈肢体语言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从而打造高效的幼儿音乐课堂。
【关键词】肢体语言 幼儿音乐 必要性
【课题】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课题名称:音乐活动中运用肢体语言进行师幼互动的实践研究(批准号Fjjgzx18-133)。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209-01
引言
幼儿的年龄相对较小,并且自控能力差,在教学中教师会有一定的难度。对比以往的幼儿音乐教学,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无法集中,教师因忙于音乐教学,课堂纪律难以管理,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效率差。针对这样的问题,肢体语言被应用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通过肢体的比划,便于幼儿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使其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相对教学难度降低,使幼儿积极参与课堂中,课堂氛围活跃,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学习。
一、幼儿感知音乐,培养音乐兴趣
音乐通过五线谱的形式表现,不同音符之间的发音不同,每首歌曲都有相对应的五线谱。对幼儿而言,因为年龄小,所接触的语言文字有限,学习完整的儿歌会有一定的难度[1],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兴趣,幼儿才会喜欢学习音乐知识。幼儿对汉字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学习,音乐教学结合肢体语言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幼儿学习《拍手歌》在歌词中有“拍拍手,跺跺脚、学猫叫、学狗叫”等词,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特点教学。《拍手歌》所体现的就是开心,开心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笑。教师通过“眉开眼笑”引导幼儿微笑,“拍拍手、跺跺脚、学猫叫、学狗叫”加上相应的动作,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增加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积极参与在音乐课堂中。
二、多样化展示,便于幼儿理解
因为幼儿对汉字的理解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幼儿在对音乐的学习中,音乐的歌词都会涉及一些汉字,不利于幼儿的学习。人体的四肢、头都可以展示出多样化的动作,再加上面部表情[2],所表达的内容就更为生动形象。幼教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开展音乐游戏的教学模式,便于幼儿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幼儿在学习音乐歌曲《大猫小猫》时,因为歌曲中有猫的叫声,教学当可以运用肢体语言,解决因为不识字的烦恼。教师可以扮演成大花猫,幼儿扮演成小花猫,二者一起学习儿歌,教学中应拉近幼儿与音乐的距离,幼儿通过做小花猫的动作可以更好的理解歌词。肢体语言不同于别的语言,可以通过外在的动作展示,表达出歌曲的内涵,便于幼儿的学习。幼儿通过展示自己的动作,将其融入到音乐中,深刻感知音乐的魅力。
三、肢体语言内涵深,利于幼儿记忆
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儿歌,并且需要欣赏不同乐器的歌曲,对幼儿这个年龄阶段会有一定的难度。幼儿对事物的记忆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音乐的教学中,结合肢体语言的使用,可以加深幼儿的记忆力,像幼儿学习歌曲《动物怎么叫》中小公鸡、小鸭子、老花牛的叫声。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像小公鸡的叫声为“哦哦哦”,小鸭子的叫声为“嘎嘎嘎”,老花牛的叫声为“哞哞哞”,在教学中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扮演不同动物的叫声,每个小组之间学习儿歌时先分唱,再合起来唱,每个小动物的扮演中可以加一些簡单的动作,便于幼儿学习。幼儿通过动作的加入可以更好的记住歌曲的歌词。幼儿所学习的儿歌大多数都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歌曲的大意,像学习《拔萝卜》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萝卜,在教学中通过弯腰拽秧叶的姿势让幼儿更快记住歌曲的词,且幼儿也可参与其中,加深幼儿的记忆力。
四、结束语
幼儿所处的阶段为学习的萌芽时期,很多事物对幼儿而言陌生难理解且难懂,教学中应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教学。幼儿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通过肢体语言可以将难理解难记住的词转化为适合幼儿易懂易记忆的各种形象的动作。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高,便于幼儿学习记忆。幼儿主动参与课堂,课堂的学习氛围浓厚,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楠. 浅谈肢体语言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J]. 速读旬刊, 2016(2).
[2]宋艳琼.让音乐教学在律动中焕发生机——浅谈肢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 2010(2):119-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92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