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案例教学在甘肃省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解决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案例教学在教学中对学生自学、探究学习等能力的培养上有比较突出的优势,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非常受欢迎。甘肃省也积极推行案例教学,但是案例教学在甘肃省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如何,有哪些优势和问题,有哪些应对的教学策略。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区域地理案例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教学,提出教学策略,以期为甘肃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  甘肃省  高中区域地理  教学策略
  【课题】本文系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案例教学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为例》系列论文。课题立项号:GS[2016]GHBZ069。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177-02
  1.案例在甘肃省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1.1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甘肃省一线的地理教师,并且是正在进行区域地理这一部分的教学工作的教师。问卷调查和访谈是主要的调查方式,了解运用案例教学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如何,选择案例依据,是如何进行教學设计,从而发现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2案例教学在甘肃省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积极效果
  通过调查,值得借鉴的教学经验很丰富。例如:教师会依据新课标要求,用案例进行教学设计;会仔细地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并结合生活中或网络上的案例,选取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重视案例的拓展与迁移,让学生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
  1.3案例教学在甘肃省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单一的案例选取。在人教版的教学中,重视教材中的正文案例,忽略其它类型的案例,尤其是活动型、阅读型案例。
  (2)探究式教学沦为形式,最终以教师讲授为主。笔者了解到教师的教学设计是要进行探究性学习,但由于学生学情的限制,学生的求知欲不明显,或学生的思维深度达不到教师的教学要求,为了能完成课时安排,最后很无奈的讲授教学。
  (3)单一的评价方式,多为习题式或问答式评价。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习题式或问答式评价比较节省时间,而且能够直截了当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大多数教师设计的教学评价为这两种方式。
  (4)教师需加强自我学习,以适应案例教学的高要求。区域地理中的案例选取来源广泛,但是教师自己编写或改编案例的较少,难以满足案例教学的高要求。
  2.甘肃省高中区域地理案例教学应用问题的教学策略浅析
  2.1案例的选取要多元化,辅助案例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1)重视教材中的案例,选用其它版本教材。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是重中之重,但也要对教材中的案例要进行二次筛选,不能将所有的案例都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误以为是为了学案例而学习;还可借用其它版本中的案例。
  (2)网络选取与生活案例结合。网络中的案例类型丰富多样,现实生活中案例较少,但是非常典型的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教师可以联系自己所在的区域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活改编,既可以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也能满足学生了解家乡的需求。
  2.2重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倡导探究性学习
  在区域地理案例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自主学习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讲授法等。例如笔者在“荒漠化的防治”这一节的案例教学中,就综合运用了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三种教学方法,经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践。
  2.3重视评价的多样化,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在过程中进行评价,在评价中促进学习,逼近“结果”;在终结时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测量成绩,反观“过程”,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多层次学习,全面发展。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定性评价是教师通过观察与分析,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的描述性的评价。而定量评价一般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数值化体现。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可能更全面的评价学生。
  (3)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的结合。在学生进行主体评价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展开反思、反省的活动,要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潜力与发展方向。
  2.4加强自我学习,适应案例教学的高要求
  地理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师综合素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要常在于学,持之以恒;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实时自省,付诸实践。教师应该有自省之智,不断总结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劣,不断地学习改进,不断更新知识库,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修养。
  参考文献:
  [1]陈炳飞.地理案例教学的操作策略[J].地理教学,2002(8).
  [2]李晴.试论地理案例教学[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9318.htm